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2篇溶栓
  • 2篇急性
  • 2篇成像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水平
  • 1篇蛋白原
  • 1篇低剂量
  • 1篇电机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同型半胱氨...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机构

  • 5篇南通市第一人...
  • 4篇南通大学第二...

作者

  • 9篇丁妹
  • 4篇黄怀宇
  • 3篇朱向阳
  • 2篇曹志勇
  • 2篇王天乐
  • 2篇陆珍辉
  • 2篇李新玲
  • 2篇李胜利
  • 2篇朱连海
  • 2篇李燕
  • 2篇曹志勇
  • 1篇曹志勇
  • 1篇陈蓝
  • 1篇郭啸鸣
  • 1篇凌卓敏
  • 1篇周永
  • 1篇李嘉
  • 1篇丁莉

传媒

  • 2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收集本院2017年1-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按照知情同意原则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分成2组,治疗组于住院期间除常规脑梗死治疗外并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予以脑梗死常规治疗入院时行NIHSS评分、MoCA评分.随访6个月,剔除再发脑梗死、死亡、失访病例4例,共纳入研究90例,每组45例,再次行NIHSS评分、MoCA评分,并行mRS评分.2组一般资料及各项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 2组一般资料及入院时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后6个月治疗组NIHSS洋分、转归良好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卒中后认知障碍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7%vs 48.9%,P<0.05)、病后6个月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3±1.52 vs26.2 ±1.95,P<0.05).高压氧治疗组患者脑梗死6个月后视空间/执行功能与记忆力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4,5)vs 4(4,4),P<0.05;4(4,4)vs 4(3,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教育年限(OR=0.711,95% CI0.556 ~0.910,P=0.007)、同型半胱氨酸(OR=1.271,95% CI1.015 ~ 1.591,P=0.037)及脑白质疏松(OR=2.854,95% CI 1.327 ~6.147,P=0.007)是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而是否选择高压氧治疗并非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高压氧治疗对病后6个月的转归影响不大,但能显著降低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提高视空间/执行功能与记忆力.
陆珍辉李新玲丁莉丁妹李嘉朱连海
关键词:高压氧脑卒中
尤瑞克林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3
2017年
目的观察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大于6 h)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58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分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组(58例)及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100例),按照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将病人分为完全性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治疗前及治疗14 d均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Barthel指数。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两组治疗14 d后脑侧支循环情况,观察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尤瑞克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病人,尤瑞克林组PACI、POCI、LACI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TCD评估治疗后尤瑞克林组脑侧支循环开放优于对照组(P<0.0.5);尤瑞克林组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出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能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曹志勇丁妹凌卓敏李燕朱向阳黄怀宇
关键词:尤瑞克林侧支循环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
一种神经内科用检查托举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检查托举装置,包括第一夹板、回转箱和顶板,所述第一夹板的右上方固定有液压弹簧,且液压弹簧的上方连接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上方安置有托板的一端,且托板的上方连接有固定栓,所述托板中间位置的...
曹志勇丁妹
文献传递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临床及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3年8月-2015年9月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有CMBs组(39例)和无CMBs组(81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CMBs39例(32.5%),其中2组年龄(t=6.373,P〈0.001)、高血压病(x^2=5.385,P=0.02)、高尿酸(x^2=4.474,P=0.04)、腔隙性脑梗死数目(t=8.773,P〈0.001)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t=7.964,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评分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与年龄、高血压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以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
李燕朱向阳王天乐黄怀宇丁妹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磁敏感加权成像
不同炎症反应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表达及意义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炎症因子在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6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58例脑梗死患者(CI组)以及50例健康人员(NC组),分析并统计3组受试对象炎症因子表达情况。结果 CI组MMP-9(83.14±9.27)μg/L、NF-κB(36.88±6.27)%、IL-33(71.63±4.83)ng/m L及hs-CRP(12.57±1.29)mg/L,TIA组分别为(29.17±4.54)μg/L、NF-κB(31.20±5.97)%、IL-33(104.59±8.27)ng/m L及hs-CRP(6.23±1.04)mg/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32、P=0.025和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MMP-9、IL-33及hs-CRP为CI的独立危险因素。TC、hs-CRP为TIA的独立危险因素。MMP-9+IL-33+hs-CRP预测CI发生的AUC为0.859(95%CI:0.751~0.911),显著高于MMP-9(AUC为0.711,95%CI:0.649~0.824)、IL-33(AUC为0.698,95%CI:0.659~0.855)和hs-CRP(AUC为0.705,95%CI:0.671~0.848)的诊断效能(Z=9.267、11.553和10.234,均P=0.000)。结论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存在炎症因子表达差异,MMP-9、IL-33及hsCRP联合检测对C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丁妹曹志勇李胜利陈蓝
