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的敏感性因素分析--金融业的证据(2000~2005年)被引量:64
- 2008年
- 高管的薪酬取决于很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金融企业与其他制造性企业又有较大的不同,影响薪酬的因素较为特别。文章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金融类企业高管薪酬与其业绩之间敏感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公司规模、负债比率、收益波动性与敏感性负相关,外资进入、高管任职时间、金融监管以及董事会的独立性对这一敏感性的影响不显著。
- 邵平刘林孔爱国
- 关键词:高管薪酬公司业绩敏感性
- 句子焦点的选择机制被引量:1
- 2013年
- 本文提出了句子焦点的选择机制,解决了书面语中焦点判断的问题。在没有焦点标记词的句中,焦点性越强的成分越容易成为焦点;在有焦点标记词的句中,如果句中没有强焦点性成分,I型单联但能够指向句中不只一个成分的焦点标记词一般指向的焦点为其紧邻成分,II型双联的焦点标记词有其自身的指向倾向;如果句中有强焦点性成分,I型和II型焦点标记词都倾向指向这些成分而使之成为焦点,II型焦点标记词甚至会因之而改变其指向倾向,但当前后是同等级的强焦点性成分时,II型焦点标记词又恢复其原来的指向倾向;当句中有两个以上焦点标记词时,位于前面的焦点标记词标记的成分是句子的焦点。
- 刘林
- 关键词:焦点标记词
- 汉语焦点标记词的分类与句法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汉语中没有单纯的焦点标记词,汉语焦点标记词可分为焦点标记和焦点算子两类,焦点标记又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判断焦点标记和焦点算子的依据为是否可以去掉而不影响句法和语义的完整性。汉语中的典型焦点标记具有语义虚化、功能单一、较强浮动性、不强制使用的特点。非典型焦点标记不具有浮动性或浮动性非常受限,具有特定的出现条件和特定的语用功能,语义虚化程度低于典型焦点标记。焦点算子的主要功能是对焦点进行语义操作,凸显指示焦点性只是其附带功能。汉语的焦点标记词是一个连续统,具有管辖性、可逆性、连续性、多源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 刘林
- 关键词:焦点标记词焦点算子连续统
- 从与“了_2”的共现关系谈汉语副词的意义类型被引量:7
- 2015年
- 通过"已经……了_2"测试、状态义测试、否定测试、局部肯定测试四种方法,文章根据副词与"了_2"的共现情况,把汉语常用副词分为A类否定性副词、B类局部肯定性副词和C类整体肯定性副词。A类和B类或者不能与"了_2"共现,或者可共现,但只能形成"(已经+)[adv.+VP/AP]+了_2"型关系,且一般表示状态变化义。C类可与"了_2"共现,并形成"adv.+[(已经+)VP/AP+了_2]"或"adv.+[VP/AP]+了_2"型关系,表示某一特定事件的成立。副词需与"了_2"的肯定性、动态性以及事件整体聚焦性相容,才能支配"了_2",且最后一点尤为重要。
- 刘林陈振宇
- 关键词:副词肯定性动态性
- 汉语语气词“吧”的人际功能被引量:1
- 2012年
- "吧"的基本语义是表达"消弱"或者"降低"的语气,功能上具有要求说话人和听话人互动的作用,因此在具体语境下,"吧"有如下人际功能:表达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以及说话者对事物的推测、判断,体现话语的礼貌原则和协商策略,具有话语推进功能。
- 刘林
- 关键词:语气词人际功能
- “全对全”还是“一对一”?——“每P”和“都”的共现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19年
- 在"每P"与"都"共现问题中,"都"有必须出现、必须不出现以及可现可无三种情况。二者共现的最基本的问题是实体数和事件数是通过"全对全"还是"一对一"的方式来表达小句全量。在一定句法条件下"每P"的性质、语境是主观叙述性还是客观介绍性、能否形成单位性组配关系这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下,"每P"可有异质离散性和同质单位性两种解读。前者采用"全对全"的方式,"都"必须出现;后者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都"必须不出现;当同一小句的"每P"可有以上两种解读时,既可采用"全对全"的方式,又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都"可现可无。
- 刘林
- 副词“就1”的语义内容与语法化途径
- 2012年
- 文章讨论了后指时为主观大量的"就1"的语义内容与语法化途径。双联"就1"的前后部分(X与Y)本质上是时间关系,其核心是表示现实时间的"就1"句,它有两个焦点意义,焦点意义1特别强调或肯定Y的发生,焦点意义2强调X与Y之间有紧密的时间关联。具体语境中,突显其中之一作为句子的焦点意义。文章还考察了X的时间性质以及它对"就1"句的影响。最典型的X只突显特定的时点,同时又有一些不同性质的情况。X的性质变化导致了从时间副词向语气副词语法化的产生。最后,文章讨论了"就1"从现实时间隐喻到其他时间的三种情况:认识、道义、语篇。
- 刘林
- 关键词:情态语法化
- “才”的必要条件标记功能被引量:5
- 2017年
- “才”是汉语中的必要条件标记。必要条件句可分为五种类型。“才”类的必要条件后件标记从与后两种类型类似的途径演变而来,且来自于“刚刚”义。作为必要条件后件标记的“才”具有主观预期性、互动性,是一个纯粹的相对基点,这使它区别于不能用于条件句的“刚”。当“只有……才”句突显意义二(P为真之前Q不为真)而忽略意义-(P为真则Q为真)时,就从充分必要条件演变为了必要条件。语气功能的“才”继承了充分必要条件的唯一性,但语气意义只是利用了唯一性的对比排他功能,并不一定真的是唯一。“才”也可用在P和Q为真的现实句中,表明整个事态的不同寻常。
- 陈振宇刘林
- “来着”的语义性质和句法环境探讨——兼与“了_2”“过”的对比分析被引量:7
- 2013年
- 文章对普通话"来着"的语义性质和句法环境进行了分析,在二者互证中得出:"来着"表示过去发生过某个事件或者存在过某种状态,而现在这个事件或状态已经结束,强调事态发生了变化的同时,着眼点在过去发生过或存在过;"来着"是表示句子事态变化和申述语气的语气词,不必分"来着_1"与"来着_2",也无远近之分。"来着"和"了_2"都表示事态发生了变化,属于句子层面,在句法语义上是对立的关系。体助词"过"属于谓词层面,"来着"与"过"在句子的不同层面表达事件的经历体意义。
- 刘林
- 关键词:来着语气助词体助词
- 从“了、着、过”看操作和说明语体问题被引量:10
- 2012年
- 鉴于目前国内在语体及语体类型之间的关系与异同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本文从篇章功能的角度,以具有时间性质的"了、着、过"作为语言参数考察现代汉语实际文本中存在的语体分类及语体要素的分布情况,其中着重考察了操作语体和说明语体。考察发现不但各基本语体类型文本内部存在更为细致的分类与交叉,各语体类型之间也并非清楚划一。尽管如此,具体文本的语体特征还是有主有次,能够基本分清的。一个文本的语体特征不是有无的问题,而是程度的问题。不论是哪种语体,都有极端文本和一般的非极端文本之分。
- 刘林陈振宇
- 关键词:语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