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霞 作品数:145 被引量:421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观察镜直接分离法结合单孔单通道后腹腔镜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 被引量:2 2015年 近10 a来微创泌尿外科迅速发展,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于2002年3月开始采用观察镜直接分离法建立后腹膜腔,用时仅需3~5 min[1].2007年,Rane等[2]报道了第1例单孔腹腔镜下单纯肾切除术,并逐渐发展到了单孔单通道后腹腔镜,笔者结合2种方法,对部分肾囊肿采用单孔单通道去顶术,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邹云伟 王海峰 李宁 詹辉 丁明霞 左毅刚 王剑松关键词:后腹腔 去顶减压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与膀胱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22年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也是导致老年男性发生排尿困难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作为泌尿系统第二大肿瘤,膀胱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女性。目前临床上BPH共病膀胱癌的现象并不少见,且BPH与膀胱癌密切相关,其可能的潜在机制包括致癌暴露、性激素、炎症通路、微生物菌群失调、细胞焦亡以及氧化应激等。因此,通过治疗BPH减少膀胱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膀胱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顾君 何泽喜 栾婷 王剑松 丁明霞关键词:良性前列腺增生 膀胱癌 5Α-还原酶抑制剂 共病 LASS2-3'-非翻译区rs8444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人源性长寿保障基因2(Homo sapiens longevity assurance homologue 2,LASS2)-3'-非翻译区(UTR)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云南地区膀胱癌人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且经病理学确诊的105例膀胱癌作为膀胱癌组、100例非膀胱癌作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两组患者的膀胱组织进行基因扩增和测序,分析研究LASS2-3'-非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膀胱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LASS2-3'-非翻译区仅发现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8444,经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膀胱癌组和对照组rs8444T/C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7,P=0.006;χ2=10.634,P=0.001)。与携带T等位基因或TT基因型相比,携带C等位基因或CC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显著降低(OR=0.489,95%CI为0.309~0.772,P=0.002;OR=0.258,95%CI为0.081~0.827,P=0.023),但与膀胱癌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有否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LASS2-3'-非翻译区rs8444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可降低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但与膀胱癌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和转移情况无关。 陈玉锦 王海峰 颜汝平 柯昌兴 丁明霞 栾婷 邹仁超 王剑松关键词:膀胱癌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比较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 -2005年行膀胱癌术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术96例,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68例的患者资料。比较分析2组患者术中术后一般情况、控尿能力、尿动力学结果以及术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结果164例患者失访12例(7.3%)。平均随访时间回肠组46(2~86)个月,乙状结肠组42(4~78)个月。2种术式术中失血量、术后控尿效果接近(P>0.05),但2组手术时间(6.0±0.8 h vs 5.2±0.6 h),术后下床时间(7.8±0.8 d vs 6.4±1.0 d),新膀胱容量(550.0±122.5 ml vs 420.0±80.6 ml)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位回肠尿流改道组术后早期及晚期储尿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29.2%,均高于乙状结肠组。原位回肠尿流改道组术后储尿囊再发肿瘤3例,乙状结肠组未见发生。结论两种术式术后疗效均良好。原位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耗时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优先采用。 王剑松 徐鸿毅 石永福 詹辉 李炯明 李泽惠 左毅刚 杨德林 王超 柯昌兴 丁明霞 颜汝平关键词:尿流改道术 乙状结肠代膀胱 120例患者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王海峰 王剑松 左毅刚 杨德林 丁明霞 柯昌兴 颜汝平 詹辉长期与短期膀胱内灌注表柔比星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比较: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目前,关于膀胱内灌注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复发的最佳时长仍不清楚,为了了解长期和短期膀胱内灌注EPI治疗NMIBC患者疗效的差别,我们对已发表的临床随机试验结果进行了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方法:对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和Embase数据库进行了搜索,以筛查有关长期与短期膀胱内EPI灌注治疗NMIBC的疗效的研究。纳入分析的仅为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应包含长期灌注和短期灌注2个分组。结果:11项RCT符合该系统评价的条件。