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辉
- 作品数:13 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淫羊藿苷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体外培养的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及相关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人外周血的EPCs,将淫羊藿苷加入相应培养基,并根据加入培养基中淫羊藿苷的浓度0、10、20、50μmol/L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继续培养细胞48 h。然后检测各组EPCs数量及功能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淫羊藿苷干预组的外周血EPCs的数量以及增殖、迁移、黏附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其中高剂量组(50μmol/L)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淫羊藿苷能明显增加人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改善EPCs的增殖、黏附、迁移以及血管生成能力等相关功能。
- 倪杰蒋辉张龙张均房宇
- 关键词:淫羊藿苷内皮祖细胞细胞功能
- 平均血小板体积预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后即刻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MPV水平。END定义为入院7 d内任意一次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单变量分析比较END组与非END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同时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MPV对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03例患者,年龄(68.0±13.3)岁,男性80例(77.7%)。END组28例(27.2%),非END组75例(71.8%)。END组缺血性心脏病比例(28.6%对9.3%;χ^2=6.065,P=0.014)、基线NIHSS评分[8.5(4.0~16.5)分对5.0(3.0~11.0)分;Z=2.198,P=0.028]、有症状颅内出血比例(1.9%对0%;χ^2=5.463,P=0.01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2.2~3.4)mmol/L对2.4(1.8~3.1)mmol/L;Z=2.165,P=0.030]、高敏C反应蛋白[7.0(1.2~36.0)mg/L对2.1(1.0~6.0)mg/L;Z=2.159,P=0.031]及MPV水平[(10.4±1.3)fl对(9.5±1.2)fl;t=2.771,P=0.007]均显著高于非END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混杂因素后,MPV较大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1.668,95%可信区间1.079~2.579;P=0.021)。ROC曲线分析显示,MPV对END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0.653,95%可信区间0.533~0.774)。其最佳截断值为10.2 fl,此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4%和70.3%。结论基线MPV较大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END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蔡峻李昀泽梁森姚蓓蓓骆守真蒋辉
- 关键词:卒中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栓溶解疗法疾病恶化
- 通脑灵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通脑灵颗粒联合多奈哌齐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P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奈哌齐口服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通脑灵颗粒和多奈哌齐口服治疗,疗程为6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韦氏记忆测验(WMS)评分,分别评估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另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乙酰胆碱(Ach)、一氧化氮(NO)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MMSE、HDS、WMS评分均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治疗后,两组血浆Ach水平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O水平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脑灵颗粒联合多奈哌齐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Ach水平和降低血浆NO水平有关。
- 蒋辉倪杰郑艳
- 关键词:多奈哌齐卒中后认知障碍乙酰胆碱一氧化氮
- 脑血康颗粒对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脑血康颗粒对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要求的非急性期脑梗死合并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脑血康组50例。对照组在抗血小板和降脂药物等基础治疗同时给予安慰剂20 g口服,脑血康组在基础治疗以外给予脑血康颗粒20 g口服,均每日2次,疗程均为12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的方法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等级并记录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的Ⅱ/Ⅲ级斑块患者例数、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及血清TC、LDL-C、hs-CRP、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12个月后Ⅱ/Ⅲ级斑块患者例数均明显减少,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血清TC、LDL-C、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脑血康组的Ⅱ/Ⅲ级斑块患者例数更少,造影剂增强持续时间更短,血清TC、LDL-C、hs-CRP、IL-6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血康颗粒可以减少非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数量,改善斑块稳定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及炎症因子hs-CRP、IL-6水平有关。
- 蒋辉李辉
- 关键词: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超声血管造影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 电针对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TEN和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
- 目的:探讨电针对胡须体觉皮层局灶性脑梗死大鼠PTEN和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组以及电针组各8只,在假手术及脑缺血后第3天,电针组予电针督脉穴位百会...
