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 作品数:18 被引量:9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庆市居民家庭及工作单位控烟现状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家庭及工作单位控烟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本市1087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39.83%的居民家中有吸烟限制,46.27%的居民工作单位有吸烟规定。家中吸烟限制、工作单位吸烟规定、单位禁烟标识、在单位是否见到人吸烟或闻到烟味均是居民吸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中吸烟限制、工作单位吸烟规定、工作单位他人吸烟情况是居民吸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及工作单位制定相应吸烟规定,有针对性的开展烟草危害健康的行为干预,减少烟草烟雾危害。
- 刘明苗菁
- 关键词:吸烟控烟
- 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病例统计分析被引量:31
- 2018年
- 目的分析河南省某三甲医院超长住院日患者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医院管理部门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提供依据。方法将出院患者住院日的第99百分位数及以上定义为超长住院日,对2014-2016年1990例超长住院日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长住院患者与其他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医疗付款方式、疾病构成、科室分布、手术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完善住院诊治流程,尽可能减少住院过程中低效或无效等待时间;提高医疗质量,积极缩短术前平均住院日,严格控制术后感染及并发症,从而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
- 刘明顾琳
- 关键词:平均住院日住院患者统计分析
-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病案科病案管理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对病案科病案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病案室于2019年2月至2019年4月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比实施前(2018年8月至2018年10月)、实施后病案科病案重建率、门诊病案及时发送率、病案逾期未归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病案缺少率及破损率。结果精细化管理实施后的病案重建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病案缺少率、病案破损率均低于实施前,门诊病案及时发送率、借出按时归还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案科采取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意识,提升病案管理质量,显著降低医患纠纷率、病案重建率等,有效保障医院病案管理安全。
- 刘明
- 关键词:病案科
- 肝硬化自发腹腔胃后静脉出血一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患者女,52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10d”为主诉急诊入院。27年前曾因“肠梗阻”行“小肠部分切除术”,住院期间曾输血。查体:P108次/min,BP90/60mmHg,剑突下及右下腹压痛,伴反跳痛。
- 张一帆周学伟姚毅明刘明
- 关键词:静脉出血肝硬化转移性右下腹痛小肠部分切除术腹腔右下腹压痛
- 某院病案科室建设中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被引量:3
- 2015年
- 某院的病案管理在医院评审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科室管理薄弱,人员知识结构以及工作职能等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科室建设,对医院的电子病历及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在医院评审前,自查医院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通过加强科室组织建设,调整科室领导结构,注重员工专业素质培养等措施,全面促进病案科建设,使医院病案管理质量和服务能力得以提升。
- 顾琳刘明郝新一
- 关键词:病案科病案管理信息化
- 2018-2019年河南省南阳市某三甲医院出院患者再住院影响因素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出院患者再住院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疗质量,节约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19年南阳市某三甲医院出院31 d内非计划再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2019年南阳市某三甲医院共出院患者130629人次,31 d内非计划再住院1296人次,再住院率0.99%。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再住院率分别为1.18%(762/64831)和0.81%(534/65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97,P<0.05);不同年龄组中,35~44岁患者再住院率最高为1.63%(184/11312),<15岁患者最低为0.27%(76/27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550,P<0.05)。不同科室中,内分泌科患者再住院率最高为5.61%(44/784),儿科最低为0.07%(17/23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4.766,P<0.05)。不同医疗付款方式中,全部公费患者再住院率最高为48.33%(202/418),城乡居民医保患者再住院率最低为0.50%(327/65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2.987,P<0.05)。不同病种中,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患者再住院率最高为4.74%(108/2279),其他疾病再住院率最低为0.11%(29/27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0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女性患者为参照,男性患者(OR=0.560,95%CI:0.496~0.633)再住院率高;以<15岁患者为参照,15~24岁组患者(OR=5.091,95%CI:3.030~8.552)、25~34岁组患者(OR=3.258,95%CI:1.971~5.386)、≥65岁患者(OR=2.635,95%CI:1.612~4.309)再住院率高;以肿瘤科患者为参照,心内科患者(OR=12.839,95%CI:8.814~18.702)、神内科患者(OR=8.616,95%CI:5.998~12.375)、呼吸科患者(OR=7.539,95%CI:5.148~11.038)、内分泌科患者(OR=5.901,95%CI:3.553~9.801)再住院率高;以城乡居民医保患者为参照,全部公费患者(OR=4.147,95%CI:2.617~6.570)、其他患者(OR=1.286,95%CI:1.076~1.538)再住院率高;以其他疾病患者为参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OR=5.266,95%CI:3.841~7.222)、肿瘤系统疾病患者(OR=3.645,95%CI:2.608~5.094)、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患者(OR=0.638,95%CI:0.462~0
- 刘明顾琳宋宗工张一帆
- 关键词:再住院卫生资源
- 重庆市居民心理障碍状况调查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居民的心理障碍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对本市1087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087人完成调查,重庆市居民心理障碍的现患率(最近一个月)为17.30%.女性为24.42%,男性10.86%;大专及以上23.33%,小学及以下11.81%;教师及科技人员40.48%,体力劳动12.37%;年均收入≥5万元27.14%,3~4万元11.76%.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 =0.46),年均收入(OR =0.90)是居民心理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心理障碍的预防要突出重点、防治结合,当前尤其要关注女性、高学历高收入人群、脑力劳动者.同时,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参与进来,齐心协力促进居民心理健康.
- 刘明苗菁
-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障碍一般健康问卷
- 某院死亡医学证明填报质量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某院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死因填报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5年222份死亡死亡医学证明。结果 222份死亡医学证明中,93份填写有缺陷,缺陷率为41.89%;76份死因项填写不规范,不规范率为34.23%;25份死因编码不准确,编码不准确率为11.26%;9份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迟报率为4.1%。结论建立健全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规范上报流程,落实部门职责,密切部门配合,确保人口死亡信息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切实提高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水平。
- 张一帆顾琳刘明
- 关键词:死因监测网络直报
- 重庆市吸烟者公共场所吸烟知信行调查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烟状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为政府部门制定公共场所控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对本市334名吸烟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82.93%的吸烟者意识到吸烟有害他人健康,随着文化程度升高,对吸烟有害他人健康的知晓度越来越高(χ2=12.85,P<0.05);有29.34%的吸烟者在禁烟场所吸烟,在禁烟场所吸烟受到劝阻的吸烟者有53.06%,有效的劝阻方式选择"为了保持空气清洁,请不要吸烟"的最多(48.50%)。结论:重庆市吸烟者违禁吸烟率居高不下,相关政府部门应制定更严厉的监督惩罚措施,并进行公共道德宣传,督促意识更高效的转变为行动,实现公共场所无烟化。
- 刘明苗菁
- 关键词:吸烟公共场所禁烟
- 重庆市居民吸烟与心理行为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重庆市居民吸烟与心理行为特征的关系,为更好地制定控制吸烟行为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3-4月选取重庆市3个区1 087名居民为调查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吸烟状况,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12问卷)调查其心理状况。用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居民心理障碍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庆市居民吸烟率为30.73%,男性为54.12%,女性为4.84%。居民心理障碍阳性检出率为20.98%,吸烟人群心理障碍阳性检出率(24.85%)明显高于不吸烟人群(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1.26)、文化程度(OR=1.56)、收入(OR=1.18)、是否吸烟(OR=1.10)是居民心理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吸烟与心理行为问题关系密切,在今后的控烟干预研究中应考虑心理行为问题,以便更好地控制吸烟行为。
- 张一帆刘明苗菁
- 关键词:吸烟心理行为卫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