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红梅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亚甲基
  • 4篇亚甲基蓝
  • 4篇硫化
  • 4篇甲基
  • 4篇甲基蓝
  • 4篇降解
  • 4篇光催化
  • 4篇催化
  • 2篇硫化锌
  • 2篇硫化镉
  • 2篇纳米
  • 2篇光催化降解
  • 2篇光降解
  • 2篇催化降解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荧光
  • 1篇有机染料
  • 1篇杂多酸
  • 1篇杂多酸盐
  • 1篇生物碱

机构

  • 7篇内蒙古民族大...

作者

  • 7篇高红梅
  • 4篇刘宗瑞
  • 2篇王月林
  • 2篇康大伟
  • 2篇王晓磊
  • 2篇徐莉
  • 1篇段莉梅
  • 1篇董赫男
  • 1篇陈玉花
  • 1篇索龙娇
  • 1篇徐宁
  • 1篇美春
  • 1篇王寅

传媒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工业催化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3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开口空心ZnS/CdS纳米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光降解亚甲基蓝性能
2014年
采用非均相回流技术制备开口空心ZnS/CdS纳米微球,利用TEM和XRD对样品进行表征与分析,通过降解亚甲基蓝溶液和正交设计试验考察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是影响光降解亚甲基蓝的主要因素,在催化剂用量70 mg、m(ZnS)∶m(CdS)=1∶3和避光搅拌时间30 min条件下,浓度10 mg·L-1的亚甲基蓝溶液降解率达91.34%。
徐莉高红梅王月林刘宗瑞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工程硫化锌硫化镉亚甲基蓝
Keggin型缺位杂多酸盐K_7PW_(11)O_(39)·14H_2O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
<正>随着工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日益破坏,特别是有限的水资源受到污染,去除水中有机染料,如亚甲基蓝等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成为环保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1,2]。
王晓磊段莉梅美春高红梅刘宗瑞
关键词:亚甲基蓝光催化降解杂多酸盐KEGGIN
文献传递
接骨木生物碱体外抗氧化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接骨木生物碱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采用芬顿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系统、邻苯三酚自氧化系统和过氧化氢反应系统。研究发现,接骨木生物碱成分对特定浓度范围内的3种自由基,羟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和过氧化氢(H_(2)O_(2)),消除作用量效关系良好。随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增加,消除作用也随之增加。
康大伟董赫男董赫男高红梅
关键词:接骨木生物碱成分分光光度法抗氧化性
纳米硫化物负载磷钨酸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的研究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污染成为当今环保领域的一大问题,光催化氧化技术作为处理水污染的一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一种高效的催化剂迫在眉捷。其中纳米硫化物在光催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对硫化锌、硫化镉以及两种硫化物制备...
高红梅
关键词:纳米硫化物磷钨酸光催化降解有机染料
磷钼酸与硫化镉复合型催化剂光降解亚甲基蓝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通过自制硫化镉与磷钼酸复合制备复合型催化剂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的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的用量,亚甲基蓝的浓度,复合催化剂的配比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加入量为30.0 mg,磷钼酸的负载量为20%,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为5 mg/L时的降解效果最好,平均降解率达到80.8%.
王晓磊王寅高红梅索龙娇刘宗瑞
关键词:硫化镉磷钼酸复合催化剂光催化亚甲基蓝
开口空心球ZnS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非均相回流技术制备开口空心球ZnS,并对所得样品进行XRD、TEM表征和光催化性能研究.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对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加入量为80mg,亚甲基蓝的初始浓度为5mg/L时的降解效果相对较好,平均降解率达到83%.
高红梅徐莉王月林刘宗瑞
关键词:硫化锌光催化亚甲基蓝
环三藜芦烃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2025年
利用配体前体HECTV(5,6,12,13,19,20-六咪唑-乙氧基环三藜芦烃)与Zn(CH_(3)COO)_(2)·4H_(2)O、Cd(CH_(3)COO)_2·4H_(2)O、H_(2)bdc(间苯二甲酸)和OH-H_(2)bdc(5-羟基间苯二甲酸),通过优化反应温度、溶剂等因素,自组装合成了三个结构新颖的化合物。[Zn_(6)(HECTV)(bdc)_5(HCOO)_(2)]·4DMF·2H_(2)O(1),[Cd_(3)(HECTV)(bdc)_(3)]·6.5H_(2)O(2),[Cd_(3)(HECTV)(OH-bdc)_(2)(H_(2)O)_(2)]·DMF·2H_(2)O(3)。化合物1~3展示了不同的二维或者三维的结构。有机羧酸配体的差异导致合成的配合物结构变化很大。此外,我们研究了化合物1~3的发光性质。
康大伟高红梅赵新宇徐宁
关键词:配合物荧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