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能源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一种共缩聚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
- 一种共缩聚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属于煤炭深加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如下:将煤焦油沥青和煤液化残渣沥青按比例混合,并将共混物在300~350℃下加热至低粘度状态,搅拌均匀后在压力0.2~2MPa、温度390~45...
- 王剑唐超朱晓露董凤波马长友滕少朋张晓兰
- 文献传递
- 石墨化温度对针状焦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 2010年
- 测定了三种不同类型针状焦(石油针状焦,煤沥青针状焦以及加氢煤沥青针状焦)的热膨胀系数,同时测定了不同石墨化温度下针状焦的CET值,指出了在2500℃~3000℃石墨化温度范围内,不同种类的针状焦CET值都呈现出线性增长,并且指出了由于加氢煤沥青针状焦具有特殊的结构而导致其石墨化以后具有最小的CET值。
- 向柠王剑
- 关键词:针状焦热膨胀系数
- 煤液化残渣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液化残渣为原料来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煤液化残渣进行溶剂萃取,然后进行一系列处理得到不同喹啉不溶物含量的精制沥青,再将该精致沥青在化学助剂与成核促进剂的参与下,在380~450℃、压力0...
- 王剑惠友权董凤波向柠朱晓露滕少朋张晓兰
- 文献传递
- 煤焦油沥青添加废聚丙烯塑料制备改性中间相沥青被引量:4
- 2010年
- 煤焦油沥青的甲苯可溶物中添加废聚丙烯塑料,对生成中间相的可溶性、共熔性、流动性、分子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中间相沥青的含量从22%提高到52%,并且中间相沥青的光学结构从中间相含量为74%、内含各向同性相的粗镶嵌结构改善为中间相含量为100%的广域融并体。中间相的表观黏度分析显示添加废聚苯丙烯塑料在整个热处理过程中由于共熔效应的增强,降低了沥青基质的表观黏度,并且中间相沥青从触变性变为非触变性。红外和核磁共振分析表明通过添加废聚苯丙烯塑料,中间相沥青吡啶可溶物发生烷基增多的现象,出现较多的α取代亚甲基结构。而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在添加废聚苯丙烯后由于烷基的增多,使芳香平面分子堆积变好。
- 向柠惠有权王剑董凤波
- 关键词:煤焦油沥青烷基化
- 煤液化残渣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煤液化残渣为原料来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首先通过对煤液化残渣进行溶剂萃取,然后进行一系列处理得到不同喹啉不溶物含量的精制沥青,再将该精致沥青在化学助剂与成核促进剂的参与下,在380~450℃、压力0...
- 王剑惠友权董凤波向柠朱晓露滕少朋张晓兰
- 炭材料用前驱体煤沥青的改性被引量:4
- 2009年
- 沥青原料对于炭素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介绍了炭材料用前驱体煤沥青的改性方法,对改性机理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了目前煤沥青改性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 王剑向柠
- 关键词:煤沥青改性
- 煤加氢热解物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研究
- 2011年
- 对煤加氢热解物所得精制沥青的中间相转化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440℃、1 MPa下保温6 h即可形成广域流线型中间相组织,说明融并性能良好;在常压、420℃、6 h的热处理条件下,添加1%炭黑,制备出了表面光滑、球形度好、粒径集中的中间相炭微球。该精制沥青可以作为高性能炭材料的优良前躯体。
- 惠友权王剑向柠梁静路勇
- 关键词:煤加氢热解中间相炭微球
- 共混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在一种普通煤焦油沥青中,加入几乎不含喹啉不溶物(QI)的一种新型沥青,作为共混沥青。利用普通煤焦油沥青和共混沥青,分别经分离制备得到炭微球。利用反射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粒度仪等表征手段进行分析,发现用共混沥青制备得到的中间相炭微球(MCMBs)为复杂的未定义结构,球形度好,表面较光滑,整体粒径分布更加均一。
- 唐超朱晓露王剑路勇
- 关键词:中间相炭微球粒度分布
- 一种共缩聚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
- 一种共缩聚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方法,属于煤炭深加工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工艺过程如下:将煤焦油沥青和煤液化残渣沥青按比例混合,并将共混物在300~350℃下加热至低粘度状态,搅拌均匀后在压力0.2~2MPa、温度390~45...
- 王剑唐超朱晓露董凤波马长友滕少朋张晓兰
- 质谱技术在石油类复杂物质表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石油类复杂物质的表征一直是质谱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其化学组成的精确揭示对于化石类能源的合理及有效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介绍了对于石油类复杂物质所采用的"软"质谱技术,对不同质谱技术的局限性做了总结,综述了目前该类物质质谱表征的最前沿进展,认为随着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的发展,离子检测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但是解析/离子化技术尚不够成熟。
- 向柠王剑惠友权
- 关键词:石油沥青质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