- 李文磊蒋辉姜亚军
- 早期差别化降血压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 2017年
- 目的对早期差别化降血压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选择该院在2015年1月—2017年6月这段收治的,急性脑出血临床住院患者98例,将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成两组,并将其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划分在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实施差别化降血压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小出血量患者血肿体积为(27.62±7.13)cm^3较对照组的(34.32±6.57)cm^3发生明显缩小(P<0.05),大出血量患者血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小出血量患者,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大出血量者而言,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小出血量患者NIHSS平分为(4.7±2.1)分与对照组的(7.8±2.7)分比较发生显著降低(P<0.05),大出血量组患者NI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实施早期差别化降血压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小出血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在大出血量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一般,临床治疗工作中需加以重视。
- 蒋辉李辉
- 关键词: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
- 脑络通治疗脑小血管病的疗效及多模态MRI评估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应用多模态MRI评估脑络通颗粒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80例符合标准的CSV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口服脑络通颗粒+阿司匹林;对照组只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两组均连续治疗180 d。治疗0 d、90 d、180 d测评患者的认知功能,包括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BI)]。治疗0 d、180 d,利用多模态MRI扫描(包含T1、T2、DWI、FLAIR、SWI等序列),评估影像学指标(MRI总负荷);检测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0 d,两组患者MRI总负荷、MMSE、MoCA和BI评分、血清Hcy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 d、180 d,试验组MMSE、MoCA和BI评分较治疗0 d明显提高,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180 d,试验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较治疗0 d明显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MRI总负荷较治疗0 d和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络通颗粒可以改善CSVD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但是对MRI影像学改变并不明显。这种治疗作用可能与降低血清Hcy、减轻炎性反应以保护血管内皮的机制有关。
- 蒋辉骆守真郑艳陈兆耀蔡峻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以及生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双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6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根据患者意向分为2组,其中实验组103例给予阿加曲班加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103例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治疗。采用NIHSS评分评估治疗前和治疗7,14,30,90 d时2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中的Barthel指数评估治疗14,30,90 d时2组神经功能障碍康复程度,并于90 d时使用mRS进行综合生活能力评估。结果 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实验组治疗7,14,30 d时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 05),但90 d时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14,30 d实验组Bar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 05),而90 d时无明显差异(P> 0. 05);治疗后90 d时实验组mR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药物均安全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加曲班可抑制病情进展,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郑艳蒋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加曲班预后
- 脑血康颗粒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含脑血康颗粒的培养基对脑出血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脑出血患者外周血的EPCs,加入含脑血康颗粒的相应培养基中,并根据培养基中脑血康颗粒浓度0,10,50,100 mg/mL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检测培养基孵育7 d后EPCs的数量及细胞功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脑出血组的外周血EPCs数目及黏附、迁移、增殖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脑血康各组外周血的EPCs增殖能力及黏附、迁移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均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脑血康颗粒能明显增加脑出血患者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且改善其功能,增强EPCs的增殖、分化、黏附和迁移能力,能够更快形成血管样结构。
- 蒋辉姜亚军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功能
- 细叶远志皂苷对AD大鼠肝组织LRP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细叶远志皂苷(Tenuifolin)对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肝组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LRP1)水平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细叶远志皂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采用脑立体定位技术将β-淀粉样蛋白(Aβ)1-40注入大鼠右侧海马CA1区制备AD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细叶远志皂苷(低、中、高剂量组细叶远志皂苷使用剂量分别为16、32、64 mg/kg)灌胃治疗4周。术后对各组大鼠采用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之后处死大鼠,每组取6只分别进行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LRP1 mRNA、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1)Morris水迷宫: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经细叶远志皂苷灌胃治疗后,各剂量组逃逸潜伏期较模型组不同程度缩短、游泳路程缩小、穿越虚拟平台次数增加,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模型组肝组织LRP1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给予细叶远志皂苷治疗后,各剂量组LRP1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随着给药剂量的递增而递升;两两比较,除低剂量组外,中、高剂量组分别高于模型组(P均<0.01)。结论细叶远志皂苷可能通过提高肝组织内LRP1的含量,从而改善Aβ1-40诱导的A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 胡燕蒋辉房宇倪杰
- 关键词:细叶远志皂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