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锋

作品数:27 被引量:225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废水
  • 8篇垃圾
  • 7篇渗滤
  • 7篇渗滤液
  • 7篇脱氮
  • 7篇垃圾渗滤
  • 7篇垃圾渗滤液
  • 5篇厌氧
  • 5篇水处理
  • 5篇猪场废水
  • 5篇废水处理
  • 4篇厌氧消化
  • 4篇渗滤液处理
  • 4篇人工湿地
  • 4篇硝化
  • 4篇垃圾渗滤液处...
  • 4篇反硝化
  • 4篇SBR
  • 3篇地球生态
  • 3篇地球生态系统

机构

  • 17篇湖南大学
  • 13篇浙江海洋学院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7篇高锋
  • 15篇杨朝晖
  • 12篇曾光明
  • 12篇李晨
  • 7篇谢更新
  • 6篇金卫红
  • 5篇陈军
  • 4篇孙静亚
  • 3篇杨东方
  • 3篇邓一兵
  • 2篇张力
  • 2篇徐焕志
  • 2篇张薇
  • 1篇邓久华
  • 1篇李小明
  • 1篇殷月芬
  • 1篇陈信常
  • 1篇袁兴中
  • 1篇刘云国
  • 1篇苗振清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卫生工程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2009全国...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水利渔业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厌氧消化-SBR工艺处理养猪场废水及工艺最优化的研究
本论文的工作主要是,在分析养猪场废水有机物及氨氮浓度都很高的特点及现有处理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选择厌氧消化-SBR-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养猪场废水。采用ASBR反应器完成对养猪场废水的厌氧消化,去除一部分有机物,并同时转化一...
高锋
关键词:养猪场生物降解厌氧消化脱氮处理
厌氧消化与SBR组合工艺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被引量:9
2008年
将ASBR和SBR反应器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序批式操作的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ASBR反应器作为厌氧消化反应器,主要完成初步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将原水加入ASBR中进行厌氧消化,研究了废水在28.8~72 h四种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将ASBR的HRT控制在36 h,COD去除率保持41.2%的同时,出水ρ(BOD5)/ρ(COD)及ρ(BOD5)/ρ(NH4+-N)分别为0.41和4.6,对有机物和氮的后续好氧生物去除较为有利。经SBR处理后出水NH4+-N含量稳定在11 mg/L左右,但出水COD浓度达不到排放标准,经添加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混凝沉淀处理后废水中COD含量可降至100 mg/L以下。
高锋李晨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厌氧消化SBRTN
短程硝化反硝化去除高氨氮猪场废水中的氮被引量:19
2005年
对比分析了运用缺氧/好氧SBR工艺处理2种COD/N不同的废水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2种废水的脱氮主要是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实现的,反应器中的NH4^+-N浓度和pH值是控制亚硝酸型硝化的重要因素,经过部分厌氧消化的废水由于保持了较高的COD/N,脱氮效果明显好于完全厌氧消化废水,NH4^+-N去除率达到98%以上,但出水反硝化不完全,投加乙酸钠后出水NOx^--N由100-120mg/L减少到10-20mg/L,乙酸钠投加量以275mg/L为宜.
杨朝晖高锋曾光明陈军谢更新张薇
关键词:短程硝化反硝化猪场废水厌氧消化
应用生物脱氮新技术处理循环养殖废水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由于氨氮的传统去除在工艺运行上有多方面的局限性,寻求低价可靠的生物完全脱氮工艺,成为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些生物脱氮新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了循环养殖废水脱氮研究现状及生物脱氮新技术,指出了将脱氮新技术应用于养殖废水处理具有的多方面的优点及存在的一些有待于研究解决的问题。
高锋李晨金卫红
关键词:生物脱氮循环养殖废水处理
秋茄人工湿地净化循环海水养殖废水效果被引量:19
2012年
为了深入研究采用人工湿地方法处理循环海水养殖废水的可行性及其运行特性,以红树林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为湿地植物构建耐盐人工湿地,对循环海水养殖废水进行生物处理。该文对比研究了秋茄人工湿地与无植物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在系统启动17d后的稳定运行阶段,秋茄人工湿地对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和氨氮(NH4+-N)的去除率分别在66.4%~73.8%和64.3%~72.4%,明显高于无植物人工湿地对COD56.7%~62.4%的去除率和对NH4+-N51.2%~57.5%的去除率;在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去除方面,秋茄人工湿地和无植物人工湿地的去除率分别为55.7%~61.7%和54.3%~60.4%,两者并无明显差别。对人工湿地基质酶活性的分析发现,秋茄人工湿地的基质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无植物人工湿地;同时在秋茄人工湿地基质床中,根系分布最多的表层0~5cm区域基质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表明秋茄的根部对于提高人工湿地基质床的生物活性及其去污能力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对秋茄人工湿地水力条件的研究表明,表面水力负荷对系统去除有机物和氮有较明显的影响,表面水力负荷控制在0.1m3/(m2·d)及以下时,出水水质可达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要求。该文研究结果为循环海水养殖废水提供了一种生物处理途径。
