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忠
- 作品数:20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药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急性会厌炎10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3年
- 为了了解急性会厌炎的发病和诊疗特点,避免误诊和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现对我院1982~2001年间确诊的106例急性会厌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 姚良忠
- 关键词:急性会厌炎
-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后部出血26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对鼻腔后部出血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52例鼻腔后部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鼻内镜治疗组(26例):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部位或辨明出血方位后,采用微波烧灼或凡士林纱条微填塞止血。常规治疗组(26例):用传统的前后鼻孔填塞止血。结果鼻内镜治疗组26例中,23例1次处理止血成功,2例处理2次止血成功,1例处理3次止血成功。常规治疗组26例中,14例1次填塞止血成功,8例2次填塞止血成功,4例3次填塞止血成功(P<0.05)。全部病人均治愈。鼻内镜治疗组平均出血量100 mL,常规治疗组平均出血量15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1 d和10.3 d(P<0.01)。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鼻腔后部出血具有一次性治愈率高、创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 姚良忠杨湘宁刘俊捷潘智灵陈万楷
- 关键词:鼻内镜鼻出血微波治疗
- 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接触性头痛被引量:18
- 2005年
- 目的:研究鼻内镜手术治疗由于鼻内接触点引发头痛的方法.方法:对24例存在鼻内接触点的偏头痛或丛集性头痛的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根据患者的解剖变异不同,实行相应的手术方式,以解除鼻内接触点.结果:24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痊愈8例,好转13例,无效3例.结论:鼻内接触性头痛由于病因隐匿,容易被忽视,必须加强对该病的认识,鼻内镜下手术解除鼻内的接触点是治疗该病的较好方法.
- 姚良忠杨湘宁
- 关键词:内镜术
- 纤维(电子)鼻咽镜下鼻咽部活检术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纤维(电子)鼻咽镜下鼻咽部活检术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10年在纤维(电子)鼻咽镜引导下行鼻咽部活检413例。结果检出鼻咽癌238例(男150例,女88例),鼻咽结核3例,恶性淋巴瘤7例,浆细胞肉芽肿2例,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乳头状瘤2例,纤维血管瘤3例,慢性炎症153例。结论使用纤维(电子)鼻咽镜引导的经口腔、口咽行鼻咽部活检法成功率及阳性率均较理想,特别是对于黏膜下的鼻咽部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潘智灵杨湘宁姚良忠
- 关键词:鼻咽镜鼻咽癌鼻咽活检术
- 助听器“没用”?可能是没调好!
- 2019年
- 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老人觉得戴助听器能听见但听不太清,因此觉得戴助听器没用。那么,这种情况需不需要戴助听器呢?
- 姚良忠
- 关键词:助听器
- 成人内听道底相关结构的多层螺旋CT解剖学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应用64层MSCT观测成人内听道底及其相关的解剖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筛选2011年4—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64层MSCT扫描的乳突气化良好、无中耳或内耳病变且无眩晕等平衡功能障碍症状的40例共80耳成人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MSCT图像上观测:横嵴,横嵴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 D1),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管)各管的长度、宽径,以及后壶腹神经管的内听道开口(单孔)至前庭内侧骨壁的距离(D2)。结果80耳的横嵴、面神经管迷路段、上前庭神经管、下前庭神经管和后壶腹神经管、单孔在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均能显示。其中横嵴局部解剖位置清晰、稳定,位于内听道底的中部,内侧缘自前内向后外走行,D1为(1.56±0.55)mm(0.55~2.67 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2.60±0.34)mm(1.54~3.27 mm),宽径(0.91±0.23)mm(0.50~1.58 mm);上前庭神经管长度(3.39±0.52) mm(2.50~5.06 mm),宽径(1.03±0.19)mm(0.74~1.62 mm);下前庭神经管长度(1.35±0.27) mm(0.74~2.17 mm),宽径(1.34±0.25)mm(0.85~2.34 mm);后壶腹神经管长度(3.88±0.84) mm (2.58~6.00 mm),宽径(0.63± 0.12) mm (0.42~0.98 mm)。 D2为(2.50±0.72)mm(1.37~5.01 mm)。结论64层螺旋CT能较好地显示位于内听道底的横嵴以及面神经管迷路段、前庭上神经、前庭下神经、后壶腹神经各骨管和单孔的走行及形态特征,为内耳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术前评估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 周正根茹光腾姚良忠王启华
- 关键词:内耳解剖学
- 喉返神经解剖在先天性梨状窝瘘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解剖在颈部开放性手术切除先天性梨状窝瘘(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CPSF)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4月—2019年12月间行颈部开放手术切除42例CPS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进行喉返神经全段解剖,将瘘管完整分离及切除,术后无喉返神经损伤并发症,随访期内无复发病例。结论CPSF瘘管走行与喉返神经关系密切,在术中先行喉返神经解剖可避免损伤,减少并发症。
- 姚良忠林齐发陈良嗣王思棋郝香月朱艳丽刘俊捷
- 关键词:喉返神经先天畸形梨状窝瘘外科手术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4例LPR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肠溶片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RSI、RFS评分及不良反应(腹泻、头晕、心悸不适等)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1.43%(30/42)、92.86%(39/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RSI、RF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LPRD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RSI、RFS评分,减少不良反应。
- 潘智灵姚良忠朱艳丽刘俊捷梁忠陈万楷
- 关键词:咽喉反流性疾病奥美拉唑肠溶片多潘立酮片
-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诱发的第二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诱发的第二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8例鼻咽痛患者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8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癌16例,占57.1%;肉瘤类5例,占17.9%;腺样囊性癌3例,占10.7%;基底细胞癌3例,占10.7%;恶性黑色素瘤1例,占3.6%.经手术治疗20例,3年生存率75%,5年生存率35%;放疗结合化疗的3年生存率25%;单纯放疔或化疗的,均于2年内死亡.结论 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如具备手术适应证,则应首选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潘智灵杨湘宁姚良忠陈万楷王培
- 关键词:鼻咽癌第二原发癌
- 马德龙病临床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马德龙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马德龙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5月在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治疗的3例马德龙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本研究纳入病例均为中年男性,均因“发现颈部及全身多处肿物”就诊。所有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采用脂肪切除术,1例患者采用脂肪切除术联合吸脂术,经术后病理确诊为马德龙病。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术后随访时长19~32个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复发。结论 马德龙病是以全身多发性、对称性脂肪瘤为主要特征,尤其以颈部的脂肪瘤表现最为显著,该病可伴随全身多系统疾病,临床可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手术是该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 郝香月姚良忠
- 关键词: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酗酒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