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一鸣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微囊藻
  • 3篇对虾
  • 3篇藻毒素
  • 3篇微囊藻毒素
  • 3篇凡纳滨对虾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免疫
  • 2篇相关基因
  • 2篇免疫
  • 2篇基因
  • 1篇大型溞
  • 1篇凋亡
  • 1篇毒素
  • 1篇毒性
  • 1篇体液免疫
  • 1篇铜绿微囊藻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肽基因
  • 1篇细胞凋亡

机构

  • 4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河北大学

作者

  • 4篇傅一鸣
  • 3篇刘利平
  • 3篇李智
  • 2篇柳峰松
  • 1篇李响
  • 1篇陈桃英
  • 1篇苏晓明

传媒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2012年中...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铜绿微囊藻对大型溞的毒性及毒素在其体内累积和清除的研究
从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生长、繁殖、存活以及种群变化的角度来探讨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毒性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技术,分析大型溞对微囊藻毒...
苏晓明刘利平陈桃英李智傅一鸣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大型溞毒性
文献传递
凡纳滨对虾在微囊藻毒素(MC-LR)诱导下3种抗菌肽基因的表达量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蓝藻水华可产生大量藻毒素,其中以微囊藻毒素危害最大。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可影响包括虾类在内的多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亦可导致虾类免疫系统受损。本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了在微囊藻毒素MC-LR作用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液免疫中3种主要的抗菌肽基因(Penaeidin 3、Crustin和ALF)的表达量变化情况,发现Penaeidin 3和ALF受到MC-LR影响较大,Crustin基因表达量虽有所上调,但变化不大。同时,通过再次注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对3种抗菌肽在MC-LR影响下抗菌能力的检测,发现3种抗菌肽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即表达量均在前期下调,4 h后逐渐上调,在MC-LR处理组中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的趋势。结果表明MC-LR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对虾3种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伤,致使对虾抗病能力减弱;这一结果表明,长期发生铜绿微囊藻水华的虾池对虾存活率下降,可能与微囊藻毒素影响对虾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有关。
李智傅一鸣李响柳峰松刘利平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微囊藻毒素体液免疫抗菌肽
微囊藻毒素对凡纳滨对虾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 MCs)是蓝藻水华最常见的一种藻毒素,常在高温季节发生在淡水湖泊及养殖池塘中,对生活于水体中的水生生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水产养殖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微囊藻毒素是一种肝毒素,主要靶器官...
傅一鸣
关键词:微囊藻毒素凡纳滨对虾细胞免疫细胞凋亡
文献传递
微囊藻毒素MC-LR对凡纳滨对虾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对凡纳滨对虾进行血窦注射微囊藻毒素MC-LR染毒,取染毒前后肝胰腺及血细胞,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测序平台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并对差异基因的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进行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发现,酚氧化酶原、胰蛋白酶及C型凝集素等基因有显著的差异性表达。在GO富集性分析中发现细胞粘附显著性差异表达,细胞杀伤及细胞粘附分子结合物差异表达。KEGG富集性分析发现血细胞中吞噬体显著性差异表达,细胞凋亡、内吞作用和细胞粘附分子等通路呈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凡纳滨对虾在被MC-LR染毒后,细胞免疫是抵御毒素的重要部分,其中细胞粘附和吞噬作用在抵御MC-LR对虾体的毒害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傅一鸣李智柳峰松刘利平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微囊藻毒素转录组细胞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