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林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换热器管板
  • 5篇管板
  • 4篇有限元
  • 4篇有限元分析
  • 4篇膨胀节
  • 4篇固定管板
  • 3篇换热
  • 3篇换热器
  • 2篇应力
  • 2篇应力分析
  • 1篇有限元模型
  • 1篇轴向刚度
  • 1篇机械设计
  • 1篇固定管板式
  • 1篇二次开发
  • 1篇刚度
  • 1篇板式换热器
  • 1篇ANSYS二...
  • 1篇波形膨胀节

机构

  • 7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周林
  • 6篇贺小华
  • 4篇张小平
  • 1篇邵虎跃
  • 1篇陈楠

传媒

  • 1篇压力容器
  • 1篇轻工机械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炼油技术与工...
  • 1篇第七届全国压...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换热器管板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建立3种换热器管板有限元分析的简化模型:当量实心板与杆单元模型(模型A);实体管板与杆单元模型(模型B);实体管板与壳单元模型(模型C),通过典型算例,将3种简化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全实体模型(模型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C管板的应力强度、轴向位移及管束轴向力均与实体模型D较为接近,且得到保守结果,计算精度及效率优势较为明显。
陈楠贺小华邵虎跃周林
关键词:换热器管板有限元模型
带膨胀节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设计方法探讨
本文阐述了带波形膨胀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在有限元分析计算时的简化方法。以某余热回收换热器为例,利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全模型和简化模型,并对各关键部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模型管板的应力分...
周林张小平贺小华
关键词:膨胀节有限元分析换热器
层间间隙对多层U形膨胀节结构性能影响的探讨被引量:3
2011年
对于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当管、壳间温差引起轴向力太大时,需要引入U形膨胀节以改善其应力状况。随着高参数、大尺寸换热器的广泛应用,承受较高载荷的U形膨胀节也必然向着大直径、多层化方向发展。利用ANSYS程序接触有限元法,将双层膨胀节层间间隙对膨胀节轴向刚度及承载能力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相同参数单层结构进行比较,指出了多层膨胀节的结构力学性能及其合理应用。
周林贺小华
关键词:膨胀节轴向刚度有限元分析
带膨胀节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设计方法探讨
本文阐述了带波形膨胀节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在有限元分析计算时的简化方法。以某余热回收换热器为例,利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余热回收换热器的全模型和简化模型,并对各关键部件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模型管板的应力分...
周林张小平贺小华
关键词:板式换热器机械设计应力分析
文献传递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板分析设计方法研究
周林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圆柱壳双开孔-接管应力分析
2011年
针对过程装备中经常遇到的圆柱壳双开孔-接管结构模型,以ANSYS10.0为平台,Visual Basic6.0和APDL语言为开发工具,进行了参数化有限元平台设计,有效地提高了设计效率。并进一步利用此平台进行分析计算,得到了在不同载荷工况、不同接管间距下,相邻两接管间经向筒壁的薄膜应力强度分布规律,为此类结构安全评定及优化设计提供有效手段。
张小平贺小华周林
关键词:ANSYS二次开发应力分析
含膨胀节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的简化计算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为简化带波形膨胀节固定管板换热器管板的有限元分析计算,以某余热回收换热器为例,利用ANSYS软件分别建立该换热器管板的全模型和简化模型,并将两种模型的管板应力及位移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简化模型管板的Tresca当量应力分布及径向位移分布与全模型的一致,但简化模型管板的计算最大应力强度值比全模型约大2.6%。计算结果证明此简化方法可行。
周林张小平贺小华
关键词:波形膨胀节换热器管板有限元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