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霞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水蚤
  • 3篇种群
  • 3篇种群结构
  • 2篇体长
  • 2篇桡足类
  • 2篇发育期
  • 1篇中华哲水蚤
  • 1篇生态分布
  • 1篇频数
  • 1篇频数分布
  • 1篇南黄海
  • 1篇季节更替
  • 1篇丰度
  • 1篇浮游
  • 1篇浮游动物
  • 1篇PDO
  • 1篇SP

机构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海南省环境科...
  • 1篇黄海水产研究...

作者

  • 6篇王秀霞
  • 5篇左涛
  • 3篇王俊
  • 1篇陈瑞盛
  • 1篇吴强
  • 1篇陈峻峰

传媒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海洋学报
  • 1篇渔业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南黄海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数量分布年间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分析对比1959年、1982年、1998--2000年以及2007--2010年4个不同时期南黄海中部(34.25°~37.45°N,122.00°~124.00°E)浮游动物主要优势种中华哲水蚤(Calanussinicus)、太平洋磷虾(Eu—phausiapacifica)和强壮箭虫(Sagittacl'assa)数量时空变化及其与温度、盐度和太平洋年代际震荡指数(PacificDecadalOscillation,PDO)变动的关系。结果显示,温度可能对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磷虾数量分布影响较大;强壮箭虫则受盐度影响较大。PDO暖位相时期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磷虾数量显著低于冷位相时期,强壮箭虫则相反。中华哲水蚤和太平洋磷虾丰度与提前3个月PDO值呈显著正相关,强壮箭虫丰度仅与当月PDO值呈显著正相关。
陈峻峰左涛王秀霞
关键词:浮游动物南黄海
莱州湾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丰度分布周年变动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2011年5月-2012年4月(除冰期12月和翌年1-2月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由底至表垂直拖网(网孔目160μm)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开展小拟哲水蚤丰度分布周年季节变动研究。结果显示,小拟哲水蚤季节变化呈单峰型,7-10月份丰度较高,高峰值出现在8月份;水平分布以湾中部偏东侧丰度较集中,其次为湾口站位,湾顶站位为相对低值区。应用Primer 6.0软件中的BIOENV程序分析发现,小拟哲水蚤总丰度的月变化主要受水温影响、特别是1月前的水温,可能还受黄河径流量的间接影响;水平分布则与盐度、水深关系密切。
王秀霞左涛吴强陈瑞盛
莱州湾中华哲水蚤种群结构及丰度分布被引量:3
2017年
中华哲水蚤是中国近海生态系统浮游动物关键种之一。它是莱州湾内唯一成体大于2mm的桡足类优势种,是仔鱼向幼鱼转换过程中重要的饵料来源。本研究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除12月和翌年1—2月为冰期外)逐月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进行了莱州湾中华哲水蚤种群中桡足幼体和成体的生态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调查月份中,中华哲水蚤桡足幼体CI—CV和成体都出现了。桡足期个体的总丰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呈单峰型,高峰期出现在5—6月。月均生物量为2.91mg C/m^3,丰度为7ind/m^3;日生产力和年生产力估算值分别为0.74mg C/(m^3·d)和266mg C/(m^3·a)。各调查月份中,CIV和CV对总丰度的贡献比例最高;4月和10月以早期桡足幼体CI—CIII居多,8—9月和11月以成体占绝对优势;其他月以后期桡足幼体(CIV和CV)丰度值相对较高。成体中,雌体较多;雌/雄性比值介于0.86—6.46,在11月最高,10月最低。各发育期的前体长月均值在8—9月最低,4月最高;其季节变化与水温呈负相关。丰度分布由莱州湾湾口东侧向湾内逐渐减少;丰度高值区(>100ind/m^3)集中出现于5—6月的表层水温介于15—25°C、盐度高于31—32的站位。
左涛王俊王秀霞
关键词:中华哲水蚤
莱州湾拟哲水蚤Paracalanus sp.发育期丰度组成和个体大小季节变化
2016年
拟哲水蚤是莱州湾桡足类中周年出现的优势种,是上层鱼类幼鱼早期开口饵料的重要贡献者,掌握其种群动态分布特点,有利于了解湾内生物环境状况、次级生产力生产水平。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采集的浮游生物资料的分析结果显示,莱州湾拟哲水蚤的发育期丰度组成和个体大小均表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调查季节中,4—6月以成体居多,其他季节以桡足幼体CⅢ—CⅤ较多,其中10—11月和3月主要由后期桡足幼体CⅣ和CⅤ期构成。成体中以雌体为主导,雌/雄比介于1.46~9.62,该比值在3—4月最低,10—11月最高。拟哲水蚤各期桡足幼体和成体个体大小以4—5月最大、8月最小,并与水温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拟哲水蚤桡足幼体和成体的总生物量月变化与丰度变化相同,即以8月值最高,3—5月值最低,月均值为2.69mg/m^3(以碳计);日生产力估算值为0.74mg/(m^3·d)(以碳计)。由上述结果,推测莱州湾拟哲水蚤的种群结构周年变化主要可分3个阶段,4—6月是莱州湾拟哲水蚤开始繁殖期,7—8月为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期,9月之后为种群增长相对停滞期。
左涛王俊王秀霞
莱州湾主要桡足类的数量分布及周年变动
利用2011年5月-2012年4月(除冰期12月和翌年1-2月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由底至表垂直拖网(网孔目160μm)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开展小拟哲水蚤、背针胸刺水蚤、腹针胸刺水蚤和中华哲水蚤丰度分布周年季节变动研究,并...
王秀霞
关键词:桡足类种群结构
文献传递
莱州湾桡足类胸刺水蚤(Centropages)的种类季节更替和生态分布被引量:3
2017年
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12月和翌年1—2月冰期除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网采的数据资料,进行了莱州湾浮游桡足类胸刺水蚤(Centropages)种类组成、生态分布和生产力估算的研究。结果显示:莱州湾最为常见的胸刺水蚤是腹胸刺水蚤(Centropages abdominalis)和背针胸刺水蚤(C.dorsispinatus)。腹胸刺水蚤主要出现在冬、春季,该种5月丰度最高,月均丰度为435ind./m^3;背针胸刺水蚤主要出现夏、秋季(7—11月),该种9月丰度最高,月均丰度(76ind./m^3)明显低于腹胸刺水蚤相应值。成体中,两种胸刺水蚤的雌/雄比介于1—2。水温较高时,两种胸刺水蚤的桡足幼体和成体的前体长较小。腹胸刺水蚤密集区(>100ind./m^3)主要分布于莱州湾湾口外东北侧,该水域水温多低于20°C;而背针胸刺水蚤密集区主要分布于水温介于21—25°C的湾内西侧近岸水域。粗略估算得到腹胸刺水蚤和背针胸刺水蚤桡足幼体和成体的月均生物量值分别为471μg C/m^3和50μg C/m^3,日生产力分别为89μg C/(m^3·d)和15μg C/(m^3·d)。两种胸刺水蚤具有明显季节更替和丰度空间分布互补性。背针胸刺水蚤已取代了2000年以前的优势种瘦尾胸刺水蚤(C.tenuiremis),成为莱州湾夏、秋季主要的胸刺水蚤。
左涛王俊王秀霞
关键词:种群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