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光
- 作品数:48 被引量:689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从妻居抑或从夫居——中国城市居民的初婚代间同住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初婚居住安排是了解家庭形态与结构发展的重要事件。本研究基于“2010上海家庭调查”资料,从作为家庭生命周期起点的初次结婚入手,将居住安排作为家庭决策的后果,来检视影响中国城市夫妻选择从妻居抑或从夫居的微观因素。研究发现,夫妻阶层地位高者选择与己方父母同住的机率更高,教育程度高的丈夫更可能从妻居,而性别角色观念对居住安排并没有显著效应。这说明资源优势影响从妻居或从夫居是中国城市居民的初婚代间同住形成的重要因果机制。
- 宗媛媛范晓光
- 关键词:居住安排家庭生命周期性别角色观念家庭形态家庭调查
- 中国精英地位代际再生产的双轨路径(1978-2010)被引量:30
- 2016年
- 本文试图分析自改革开放以来,父辈的优势地位影响子代获得特定精英身份的程度和方式,以及这一模式是否在1978-1992年、1993-2002年、2003-2010年这三个历史时期发生了变化。通过对2011年"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SS2011)资料的分析,本研究发现虽然父辈的优势地位对子代的精英地位获得有着显著正效应,但体制精英和市场精英的代际流动仍然遵循着两条相互隔离的轨迹,只是在2003年之后体制精英的子女成为市场精英的几率比1993-2002年有所上升。对可能造成这种代际再生产模式的原因分析表明,虽然精英地位获得的影响因素多元化给社会流动提供了一定的开放性,但未来代际再生产的趋势很可能会强化并且由体制精英占据主导。这种代际流动的格局及趋势在更宏观的层面上反映了中国自市场转型以来政治经济生态的变迁。
- 吕鹏范晓光
- 关键词:代际流动
- 计算社会学的基础问题及未来挑战被引量:12
- 2022年
- 计算社会学是计算社会科学和社会学的交叉学科。面对作为典型的复杂性系统的社会,实证社会科学主要面临来自分析对象、研究者和研究设计的不确定性,以社会仿真和大数据分析为主要传统的计算社会科学可以积极应对实证社会科学的不确定性,而作为计算社会科学分支的计算社会学具有学科交叉、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并行等特质,在回应实证主义面临的诸多困境时具有明显优势。在此基础上,阐释了计算社会学的概念界定、学科边界、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等基础问题,认为计算社会学是以计算科学、数据科学等为主要分析工具,将非介入方式收集的大规模数据与传统数据集相结合,挖掘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的规则和模式,用以解释人类行为与社会运行规律的科学。最后,提出化解国家定位与学科自觉、定性与定量、抽样调查与感应器使用等的内在张力是推动中国计算社会学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 范晓光刘金龙
- 关键词:社会仿真数据挖掘社会预测社会干预
- 中国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构成:阶层与同期群差异被引量:34
- 2017年
- 基于中国私营企业调查历年数据,试图回答"私营企业主的社会构成"这一经典命题。经过近40年的发展,私营企业主的总体构成已发生重大变化,有市场背景、受过高等教育、非政治党派的构成在上升。通过将私营企业主的职业流动进一步划分成"下海"、"改制"、"跨界"、"跳板"、"草根"等类型,发现大、中、小三种类型的企业主在创业前的职业流动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大企业主更有可能来自体制内下海或改制,而中小企业主以体制外成长为主。多元回归和系数集束化分析表明,教育程度与政治身份在阶层地位和同期群方面对企业主职业流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 范晓光吕鹏
- 关键词:私营企业主阶层
- 阶层自我定位、收入不平等和主观流动感知(2003-2013)被引量:135
- 2016年
- 基于2003—2013年10年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9万多城乡居民样本,剖析中国人阶层自我定位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0年来中国人的阶层自我定位稳定地呈保龄球状:"低位认同"者占据调查对象大半,且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大多数国家。在个体层面,10年间教育、收入和职业等客观指标对阶层自我定位的净效应较小且逐渐弱化;主观流动感知与阶层自我定位的关联较强,但这10年中"向上流动感"的拉动作用有所降低。在宏观层面,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能提升阶层自我定位,而收入不平等对阶层定位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社会转型期抑制收入差异和扩大流动机会对于提升公众"获得感"的重要意义。
- 陈云松范晓光
