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宗兴

作品数:20 被引量:34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6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滑坡
  • 3篇地质
  • 3篇结构面
  • 3篇本构
  • 3篇边坡
  • 3篇边坡工程
  • 2篇岩石力学
  • 2篇岩体
  • 2篇岩体结构
  • 2篇岩体结构面
  • 2篇岩质
  • 2篇三峡库区
  • 2篇三轴试验
  • 2篇最小二乘
  • 2篇最小二乘法
  • 2篇稳定性分析
  • 2篇库区
  • 2篇滑带
  • 2篇工程地质
  • 2篇高速远程滑坡

机构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湖北省国土资...
  • 1篇重庆市地质灾...

作者

  • 18篇邹宗兴
  • 10篇唐辉明
  • 5篇刘晓
  • 5篇雍睿
  • 4篇徐伟
  • 4篇熊承仁
  • 4篇葛云峰
  • 3篇黄磊
  • 2篇王亮清
  • 2篇胡新丽
  • 2篇廖少波
  • 2篇张龙
  • 1篇苏爱军
  • 1篇程昊
  • 1篇朱志明
  • 1篇李长冬
  • 1篇吴益平
  • 1篇王菁莪
  • 1篇苑谊
  • 1篇张俊荣

传媒

  • 5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人民长江
  • 2篇安全与环境工...
  • 2篇地球科学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4
  • 6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数字钻孔图像兴趣区域分割与岩体结构面特征识别被引量:9
2020年
针对现有数字钻孔图像分析技术的不足,提出新分析方案以实现数字钻孔摄像技术(BCT)所采集钻孔内壁图像的自动化、定量化结构面检测、识别与分析.首先,对数字钻孔图像进行预处理,设计特征信号DH,检测并获取兴趣区域;然后,使用低精度Hough变换快速检测结构面兴趣区域内的结构面分布特征,利用聚类算法分离出单一结构面后,针对单一结构面进行亚像素级Hough变换,以获取结构面的正弦参数;最后,根据结构面正弦参数,计算出结构面的倾向、倾角等信息.通过对如美水电站左坝肩数字钻孔图像实例进行分析,利用本算法完成图像中结构面的自动分割与特征识别,成功获取其几何信息,并与传统人工辅助方案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算法的可靠性.
夏丁葛云峰唐辉明王亮清邹宗兴苏雪雪
关键词:岩体结构面工程地质
万塘滑坡治理效果预测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万塘滑坡是湖北省秭归县香溪河右岸受库水位变动影响的土质滑坡,拟采用抗滑桩进行治理,迫切需要对治理效果进行预测评价。以万塘滑坡地质结构特征、形成机制为基础,采用极限平衡法、FLAC3D显式有限差分法、ABAQUS有限元法相结合,分别从滑坡治理前后稳定性系数变化、剩余推力大小、应力应变分布特征、塑性区变化、抗滑桩桩身结构受力条件5个方面对滑坡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滑坡经治理后不但局部稳定性得到改善,整体稳定性也能满足规范要求。计算结果不但为自然条件下滑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参考,还为滑坡治理工程效果评价提供了依据,并对施工后布置监测工作有指导意义。
雍睿朱志明邹宗兴倪卫达徐伟
关键词:抗滑桩
滑坡演化的基本属性与研究途径被引量:16
2022年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重大滑坡防治是国家防灾减灾重大而迫切的战略需求.自然界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演化是滑坡的基本属性,是滑坡工程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滑坡演化机理、演化特征的正确认识及其定量表征,是滑坡预测预报和防控研究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归纳自然界演化共有特征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滑坡动力来源、演化形式、孕育模式、演化阶段和演化状态等基本属性;提出多场关联监测是揭示滑坡演化特征的有效手段,介绍了近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滑坡柔性大变形监测技术;提出了演化在重大滑坡预测预报和防治中的应用途径,指出了重大滑坡演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唐辉明李长冬龚文平邹宗兴张永权张永权张俊荣
关键词:滑坡工程地质
高速黄土滑坡液化-汽化效应定量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以典型高速黄土滑坡——洒勒山滑坡的分析为基础,提出液化-汽化效应作为黄土滑坡高速启动机制的一种解释,并运用数学物理方程定量分析液化-汽化效应,推导出滑动面在滑动过程中的热效应、温度分布函数及孔隙水汽化压强计算公式,对洒勒山滑坡的液化-汽化效应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滑体在滑动过程中,法向总应力主要由超孔隙水压强和孔隙水汽化压强承担,形成极低摩阻力,滑体变形能大量转化为动能,因而形成高速滑坡。
倪卫达雍睿葛云峰邹宗兴
关键词:滑动面
考虑诱发因素影响滞后性的库岸滑坡位移预测被引量:16
2018年
