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敏学

作品数:32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艺术
  • 4篇文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音乐
  • 11篇乐史
  • 10篇音乐史
  • 9篇音乐史学
  • 5篇清代
  • 4篇音乐美学
  • 4篇嬗变
  • 4篇乐美
  • 3篇音乐美学思想
  • 3篇著述
  • 3篇乐学
  • 3篇汉学
  • 3篇编撰体例
  • 2篇当下意义
  • 2篇音乐思想
  • 2篇在乎
  • 2篇郑樵
  • 2篇师古
  • 2篇史学
  • 2篇通解

机构

  • 21篇安徽大学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淮北煤炭师范...
  • 1篇万博科技职业...

作者

  • 30篇黄敏学
  • 3篇叶键
  • 1篇王旖轩
  • 1篇黄泽秋

传媒

  • 3篇黄钟(武汉音...
  • 3篇淮南师范学院...
  • 3篇人民音乐
  • 2篇江淮论坛
  • 2篇巢湖学院学报
  • 2篇宿州学院学报
  • 2篇历史文献研究
  • 1篇中国音乐学
  • 1篇天津音乐学院...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学术界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安徽警官职业...
  • 1篇乐府学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的时代特征及其近代转型被引量:5
2011年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虽承袭明代较多,然创新之处亦时时可见,不仅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基本完成其近代转型的变革过程。在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重温清代宫廷音乐管理体制改革发展所走过的道路,探究其近代转型的相因嬗变之迹,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与借鉴作用。
黄敏学
关键词:清代宫廷音乐
对中国弦乐器起源的考察与认识
2012年
中国弦乐器在民族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探索其起源是中国音乐史学与乐器学的基本论题之一。留存至今的古代文献典籍中对弦乐器起源的载述不足为据,从考古学的视角观察,以琴瑟为代表的中国弦乐器应为中国南方楚文化遗存。作为齐特(Zither)类弦乐器,与我们普遍认为的由狩猎工具——弓弦演变而成的以弓形竖琴为代表的弦乐器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弦乐器西来说暂无可靠依据,其产生与发展必然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绝非一蹴而就。
叶键黄敏学
关键词:弦乐器
魂归大海作波涛——聂耳音乐创作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新的脑子要随时装与新的养料,才能向着新的轨上发达。换句话说,脑筋若无正确的思想的培养,任它怎样发达,这发达总是畸形的发达。那末一切的行为都没有稳定的正确的立足点。
黄敏学
关键词:音乐大海
古乐复兴之余波-雅俗分流格局下清代音乐史学思想的嬗变
黄敏学
关键词:清代音乐史学
浅论《唐音癸签》在唐乐研究中之史料价值
2007年
《唐音癸签》是我国古代“唐诗学”名著,虽然在史学思想和理论方法上没有独特之处,所征引的文献也系常见文献,但它将零散资料集为一帙,为后人从总体上把握唐代音乐文化的发展轨迹起到了引导作用,在唐乐研究中的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黄敏学
关键词:唐代唐诗音乐文献学
康有为国乐改良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探论被引量:1
2013年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学术思想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不仅是今文经学大师,也是我国近代倡导新式学校音乐教育之第一人。综观其音乐著述及其音乐教育实践,可知其之所以提倡音乐教育虽受国外重视音乐教育之影响,然其思想实质却是植根于儒家传统乐教思想,以西学中源论为据,援西入儒,以西化儒,视孔子为革命家,把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艺术教育思想引入儒学,从而化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旗帜鲜明地立足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之立场,远法欧美,近采日本,以此来改造华夏旧乐,进而重塑国民性,发挥其维新变法的政治主张,并为其后"中国音乐改良说"开辟了新的道路。
黄敏学王旖轩
关键词:乐教
中国古代音乐史著文本体裁探论
2007年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源远流长,成就斐然。音乐史学是介于音乐学和历史学之间的分支学科,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发展历程,揭橥其发展规律,对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史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时贤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古代音乐史著的文本编撰体裁及其相关特征进行了初步探寻。
黄敏学
郑樵《通志·乐略》的编撰体例及其音乐史学思想初探
《通志·乐略》是我国音乐史学史上一部言简意赅、自成一体的音乐通史著作,亦为乐府音乐研究中不可或缺之要籍。本文通过对《乐略》的历史考察,分析其文本编撰体例及其所体现的"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 "积风而雅,积雅而颂"等一...
黄敏学
关键词:郑樵
文献传递
从“花雅之争”看音乐史学雅俗分流格局的现实意义
2009年
"花雅之争"是中国音乐史学雅俗分流格局下清代中期戏曲界对"花部"与"雅部"两个不同戏曲剧种的认识与接受,并由此引发的地方戏曲与传统戏曲之间的冲突与争胜。清代音乐史学中雅俗分流格局影响下的复古与反复古两种史学思潮也在这场现实生活中的"花雅之争"里有所反映,并在焦循的《花部农谭》、《剧说》等戏曲史著中体现出音乐史学领域内反复古主义思潮的全面胜利。
黄敏学
关键词:花雅之争
《世本·作篇》见存音乐史料被引量:3
2007年
《世本.作篇》概述了上古礼乐制作的基本情况,保存了大量上古音乐史料。然《世本》早佚,今之所存为清人所辑,其间增益附会,亦复难免,未可据为上古信史。本文以文献学与音乐史学之视角,依"二重证据法",将音乐考古材料与《世本.作篇》之载述相互印证,力图从一个方面揭橥其间层累造成之迹,并对上古乐史的基本情况作出合乎历史真实的解释,借此纠正文本文献中的失实之处。
黄敏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