高锋杨朝晖李晨金卫红张力
关键词:废水人工湿地红树林水力负荷
微藻膜法浓缩和固定化培养及其深度去除废水中营养盐的研究
利用废水进行微藻培养是降低微藻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并且能实现废水的深度脱氮除磷处理。但目前还受制于缺乏经济高效的培养方法,尤其当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等进行微藻培养时,由于废水中氮磷浓度较低,其所能支撑的微藻生产...
高锋
关键词:废水处理营养盐固定化培养
提高单级SBR系统总氮去除率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2005年
针对单级SBR系统在脱氮过程中的碳源矛盾,从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单级SBR系统的总氮去除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单级SBR系统中混合液内循环比的概念,并在分析TN去除率和内循环比关系的基础上得出了单级SBR反应器TN去除率的计算公式。另外,介绍了一种提高SBR工艺TN去除率的改进运行方式,并对如何将SBR和目前新兴的几种脱氮工艺相结合以提高反应器的TN去除率进行了探讨。
高锋杨朝晖曾光明李晨陈军谢更新
关键词: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总氮碳源脱氮
我国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6
2004年
在介绍国内外现有的新型脱氮及深度处理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对垃圾渗滤液的脱氮及深度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渗滤液脱氮及深度处理的发展方向,指出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工艺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并重。
李晨杨朝晖曾光明高锋
关键词:脱氮渗滤液处理垃圾渗滤液城市垃圾处理工艺
土霉素在4种人工湿地基质上的吸附-解吸特性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研究土霉素在人工湿地基质床中的行为机制,本实验采用批量平衡方法研究了壤土、煤灰渣、粗砂和细砂等4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对土霉素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土霉素在人工湿地基质材料上的吸附可分为前4小时的快速吸附阶段和之后的慢速吸附阶段,14 h后达到吸附平衡,这一吸附平衡时间明显低于一般人工湿地系统的水力停留时间。可以认为,土霉素在人工湿地中有足够的时间吸附于基质层上,其吸附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基质材料的性质。土霉素在4种基质材料上的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吸附等温线均呈非线性,用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对吸附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在4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中,煤灰渣对土霉素的吸附作用最强,通过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吸附容量参数(KF)为280.2;其次为壤土,KF值为129.3;粗砂和细砂的吸附作用较弱,KF值分别为53.2和64.5。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对土霉素的吸附能力主要与基质有机质含量、粘粒含量、Fe2O3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Al2O3含量呈正相关。土霉素在4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上的解吸均存在滞后现象,相对于壤土和煤灰渣,吸附于粗砂和细砂上的土霉素更容易被解吸下来。
高锋杨朝晖李晨邓一兵
关键词:土霉素人工湿地基质解吸
红树林人工湿地处理含海水污水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红树植物秋茄为湿地植物构建耐盐人工湿地系统,以研究采用红树林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含海水污水的可行性及其处理特性,实验中分别研究了红树林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含海水比例为10%、30%和50%的污水时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水中海水比例在30%以下时,红树林人工湿地对含海水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对NH4+-N、TN、TP及COD等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6%~79.8%、75.5%~89.6%、82.7%~97.4%及66.6%~85.3%,处理效果较好。当海水比例为50%时,红树林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明显下降,对COD的去除率下降至40%左右。实验中进一步研究了在进水海水比例为30%情况下人工湿地的负荷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负荷维持在12.6~18.9 g/(m2·d)范围内,可使红树林人工湿地达到较高的运行效率,其对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
高锋李晨
关键词:红树林人工湿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