针对诱发因素对于滑坡位移变形的滞后影响,采用平均影响值法(MIV)对不同滞后期诱发因素进行筛选,然后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建立了MIV-GRNN滑坡位移混合预测模型。以三峡库区具有代表性的树坪滑坡为例,将滑坡位移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运用多项式和MIV-GRNN模型分别预测趋势项和周期项位移。分析结果表明:MIV-GRNN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诱发因素对滑坡位移滞后性的影响,与传统预测模型相比最大相对误差减少了11.2%。
陈亮青邹宗兴苑谊王艳昆
关键词:滞后性三峡库区
适用于半迹长测线法的岩体结构面直径Priest-Zhang算法和修正算法适用性被引量:2
2012年
由概率论推导提出能够纠正截短偏差的修正算法,工程应用前为明确2种算法适用范围,先采用2种算法由实测半迹长分布估算直径期望,然后对比2种算法估算的直径期望与真实直径期望的相对误差,进行21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Priest-Zhang算法估算的直径期望是截短值的线性递增函数,修正算法估算的直径期望是截短值的水平线性函数;截短值较小时,2种算法接近,采用前者已能够获得较高精度,纠正截短偏差意义不大;截短值较大时后者明显更精确,纠正截短偏差能够大幅提高精度,应选用后者。汶川工程实例表明:当截短值为0.1 m时,2种算法具有高精度且估算结果接近,值得推广。
黄磊唐辉明张龙程昊邹宗兴葛云峰
关键词:汶川地震
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计算RQD及精度对比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以汶川映秀镇百花大桥边坡岩体为实例,运用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计算RQD值,具体步骤为:在概率统计结构面各项参数获取结构面模拟参数的基础上,利用Monte-Carlo法生成岩体节理三维网络,在边坡震时主滑平面、主滑横剖面、水平面上各方向布置测线模拟钻孔,获取54个钻孔岩石质量指标RQD值,以其期望值作为最终RQD。以结构面测量统计得到的等效钻探RQD为真值,对比体积RQD法和网络模拟法的相对误差(体积RQD法为24.6%;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仅为3.3%),证实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相对误差要小得多,精度显著提高。结构面三维网络模拟法是计算RQD的好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徐伟胡新丽黄磊邹宗兴倪卫达刘晓
关键词:岩石力学岩石质量指标
三轴试验莫尔包络线模型拟合研究
拟合求解三轴试验应力莫尔圆包络线,是进行岩土体材料破坏规律研究的基础。只有准确而又精确的拟合出岩土体的破坏包络线,才能更加深入地研究岩土体破坏规律。因此研究三轴试验包络线的拟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王鑫辉提出的三轴强度指标回...
邹宗兴徐伟倪卫达雍睿
关键词:三轴试验最小二乘法
文献传递
基于三剪能量屈服准则的应变软化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岩石的变形破坏本质上是能量转换的结果。为更加合理地构建岩石的本构模型以及探讨岩石的变形破坏特性,先引入统计损伤理论,假定岩石微元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推导出岩石的损伤本构方程;然后从能量角度分析岩石的变形破坏特性,构建了基于三剪能量屈服准则的岩石微元强度,进而建立起基于三剪能量屈服准则的应变软化岩石的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模型中参数的物理力学意义明确;最后以一组岩石三轴压缩试验数据为例,对所建立的本构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得到的岩石应力-应变理论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度很好,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典型特性,并能够模拟任意围压条件下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且模拟曲线能够反映出围压对岩石变形破坏的影响,表明该模型具有可靠性和实用性。
鄢俊彪邹宗兴王飞张琦罗涛
关键词:本构模型
大型顺层岩质滑坡渐进破坏地质力学模型与稳定性分析被引量:96
2012年
大型顺层岩质滑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滑坡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滑坡领域关注与研究的重点。根据滑坡滑面发展形态,将顺层岩质滑坡划分成两大类:前进式渐进破坏模式和后退式渐进破坏模式。从力学角度揭示顺层岩质滑坡渐进破坏过程的本质是滑坡力学参数弱化的过程。具体体现在滑带本构方程中为初始剪切刚度的降低。由此,定义弱化后滑带的剪切刚度与初始剪切刚度比值为滑带弱化系数,并引入S型曲线表述滑带弱化系数空间特征。在总结大型顺层岩质滑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渐进锁固力学模型,同时给出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该模型能很好地体现滑坡渐进破坏过程中滑带力学参数的时效性及空间变异性特点。最后,给出该地质力学模型下渐进破坏过程中斜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及步骤,并应用于武隆县鸡尾山滑坡中,分析其临滑前滑坡稳定性变化情况。
邹宗兴唐辉明熊承仁吴益平刘晓廖少波
关键词:边坡工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