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茂森

作品数:37 被引量:142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政治法律
  • 13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主义
  • 9篇政治
  • 8篇社会主义
  • 8篇思想政治
  • 7篇社会
  • 7篇马克思主义
  • 6篇中国特色社会...
  • 6篇特色社会主义
  • 6篇马克思主义中...
  • 6篇高职
  • 5篇中国共产党
  • 5篇教育
  • 5篇共产党
  • 5篇国共
  • 5篇高校
  • 4篇院校
  • 4篇高职院校
  • 3篇大学生
  • 3篇党建
  • 3篇政工

机构

  • 22篇重庆城市管理...
  • 17篇西南大学
  • 4篇重庆财经职业...
  • 2篇重庆市万州区...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重庆工商职业...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重庆商务职业...

作者

  • 37篇江茂森
  • 11篇张国镛
  • 2篇仲晓蕾
  • 1篇匡坤涛
  • 1篇付海涛
  • 1篇邓广山
  • 1篇张睿
  • 1篇江娟丽
  • 1篇陈一容
  • 1篇刘宏宇
  • 1篇何克忠
  • 1篇何秋容
  • 1篇江娟丽
  • 1篇申冬梅
  • 1篇冼汉子
  • 1篇张光春
  • 1篇江燕

传媒

  • 3篇重庆广播电视...
  • 3篇西南农业大学...
  • 3篇重庆城市管理...
  • 2篇重庆教育学院...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思想理论教育
  • 2篇教育文化论坛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理论导刊
  • 1篇理论月刊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黑龙江史志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重庆社会主义...
  • 1篇重庆工商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重庆行政(公...
  • 1篇青年与社会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特色民主理论刍议
2009年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主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主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形成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民主理论及其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伟大实践。
江茂森仲晓蕾张国镛
关键词:民主人民民主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民主中国共产党
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路径探析
2024年
新时代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树立党建引领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着力破解党建引领与人才培养的“两张皮”问题,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办学治校各项工作,以思想建设为核心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抓手促进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养成,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形成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创新路径,不断推进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现高质量发展。
江茂森左智谋
关键词:高职院校
胡锦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研究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恒久常新的历史课题、实践要求和时代任务。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思想,新的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
江茂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文献传递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的多维思考被引量:4
2014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成功推进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有效抵制了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潮的负面影响,实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科学发展。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深入研究社会思潮的新变化、新特点、新任务,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理论、道路、制度引领社会思潮的探索实践,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
江燕江茂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逻辑关联
2009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定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需要。实现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并使中国现代化在器物、制度、观念以及主体自身层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正确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
张国镛江茂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题
解放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法宝——论改革开放30年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被引量:2
2009年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历史,总结30年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最根本的是在解放思想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重要性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精神,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新一轮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新一轮继续解放思想的目标内容、对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张国镛江茂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被引量:3
2009年
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就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尤其是与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偏离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决定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实现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代化的基本国情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并使中国现代化在器物、制度、观念以及主体自身层面得到充分体现。要正确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
江茂森张国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主题良性互动
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论改革开放30年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被引量:1
2009年
总结30年解放思想的基本经验,最根本的是在解放思想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始终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精神;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和新一轮继续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新一轮继续解放思想的目标内容、对象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江茂森张国镛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开发的耦合逻辑——以重庆市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被引量:48
2021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践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乡村文化振兴不可或缺的内生力量。过去数年全面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作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作助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融合机制时,要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旅游开发的多元监管制度;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核心基因,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构建“三位一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模式;要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机制,拓宽居民多元参与渠道;要推动“点面”相结合的“农+旅+非遗”融合等机制,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
江娟丽江娟丽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共关系的政策、方法及原则初探
2007年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共关系的政策与方法,既有具体、直观的,又有抽象、隐蔽的;既讲原则的坚定性,又不缺乏方法的灵活性;既求同又存异、既统一又独立、既原则又让步、既联合又斗争,而在斗争中既有明显的斗智斗勇,也有暗藏的玄机、矛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统揽抗战全局、把握问题实质的基础上,还特别重视和遵循处理国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即利益原则和理性原则。
江茂森张国镛
关键词: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共关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