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奂奂
-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洋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美国高校教师学术自由保障的模糊空间——基于判例制度的宪法解释视角被引量:5
- 2016年
- 在基于判例制度的司法实践背景下,由于"学术自由"内涵的非确定性和宪法文本的抽象性,美国联邦法院在处理高校与教师的学术纠纷案时,依据政府行为原则和公职人员言论自由原则来解释宪法条款,忽视了高等教育场域的特殊性和多元性,导致大量宪法诉讼仍存在模棱两可的判决空间。在宪法保障的现有框架下,应进一步拓宽美国高校教师诉讼路径和救济渠道。
- 张奂奂高益民
- 关键词:学术自由宪法解释
- 批判话语分析在大学章程文本中的应用研究--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章程为例被引量:6
- 2015年
- 社会科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和语言学研究的"社会转向"使得批判话语分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方法。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章程为例,运用英国社会语言学家诺曼·费尔克拉夫提出的以文本为中心的批判话语分析的三维模型,应用到大学章程文本的研究中,并借用语料库分析软件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从情态系统和互文性两个视角深入分析章程文本的语体、风格和话语角度,呈现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格局。
- 张奂奂高益民
- 关键词:批判话语分析情态系统互文性
- 美国双学分课程管理机制及其本土化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当前我国的高中–大学衔接课程在管理机制上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美国双学分课程管理机制的核心运作模式—可持续合作的范式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鉴,该合作范式以衔接协议为载体,整合双方目标使之形成一个理性的合作共同体,在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协调决策过程以及提供多元的资金渠道、完备的立法监督和严格的质量监控,从而真正实现了高中–大学课程管理的无缝衔接。在引介异域课程管理经验时,需要深入剖析影响教育管理模式背后的制度文化差异,揭示出其在中国本土实行的可行性条件,探寻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改造路径。
- 张奂奂高益民
- 关键词:衔接课程本土化
- 从学术纠纷案看司法的“学术尊重”——基于话语分析的方法被引量:3
- 2016年
- 美国司法界在处理"法庭上的高校"争议的历史中,发展出了"学术尊重"原则,据此对高校的学术自由提供保障。而在实际的司法审查中,"学术尊重"原则却不断遭受质疑,司法机关常常陷入两难困境:如何平衡学术自由权利在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和教师个体之间的关系。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对近年来引起美国社会关注的一例学术纠纷案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从而帮助辨识法院在处理上述关系时的态度立场和价值取向,准确把握学术尊重、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三者的关系和意涵。
- 高益民张奂奂刘志朋
- 关键词:学术自由大学自治话语分析
- 美国高中—大学课程衔接中的双学分课程探析
- 高中与大学是有密切联系的,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必须靠两者的相互衔接和共同努力。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中等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本文特选取了美国高中和大学课程衔接中的...
- 张奂奂
- 关键词:课程衔接高中课程改革
- 文献传递
- 美国高中与大学衔接的双学分课程:形成、发展和展望被引量:8
- 2009年
- 双学分课程是美国近年发展最快的高中与大学课程衔接模式,对于实现高中与大学的平稳过渡、缩短大学毕业年限、促进学生毕业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各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职业技术类双学分课程由于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尽管如此,双学分课程在课程的质量、课程的影响力和参与度、信息反馈等方面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 张奂奂丁邦平
- 关键词:课程衔接
- 公立大学公司化改革的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新加坡和香港的经验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全球化挑战以及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香港和新加坡政府竞相开启了以提升公立大学竞争力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对公立高校实行公司化管理,即在承认和确保公立大学非营利性质的前提下,引入企业部门的管理法则。但是,由于历史经验和制度环境的差异,两者在公司化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制度设计和路径选择:香港政府主要运用市场化策略来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效率和效能,而新加坡政府主要通过对大学放权和放松管制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来增强大学的创新和企业精神。相较与香港,新加坡更善于战略性地运用全球话语体系来推行自己的教育政策,表现出更强的国家治理能力。
- 张奂奂高益民
- 追求卓越与平等的合一:美国高中-大学课程衔接中的双学分课程被引量:3
- 2009年
- 高中与大学课程的有效衔接一直是各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目前,美国已形成了AP课程、IB课程和双学分课程为主的三种高中-大学课程衔接模式。其中以双学分课程最具代表性,它凸显了长期以来美国教育倡导的"追求卓越与平等合一"的基本精神。本文通过对双学分课程的课程设计模式、课程质量保障以及财政资助问题的阐述,期望为我国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张奂奂
- 关键词:课程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