- 关键词:阶层认同收入不平等社会流动
- 找回代际视角:中国大都市的住房分异被引量:13
- 2018年
- 既有研究主要从市场转型和生命历程视角分析中国的住房不平等。以家庭为分析单位,从代际的视角,对"北上广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一,代际地位累积优势显著影响住房产权的获得,并且这种累积优势效应随着住房市场化的推进而强化;第二,本地户籍和国有部门出身更有利于子代从福利房渠道获得住房,但对那些来自管理者家庭的子代而言,他们更可能得到父辈的支持,并拥有商品住房,而稳定的管理者却可以同时从两个渠道获得住房;第三,地位优势累积效应还在单位和户籍上存在内在异质性。以上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社会的住房不平等。
- 范晓光吕鹏
- 关键词:大都市住房
- 加快推进“吨农业”向“克农业”转型
- 2014年
- 浙江在全国率先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应实现将过去以“堆积状态”销售农产品为主的“吨农业”粗放型生产,转变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克农业”精优特型生产,即农业生产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单纯农业生产形态向融合经营形态发展,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 李文峰范晓光王平
- 关键词:农业增长方式农产品市场农田基础设施现代生态农业农技推广机构
- 私营企业主的精英网络与地位认同:基于ABM的分析
- 2024年
- 本文基于生成模型范式,重新考察了精英网络对私营企业主地位认同的影响。针对基于2018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CPES)数据分析后出现的理论解释与实证发现之间的悖论,本文引入真实数据注入的多主体模型(ABM),发现精英关系人在互动过程中的地位轻视将明显降低私营企业主的地位认同水平,并强化其地位认同的分化,引发地位认同与客观经济地位的偏移;私营企业主只有保持较高的工具理性,方可能缓解以上状况。上述实证发现凸显了社会网络的互动过程效应,扩展了社会网络对地位认同的理论解释范围,对于新时期提升私营企业主的地位认同水平具有启发意义。
- 范晓光范晓光
- 关键词:社会网络精英私营企业主ABM
- 疫情如何影响企业发展预期?——基于压力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3
- 2020年
- 公共卫生事件对企业微观经济行为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关注。立足于中国当前的疫情背景和制度环境,本文利用最新的“企业开工力”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发展预期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疫情降低了企业在未来开展经济行为的意愿;机制分析表明,紧张的现金流是疫情降低企业行动意愿的重要途径,具体表现为疫情分别通过提高来自现金流、违约金、还付贷款和员工工资等方面的资金支付压力,进而降低企业的发展预期。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在疫情爆发前的活跃程度越高、所在市级地区的营商环境越好,疫情对企业发展预期的负向影响会越强;而且,疫情与企业发展预期间的关系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企业所在地区疫情状况以及企业产权性质、所属产业类别等异质性因素的影响。在使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本研究将企业经济行为的影响因素拓展至公共卫生安全领域,不仅揭示了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企业经济行为的微观机理,而且还为疫情防控下政府出台扶持企业相关政策提供了决策参考。
- 黄送钦吕鹏范晓光
-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现金流
- 中国农村的宗族网络与民事纠纷应对被引量:4
- 2016年
- 宗族网络是否影响民众的纠纷卷入以及如何影响纠纷应对渠道选择,既有研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本文利用CGSS2005数据,考察了宗族网络对农村居民民事纠纷应对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宗族网络不仅抑制农村居民卷入民事纠纷,而且其强度也使得农村居民更可能采取非正式渠道解决民事纠纷;引入公民意识变量后,这种非正式选择效应也未被显著消解。以上结果表明,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仍然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的乡村社会具有积极作用,这为建立能符合"制度需求"的多元纠纷解决体系提供了新的可能。
- 范晓光雷鸣肖阳
- 关键词:民事纠纷公民意识非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