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 作品数:20 被引量:169 H指数:6 供职机构: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乳腺癌患者原发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活性和白细胞介素-17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炎性信号通路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p-STAT)的原发活化状态及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了379例乳腺癌患者以及匹配癌旁245例乳腺腺病中IL-17表达和原发性p-STAT3的活化状态,分析了它们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TNM分期、临床分期及预后的相关性。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法,计数数据使用χ2检验法。结果 1.IL-1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5.8%,显著高于乳腺腺病中的阳性表达率85.3%(χ2=21.363,P<0.001);具有活性的p-STAT3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93.6%,也显著高于乳腺腺病中的阳性率62.0%(χ2=97.702,P<0.001)。2.IL-17和p-STAT3在乳腺癌(包括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和腺导管原位癌分型)中的阳性率与乳腺癌组织学分型无相关性(χ2=1.245,P=0.535>0.05)。3.IL-17和pSTAT3在乳腺癌中的强阳性率分别与淋巴结的转移成正相关(IL-17:χ2=7.806,P<0.01;p-STAT3:χ2=4.053,P<0.05)。4.在乳腺癌组织中,IL-17表达与p-STAT3活性呈正相关(rs=0.136,P<0.01)。结论原发增高的p-STAT3活性及高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IL-17可能协同作用,产生炎性微环境,从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王菊 张楠 马志萍 李一鑫 张文杰 周宗瑶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乳腺癌 癌转移 胃癌患者IL-11和Survivin高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在癌进展和生存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通过检测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白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及存活素(Survivin)在胃癌患者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探讨IL-11和Survivin在胃癌发生、进展、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4-01-01/2007-12-31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的59例胃癌患者的胃癌及其癌旁5 cm石蜡包埋组织,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组织中IL-11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对59例胃癌患者进行了124 mo(10.3年)的随访,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1)I L-1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6.6%(57/5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88.1%(52/59)(χ2=7.252,P=0.025);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3.2%(55/5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72.9%(43/59)(χ2=41.988,P<0.001).在胃癌组织中IL-11和Survivin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442,P<0.001);而在癌旁组织却并未存在这种相关性(r=0.103,P=0.438);(2)I L-11的高表达与较高的胃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02);而Survivin的高表达则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和较高的临床分期相关(P=0.028,0.002);(3)首次提出IL-11和Survivin的高表达都与胃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不良相关,表达越高,预后越差(P=0.004,P<0.001);(4)C o 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提示,临床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7).结论:胃癌患者IL-11和Survivin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生存预后不良相关,且二者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张楠 李一鑫 陶林 杨兰 赵瑾 张文杰关键词:白介素-11 存活素 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预后 双层充填V类洞与单层充填的微渗漏对比 2019年 目的:对比探究流动树脂及通用树脂双层充填V类洞与通用树脂单层充填的微渗漏情况。方法:纳入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50颗离体磨牙,颊侧制备V类洞,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纳入25颗牙。对照组予以充填3MZ350前后牙通用树脂,观察组予以流动性纳米复合树脂Filtek Z350及通用树脂双层充填。将样本进行冷热循环以及加压负载试验以后,应用碱性品红进行染色,磨牙对颊舌向进行垂直片切后,在体式显微镜下对充填体边缘的微渗漏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体视显微镜观察两组患牙样本的染料渗漏程度发现,对照组壁及龈壁染料渗入评分情况整体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iltek TM Z350 Flowable流动纳米复合树脂联合常规通用树脂在V类洞填充的应用相比于单独常规通用树脂填充的微渗漏小。 吴萍 张楠关键词:牙体缺损 流动树脂 通用树脂 医学口腔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讨 2011年 对提高口腔实习学生的实习效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建立完整的考核体系,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意识,提升教学效果。 张玉玲 徐江 王秀丽 吴萍 张楠关键词:临床实践技能 实践教学 长链非编码RNA CCAT1通过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CAT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RT-PCR检测CCAT1在癌旁组织、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口腔角质细胞系hNOK、口腔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系SCC-4、SCC-9、SCC-25 和舌鳞状细胞癌Tca83细胞系的表达情况。