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强 作品数:8 被引量:38 H指数:2 供职机构: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欧盟第六框架计划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晚期早产与学龄前期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与学龄前期发生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coordinationdisorder,DCD)的关系,为能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6—12月于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随机整群抽取5个城市25所幼儿园中6811名3~6岁学龄前儿童,对儿童一般健康状况和出生史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儿童运动成套评估工具第2版(MovementAssessmentBatteryforChildren—SecondEdition,MABC-2)对递交有效问卷的6155名儿童进行运动协调能力测试,研究不良出生史对儿童运动协调能力发展的损伤。结果6147名儿童完成所有测试,晚期早产儿DCD及手灵巧度低下发生率与足月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动静态平衡能力显著低于足月儿(P=0.014),目标抓握能力低于足月儿(P=0.051)。结论晚期早产可损伤儿童学龄前期动静态平衡和目标抓握能力,其原因可能与脑发育过程中不同部位损伤有关。 金华 王静 秦志强 柏丹丹 马玉杰 古桂雄关键词:早产 低出生体重 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与婴幼儿期动作发育的关联性 目的:研究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DCD)儿童婴幼儿期的动作发育情况,为DCD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Movement... 秦志强 花静 张郦君 金华 古桂雄关键词:婴幼儿 动作发育 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的家庭环境、婴幼儿期早期动作发育及智商与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的相关性,为DC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
... 秦志强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干预机制 家庭环境 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的干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是一种患病率较高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它严重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早期对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儿童的运动表现。迄今为止,DCD的干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即以缺陷为导向的方法和以任务为导向的方法。这些方法片面强调了儿童本身运动技能的恢复,对促使DCD发生发展的环境因素未进行干预。而最近提出的,以运动学"动力系统"理论基础的DCD生态干预法不仅强调了个体现阶段本身运动机能的恢复,更强调对个体环境中不断对DCD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矫正。本文就DCD目前的干预方法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DCD干预在我国的研究和推广提供线索。 秦志强 花静 张郦君 古桂雄关键词:干预方法 儿童 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在我国应用效度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1 2010年 【目的】对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M-ABC)在我国应用的第一阶段测试的效度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其在中国学龄前儿童中的适用性。【方法】运用内容效度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分别对M-ABC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效标相关效度进行分析。【结果】 M-ABC的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85,各测试项目与总障碍分之间的相关系数(r)在0.457~0.698之间。探索性因素分析共提取三个公因子(手灵巧度,目标/抓握能力,平衡能力),载荷在0.518~0.810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标准化回归系数在0.32~0.97之间;相关分析M-ABC各因子之间的r为0.326~0.416,各因子与运动障碍总分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46~0.718。以发育性协调障碍问卷为外在效标,M-ABC与其总障碍分之间的r为0.514。【结论】 M-ABC各项效度指标均达到了运动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作为评价中国学龄前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的工具。 花静 吴擢春 孟炜 古桂雄 张丽君 秦志强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孕产期危险因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发育性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的孕产期危险因素,为在国内开展DCD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线索。【方法】在苏州市区选择一幼儿园339名儿童,采用结构式问卷对其父母进行调查。DCD筛查采用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M-ABC)。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CD的危险因素。【结果】在控制了儿童性别、年龄、家庭文化和经济水平以及其他纳入分析的因素后,母亲妊娠时间大于(aOR=6.075,P=0.005)或小于(aOR=3.917,P=0.034)最佳年龄者,急性胎儿宫内窘迫史(aOR=4.415,P=0.018)和儿童出生体重(aOR=4.562,P=0.014)与DCD相关。【结论】母亲妊娠时年龄、急性胎儿宫内窘迫史和儿童出生体重可能是孕产期DCD的主要危险因素。 花静 张郦君 古桂雄 秦志强 孟炜 吴擢春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孕产期 儿童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与婴幼儿期动作发育的关联性 2011年 【目的】研究发育性运动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DCD)儿童婴幼儿期的动作发育情况,为DCD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采用儿童发育协调障碍评估工具(Movement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M-ABC),在苏州市新区和园区的8所幼儿园中筛查出117例DCD儿童为病例组,随即抽取正常儿童35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儿童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及儿童发育家庭环境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控制了儿童性别、年龄后,病例组能独立坐起时间大于8个月(aOR=2.737,95%CI为1.007,7.440),开始独立行走时间大于15个月(aOR=2.632,95%CI为1.153,6.005),均晚于正常儿童,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立坐起和独立行走时间推迟可能是婴幼儿期DCD的危险因素。 秦志强 花静 张郦君 金华 古桂雄关键词:婴幼儿 动作发育 城市学龄前儿童运动发育家庭环境量表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编制城市学龄前儿童家庭运动环境评价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on Motor Development for Pre-school Urban Children,FESMDPU),为家庭环境与儿童运动发育的关联性研究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HOME和AHEMD-SR量表为蓝本,在确立71个初始条目的基础上,运用临界比、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对条目进行删减。结果根据各条目临界比保留全部条目,根据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删减15个条目,最后通过第1次和第2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删除5个条目,最后共保留51个条目。此外,探索性因素分析提取了户外运动空间、户内运动空间、精细运动玩具、大运动玩具、空间色彩类玩具、温暖/鼓励、日常生活照顾7个因子。结论保留51个条目作为FESMDPU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为该量表的应用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花静 张郦君 古桂雄 秦志强 孟炜 吴擢春关键词:家庭特征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