Meta分析显示长期EPI膀胱内灌注和短期之间预防肿瘤复发[RR=1.03,95%CI(0.95~1.32),P=0.44]、进展[RR=1.03,95%CI(0.75~1.41),P=0.86]及延长患者生存[RR=1.00,95%CI(0.85~1.15),P=0.96]没有显著差异,而且短期EPI灌注相比长期EPI灌注更具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更低[RR=1.55,95%CI(1.05~2.28),P=0.03]。结论:我们的Meta分析显示,与短期EPI膀胱内灌注相比,长期EPI灌注并没有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即短期EPI膀胱内灌注后减少膀胱癌复发和进展的作用与长期相当,而且发生肉眼血尿、排尿痛等副作用的频率较低,程度较轻,在安全性方面更值得信赖。因此目前进行短期EPI膀胱内灌注治疗即可,不过未来应该进行大型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EPI灌注的最佳治疗方案。 吴海超 陈振杰 付什 丁明霞 段毅勇关键词: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表柔比星 复发 肿瘤抑制基因LASS2在裸鼠膀胱癌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增殖和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关于膀胱癌的发病机制仍未得到全面而深入的研究。LASS2是我国新近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文中通过检测LASS2在裸鼠膀胱癌模型中的表达,探讨LASS2与肿瘤增殖和凋亡的关系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抽签方法将30只裸鼠随机分为皮下种植组、原代灌注组及空白对照组(DMEM膀胱癌细胞培养基),每组10只。皮下膀胱癌种植模型将已制备的细胞悬液按每只0.5 mL(即5×10~6/0.1 mL个细胞)注射入裸鼠左腋皮下。原位膀胱癌种植模型在裸鼠排空膀胱后将100μL EJ(即1×10~7个细胞)单细胞悬液灌注入膀胱,观察裸鼠致瘤情况。检测不同部位成瘤组织中LASS2、Ki-67的表达及增殖、凋亡等指标变化。结果皮下种植组皮下肿瘤形成,成瘤率为100%。原位灌注组、皮下种植组及空白对照组裸鼠肉眼及病理切片均未检测到肝、肺、肾等器官及淋巴结转移。与空白对照组LASS2表达(81.0%)比较,原位灌注组、皮下种植组LASS2表达(60.0%、14.0%)显著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Ki-67表达(16.0%)比较,原位灌注组、皮下种植组Ki-67表达(50.0%、78.0%)增加(P<0.05);与原位灌注组比较,皮下种植组LASS2表达(14.0%)明显减少(P<0.05),Ki-67表达(78.0%)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皮下种植组、原位灌注组Bcl-2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皮下种植组比较,原位灌注组Bcl-2表达升高(P<0.05);而Bcl-xl在原位种植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其他两组(P<0.05);Bax和Bim均呈现低表达,Bax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皮下种植组Bim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原位种植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在各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ki-67在皮下种植瘤组织中的表达较其他两种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LASS2在空白对照组中的表达较其他两组表达显著升 栾婷 王海峰 丁明霞 刘靖宇 王伟 李宁 王剑松关键词:膀胱癌 膀胱癌中相关LncRNA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7年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易复发和转移的生物学特点。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蛋白编码转录子。多数LncRNA在肿瘤组织中显示致癌基因的作用,通过影响肿瘤细胞的增生、迁移、浸润和转移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部分LncRNA已成为特定肿瘤的诊断及预后标志物。本文简要介绍LncRNA的现状,并讨论了膀胱癌核心途径中涉及的异常LncRNA,以及LncRNA在膀胱癌中的应用及其诊断和研究进展。 何俊 丁明霞 王海峰 王剑松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 膀胱癌 生物标志物 CD3^+T淋巴细胞在膀胱癌肿瘤上皮与癌旁尿路上皮中的分布差异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CD3+T淋巴细胞在膀胱癌肿瘤上皮及癌旁正常尿路上皮中的分布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收集膀胱癌手术病例28例,术后取其膀胱癌组织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肿瘤上皮及癌旁正常尿路上皮中CD3+T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分布,计数2种上皮内的T淋巴细胞数量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在癌旁正常尿路上皮内可见较多的T淋巴细胞分布;而在肿瘤上皮中则少见T淋巴细胞分布,癌旁正常尿路上皮组每5个典型200倍视野中的上皮内T淋巴细胞平均数为(15±4.5)个,肿瘤上皮组则为(4±2.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癌肿瘤上皮与癌旁正常尿路上皮中CD3+T淋巴的分布存在着差异,这一现象可能与膀胱癌的免疫逃避机制及预后相关,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詹辉 王剑松 武城闯 王海峰 丁明霞 柯昌兴关键词:尿路上皮癌 癌旁组织 RNA干扰靶向Survivin促进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针对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应用RNA干扰技术(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内源性Survivin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shRNA-survivin1、pshRNA-surv-ivin2和pshRNA-survivin 3并转染BIU-87细胞株,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通过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抑制率,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重组质粒转染BIU-87细胞后,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生长明显受抑.结论膀胱癌细胞高表达Survivin,RNA干扰特异性抑制Survivin表达,可以促进膀胱癌细胞凋亡和增殖活性明显下降. 严勇 李克功 詹辉 丁明霞 王春晖 王剑松关键词:RNA干扰 SURVIVIN 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