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艳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储雾罐配合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和生活质量,最终发展为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如果能够及早防治,完全可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减缓疾病的进展,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COPD的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
- 汪升蛟吴同利刘永艳
- 关键词:储雾罐慢性阻塞性肺病
- 关于单人肠镜与双人肠镜的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结肠镜是检查结肠疾病的一个重要工具。以前,我们在手术中使用了双人肠镜检查,病人痛苦很大,甚至害怕检查,影响了结肠疾病患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80年代中期,国外尤其是北美和日本开始使用单人结肠镜检查,经过不断尝试发现这是一种较快的、低痛的、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1]。本文通过整理数据资料,将单人肠镜与双人肠镜作对比,希望可以寻找一个比较适宜的操作方案推广应用。
- 刘永艳
-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52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6例和对照组126例。实验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胶囊,2次/d,1片/次。复方甲氧那明胶囊,3次/d,2粒/次,直至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对照组给予口服罗红霉素胶囊0.15g/片,2次/d,1片/次,直至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47%与68.2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陈祥杰褚怀德刘永艳
- 关键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罗红霉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咳嗽
- 大黄牡丹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氧化应激及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通过观察大黄牡丹汤联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氧化应激及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ap1-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及中西药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采用葡聚糖硫酸钠盐诱导制备UC模型。造模成功观察3 d后,空白组及模型组予双蒸水10 mL/kg灌胃,西药组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药液0.8 g/kg灌胃,中药组予大黄牡丹汤颗粒剂5.7 g生药/kg灌胃,中西药组上午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药液灌胃,下午予大黄牡丹汤颗粒剂灌胃,灌胃剂量分别同西药组、中药组,均每日1次,连续灌胃7 d。比较各组小鼠灌胃后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各组小鼠结肠Keap-1及Nrf2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比较各组小鼠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小鼠D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CMD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小鼠CM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西药组小鼠CMDI评分均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Keap-1及Nrf2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小鼠Keap-1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西药组小鼠Keap-1蛋白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Nrf2蛋白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ROS、MPO及MD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AOC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
- 满光亮刘永艳梁国强
- 关键词:大黄牡丹汤
- 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D-二聚体(D-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相关性,为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AECOPD住院患者,依据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估测值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将患者分为PH组[42例,PASP>30 mmHg(1 mmHg=0.133 kPa)]和无PH组(51例,PASP≤30 mmHg)。PH组患者进一步分为轻度PH组(26例,PASP 31~49 mmHg)和中重度PH组(16例,PASP≥50 mmHg)。检测并比较PH组与无PH组患者,以及不同程度PH组患者血清hs-CRP及血浆D-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s-CRP、D-D水平对AECOPD合并PH的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s-CRP、D-D水平与PASP的相关性。结果 PH组患者血清hs-CRP、血浆D-D水平均高于无PH组(均P <0.05),且中重度PH组血清hs-CRP、血浆D-D水平均高于轻度PH组(均P<0.05)。血清hs-CRP、血浆D-D检测诊断AECOPD合并PH的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98、0.829,诊断AECOPD合并中重度PH的AUC依次为0.726、0.791,且血浆D-D对AECOPD合并PH与AECOPD合并中重度PH的诊断价值优于hs-CRP;血清hs-CRP、血浆D-D水平与PSAP均呈正相关(r=0.637、0.738,均P <0.05)。结论 血清hs-CRP、血浆D-D水平均与AECOPD患者发生PH密切相关,且两者对AECOPD患者发生PH及PH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王莳萍刘永艳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肺动脉高压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肠息肉3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直肠息肉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2例直肠息肉患者共54枚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或联合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及随访。结果:本组26例45枚息肉直径<5mm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一次性治疗消除;6例9枚息肉直径>5mm者,根据不同形态及有无蒂采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高频电切除术,对残端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处理,效果满意,且无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肠息肉患者,安全有效,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同利华启洋成金弟刘永艳孙风芹
- 关键词:氩离子凝固术直肠息肉
- 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进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价早期进食在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76例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进食时间分为早期进食组(n=31)和对照组(n=45)。观察两组患者进食后腹痛的发生率及反映胰腺炎复发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的腹痛缓解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率、最终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早期进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进食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相比,进食后腹痛的发生率及反映胰腺炎复发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且腹痛症状缓解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然而,早期进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进食不影响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恢复,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
- 吴同利华启洋刘永艳张继威杨友丽
- 关键词:胰腺炎进食住院时间腹痛
- 急性胰腺炎早期的体液免疫改变被引量:3
- 2018年
- 背景: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程早期即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目的:探讨AP发病早期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4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P患者164例,其中轻度(MAP)、中度(MSAP)、重度AP(SAP)分别为103例、47例和14例,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发病24 h内确诊,并于48 h内采集血清标本,检测IgG、IgA、IgM、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以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AP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AP患者发病48 h内血清IgA、IgM、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IgM水平在MSAP组和SAP组中降低较MAP组更为明显(P <0. 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gM对于鉴别中、重度AP有一定意义(AUC=0. 723,95%CI:0. 634~0. 812),cut-off值取≤1. 055 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 806和0. 689。结论:AP早期即存在血清IgA、IgM、κ轻链和λ轻链水平降低,提示体液免疫功能受损。血清IgM可能用于AP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
- 刘永艳沈佳庆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M
- 幽门螺杆菌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GERD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5例,设为GERD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30人为对照组,14C呼气试验法进行Hp检测,比较两组Hp感染阳性率、GERD不同症状程度者Hp感染阳性率以及反流性食管炎(RE)不同程度者Hp感染阳性率。结果GERD组Hp感染阳性率(54.12%)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轻度症状组、中度症状组、重度症状组及极重度症状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5.00%、52.00%、54.55%、55.5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患者LA-A组、LA-B组、LA-C组及LA-D组Hp感染阳性率分别是57.14%、55.56%、47.06%、46.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无相关性,但对于Hp阳性的GERD患者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根除Hp治疗,以减少恶变几率。
- 华启洋吴同利刘永艳孙凤芹姚燕
-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