进而用sh-CCAT1转染SCC9细胞,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划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钙依赖性黏附蛋白E(E-cadherin)、钙依赖性黏附蛋白N(N-cadherin)、Snail、β-连环素(β-catenin)、T细胞因子4(TCF-4)、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表达水平。结果: CCTA1的mRNA水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细胞中显著升高,且其在SCC-9中的mRNA水平高于其他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系,故选用SCC-9进行后续实验。sh-CCAT1可显著下调SCC-9细胞中CCAT1的mRNA水平,降低SCC-9细胞增殖速率及PCNA的表达,提高SCC-9凋亡细胞百分比,并降低SCC-9细胞划痕闭合率,减少SCC-9侵袭细胞数及MMP-2和VEGF的表达。同时,sh-CCAT1可显著提高E-cadherin的表达,降低N-cadherin和 Snail的表达。此外,sh-CCAT1显著降低β-catenin、TCF4和Cyclin-D1的表达。结论: CCAT1可通过促进上皮间充质转化增强口腔鳞状细胞癌SCC-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 陈敏 张楠 周政关键词:上皮间充质转化 口腔鳞状细胞癌 迁移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hMSH2、PCNA和p5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hMSH2、PCNA和p53在OSCC中的表达及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56例OS-CC组织中hMSH2、PCNA和p5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3种基因产物在OSCC中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中-低分化癌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2)hMSH2与PCNA、p53,p53与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3)5年生存率与hMSH2蛋白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hMSH2、PCNA和p53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之间的调节可能与OSCC的发生发展有关。 张楠 徐江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 错配修复基因 HMSH2 PCNA P53 错配修复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09年 DNA在复制过程中常常自发地出现碱基错配,碱基错配由错配修复基因负责修复,从而使DNA复制错误减少1000倍以上。一旦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缺陷,就会造成碱基错配的积聚,DNA突变率增加,在不能有效修复的情况下影响到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引起肿瘤发生。本文就错配修复基因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张楠 徐江关键词:错配修复 基因 口腔鳞状细胞癌 C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儿童口腔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9 2020年 儿童口腔医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为提高儿童口腔医学的教学质量,本研究采用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CBL)结合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PBL),以临床病例为出发点,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结合实际临床病例,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综合思考能力。 闫红娟 马晓平 张楠 徐江关键词:儿童口腔医学 PBL教学法 CBL教学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6 2015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pylori,HP)的感染与其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以及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相对定量法,检测2004-01-01-2007-12-3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石蜡包埋胃癌组织标本118例及其32例相应癌旁组织的HP相对感染量。应用SPSS 17.0软件,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和Kruskal-Wallis H检验以及Log-rank检验等多种统计学分析方法。结果118例胃癌组织的HP相对感染量为0.02~26.76,平均为8.73±6.50,32例相应癌旁组织为0.29~8.06,平均为4.28±2.53。胃癌组织中HP相对感染量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无关,P〉0.05;与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5)和临床分期(P=0.005)相关;在同一胃癌患者中,癌组织HP相对感染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 李一鑫 李秀明 张楠 张微 陈成 陶林 赵瑾 李述刚 李锋 张文杰关键词: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 实时荧光定量PCR 预后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诱导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舌鳞癌中的近期疗效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前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和5-氟尿嘧啶(DPF)诱导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舌鳞癌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60例局部晚期舌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74例)采用DPF方案进行诱导化疗;B组(86例)采用顺铂联合5-氟尿嘧啶(PF)方案进行诱导化疗。将治疗前与诱导化疗结束3周后的原发灶MRI进行比较,观察两种诱导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结果(1)A组完全缓解(CR)率、部分缓解(PR)率均高于B组,而无效(NR)率低于B组(P<0.05);(2)A组Ⅰ+Ⅱ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率、Ⅲ+Ⅳ级白细胞减少及Ⅰ+Ⅱ级体重减轻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性发热、血红蛋白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PF方案进行局部晚期舌鳞癌术前诱导化疗的近期疗效较好,但不良反应稍高,应积极对症处理。 李琦 李启期 李朕 张楠 周政关键词:舌肿瘤 诱导化疗 多西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