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勇
- 作品数:72 被引量:447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 应用水表面下辐照度比估测太湖夏季水体叶绿素a浓度
- 利用便携式光谱辐射计,采用一定的观测角度获取水体表面的光谱,进而提取水表面下辐照度比 R(0)信息,分析 R(0)光谱特征与叶绿素 a 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太湖夏季水体叶绿素 a 浓度与 R(0)光谱曲线762n...
- 孙德勇李云梅乐成峰王海君黄昌春
- 关键词:太湖
- 文献传递
- 基于光谱确定因子的太湖水体组分浓度实测高光谱提取模型研究
- 本研究以典型的大型浅水内陆富营养化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年的野外实验观测,系统地研究了太湖水体中各组分固有光学量的变化规律,研究揭示了太湖水体光谱反射率信息变化的内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充分蕴含水体组分浓度信息...
- 孙德勇
- 文献传递
- 太湖水体散射特性研究
- 利用Wetlabs公司提供的AC-S和BB9对太湖水体的散射系数和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了测量。后向散射系数光谱随波长变化的特征是:在400-440nm范围,随波长的增加,后向散射系数增大;在440nm处出现后向散射峰值,与浮...
- 孙德勇李云梅乐成峰黄昌春施坤
- 关键词:太湖水体后向散射系数
- 文献传递
- 结合水体光学分类反演太湖总悬浮物浓度被引量:14
- 2013年
- 本研究利用2008年11月、2009年4月、2010年5月及2010年8月的太湖水体原位观测数据,在对光学复杂水体进行光学分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针对各个类别水体的总悬浮物浓度高光谱反演模型.通过对每类水体中各个模型的性能比较,分别得到各类水体的最优模型:第一类水体,比值模型为最优模型;第二类水体,半分析模型2为最优模型;第三类水体,一阶微分模型为最优模型.同时,比较分类前后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分类后,两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分析了光学分类导致半分析模型精度下降的原因.最后针对本研究的结果在遥感数据上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表明在高光谱遥感数据上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结论对光学复杂湖泊水体的水色遥感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 周晓宇孙德勇李云梅李俊生龚绍琦
- 关键词:高光谱遥感反演模型太湖
- 应用基于纹理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水田信息
- <正>针对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图像处理过程中,图像分割出现大量冗余多边形和分类结果出现斑点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纹理特征的分割方法。即先对原始图像进行纹理增强、主成分分析、低通滤波和
- 乐成峰李云梅孙德勇
- 关键词:面向对象遥感图像
- 文献传递
- 水体多次散射作用对分析模型f值贡献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基于HYDROLIGHT光学模拟软件模拟水表面以下辐照度比R(0^-)和参数厂值,着重分析多次散射作用对f值的贡献率以及太阳天顶角、风速和bb/(a+bb)对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次散射作用对参数f的贡献率受到太阳天顶角、风速和bb/(a+bb)的共同影响,使得多次散射作用具有一定的时空差异;贡献率Pms在太阳天顶角从0(°)~85(°)的范围内,随太阳天顶角的增加呈现波动状态,但这种波动随bb/(a+bb)值的增加而减弱,Pms在0m/s到4m/s的范围内存在较大的波动,而当风速增加到4m/s时,几乎不随风速的变化而变化;多次散射作用对参数f的贡献率最大值可以达到24.41%,因此在内陆湖泊高散射特性水体中必须考虑多次散射作用对R(0^-)的影响。
- 黄昌春李云梅孙德勇乐成峰
- 关键词:多次散射贡献率
- 太湖梅梁湾漫衰减系数季节性差异及其主导因素被引量:8
- 2009年
- 利用2006-08-16、2007-3-28和2007-11-12三次在太湖梅梁湾15个样点的观测数据,对漫衰减系数(Kd)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差异性进行分析,发现:梅梁湾地区Kd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总吸收系数,后向散射作用对Kd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非主导作用;梅梁湾地区水体Kd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水体组分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3月份Kd的主导影响因素是非色素物质,其次是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色素物质和后向散射作用,而8月份的主导影响因素是色素物质,其次是非色素物质、CDOM和后向散射作用,而11月份相对较为复杂,在440nm处主导影响因素是非色素物质,其次是色素物质、CDOM和后向散射作用,595nm处主导影响因素是非色素物质吸收作用,其次是色素物质吸收作用、后向散射作用、CDOM吸收作用,675nm处主导影响因素是色素物质,其次是非色素物质、后向散射作用和CDOM。
- 黄昌春李云梅乐成峰孙德勇伍蓝王利珍王鑫
- 关键词:漫衰减系数
- 内陆湖泊水体固有光学特性的典型季节差异被引量:13
- 2008年
- 固有光学特性是水体光学性质的重要内容,是水色反演分析模型建立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定量滤膜技术(QFT)和后向散射测量仪BB9,对太湖梅梁湾夏、冬季水体的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系数、总悬浮物吸收系数和总悬浮物后向散射系数进行了观测.在分别对两季节水体组分吸收系数、后向散射系数光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阐明其季节差异性,并结合水质参数的变化,揭示导致两季节水体固有光学特性不同的原因,达到通过固有光学量反映水环境状态的目的.初步建立了后向散射系数与悬浮物浓度的关系模型,为分析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参数保障.
- 孙德勇李云梅王桥乐成峰黄昌春王利珍
- 关键词:后向散射系数光谱特征悬浮物浓度
- Q值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参数化被引量:8
- 2009年
- 针对高散射特性的二类水体中难以测量的双向性函数Q,利用HYDROLIGHT模拟观测角为太阳天底角下440 nm处的Q值,并分析环境及水体光学特性对Q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散射特性的近岸水体或内陆湖泊水体中,由于散射次数的增加,使得风速、散射相函数等影响因素对Q值影响相对减小,单次散射反照率W_0和太阳大顶角θ成为Q值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深度的增加,双向性函数Q受边界条件和光线入射状况影响的程度逐渐减少,直至不受其影响,而成为只与固有光学量相关的内秉光学量;利用Q值的主要影响因素W_0、θ和上行辐亮度的漫衰减系数K_(L_u)分别对Q值进行参数化,得到Q值的2种参数表达式。
- 黄昌春李云梅孙德勇乐成峰
- 关键词:海洋光学Q值影响因素参数化
- 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及其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水生态系统中光能的分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2007年11-12月太湖水体光学特性和组分浓度数据,对秋季太湖水下光场结构特征和水体组分光竞争能力的表征光学量(漫衰减系数、平均余弦)和影响因素(吸收系数比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秋季太湖水下辐照度呈现单峰分布,最高值为583nm左右;根据Kd可将黄质和非色素物质主导程度的强弱分为弱、较强、强三个等级;Kd(PAR)平均值为4.61±1.54m-1,水体真光层厚度平均值为1.11±0.35m;太湖水下光场的光能主要分布在青光和黄绿光波长范围内,约占总能量的60%,蓝光和红光波长范围内的能量约占30%,这样的光谱结构有利于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生长.
- 黄昌春李云梅孙德勇乐成峰伍蓝王利珍王鑫
- 关键词:漫衰减系数光合有效辐射水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