关键词: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症因子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24 h内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21年
目的探讨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unexplained 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Unexplained END)后应用替罗非班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月于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神经内科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并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后24 h内发生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替罗非班进行干预分为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2组患者在干预后第24 h、第7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于出院后第90 d应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以mRS评分较出院时>2分为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住院期间评估所有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转化,出院后90 d是否存在死亡病例。结果共纳入73例经静脉溶栓后发生不明原因EN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53(72.6%)例,女20(27.4%)例,平均年龄(63.33±4.53)岁,治疗组31(42.5%)例,对照组42(57.5%)例。治疗组在干预后的第24 h和第7 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院后90 d预后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2例出血转化,2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对于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所出现的END及时应用替罗非班进行干预安全有效。
曹志勇丁妹朱连海李新玲汪涵朱向阳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替罗非班
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MRI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的MRI表现。方法选取3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Signa Excite 3.0 T磁共振扫描仪,采用平面回波成像序列采集对象静息态功能MRI图像,采用单次激发回波平面成像序列采集脑白质DTI图像。采用肯德尔系数评估静息态局部一致性,采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分析技术(TBSS)分析脑白质纤维的分数各项异性(FA)、平行弥散系数(RD)、轴向弥散系数(AD)、以及平均弥散系数(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多个脑区存在局部一致性降低,包括左侧前后扣带回、左侧颞下回、左侧梭状回、右侧中央前后回、右侧额中回、右侧舌回局部一致性减弱(FEW校正,P<0.05)。观察组患者双侧大脑脚、双侧内囊后肢、右侧内囊前肢、右侧上纵束、右侧胼胝体体部和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和后放射冠、左侧扣带的FA值显著降低(FEW校正,P<0.05);双侧上放射冠和后放射冠、双侧扣带、双侧丘脑后辐射、双侧上纵束、右侧大脑脚、右侧内囊前后肢以及右侧胼胝体体部和压部的RD值显著升高(FEW校正,P<0.05);胼胝体体部和压部,右侧上放射冠和后放射冠,以及右侧上纵束的MD值显著升高(FEW校正,P<0.05);两组各脑区的AD值无显著性差异(FEW校正,P>0.05)。结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大脑静息态局部一致性和脑白质纤维束存在改变,且明显区别于健康志愿者。
李胜利丁妹周永王天乐黄怀宇
关键词:无先兆偏头痛磁共振成像
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1
2017年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于患者开始治疗前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FIB、D-二聚体(D-D)水平,并于治疗后90天复查时将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为观察组(45例),其余患者纳为对照组(15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预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部位分布及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FIB、血Hcy、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PT、APTT、TT、D-D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治疗前FIB、血Hcy、hs-CRP均是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评估模型,以该模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P<0.05),最佳截断值为232分。结果血HCY、hs-CRP、FIB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上述指标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可能有助于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升患者预后。
郭啸鸣曹志勇陆珍辉丁妹黄怀宇
关键词:认知功能障碍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超敏C反应蛋白
老年患者服用低剂量华法林理想INR值的判断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不同INR目标值在老年患者口服华法林预防血栓事件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需口服华法林抗凝的老年患者237例,分为窄INR组108例(INR目标值2.0-2.5)和标准INR组129例(INR目标值2.0-3.0),比较两组人口学、病情资料和出血、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对比两组随访期间INR>3.0和INR<2.0的时间百分比。结果随访过程中出血事件两组分别有9例和7例,栓塞事件分别为12例和9例,两组出血及栓塞事件年化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NR<2.0时间百分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窄INR组治疗期间INR>2.5时间百分比和>3.0时间百分比均低于标准IN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R范围设为1.5-2.0能降低老年患者出血风险,同时不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
丁妹
关键词: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老年患者血管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