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振业

作品数:10 被引量:80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红树
  • 3篇红树林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碳储量
  • 2篇污染
  • 2篇污水
  • 2篇小球藻
  • 1篇氮磷
  • 1篇多环芳烃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油脂
  • 1篇油脂含量
  • 1篇植物
  • 1篇植物入侵
  • 1篇入海
  • 1篇入侵
  • 1篇渗滤
  • 1篇渗滤系统
  • 1篇生态系统碳储...

机构

  • 9篇深圳市深港产...
  • 4篇北京大学
  • 4篇深港产学研基...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深港产学研环...
  • 1篇广东内伶仃福...

作者

  • 10篇赵振业
  • 4篇杨小毛
  • 3篇毛子龙
  • 3篇周连宁
  • 2篇裴廷权
  • 2篇吴锋
  • 2篇赖梅东
  • 2篇梅立永
  • 2篇刘欢
  • 2篇张锐
  • 2篇李旭宁
  • 2篇王枫
  • 2篇王波
  • 1篇徐华林
  • 1篇蔡小滨
  • 1篇李冬
  • 1篇黎双飞
  • 1篇吴属连
  • 1篇薛丹
  • 1篇刘芳

传媒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港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及来源解析被引量:5
2013年
对香港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依照采样区周边环境特征布设4个区域(SZ、SP、MF和M分别代表深圳河、山贝河、泥滩和红树林区),4个区域表层沉积物中15种美国环保局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浓度总量介于161.7—386.3 ng.g-1.平均值为210.2 ng.g-1,红树林区域沉积物中总量最高(386.3 ng.g-1),而泥滩内部区域沉积物中总量最低(161.7 ng.g-1).对比其时空分布,表明这些化合物主要来自于深圳河和香港的山贝河,但其含量还不会对研究区的生态构成威胁.
蔡小滨薛丹李冬王枫赵振业
关键词:多环芳烃沉积物红树林
重要环境因子对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对小球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初始氮磷浓度、氮磷比、光照条件和p H等因素对其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初始氮磷浓度分别在35 mg/L和7 mg/L以下时去除率接近100%;氮磷比为5∶1和10∶1,小球藻第4 d基本完全去除了污水中的氨态氮,而氮磷比对小球藻的除磷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在初始氨态氮或总磷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光照条件(L/D为24 h∶0 h和12 h∶12 h)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无明显差异性(P〉0.05),而随着氮磷浓度的增加,连续光照条件逐渐展现出去除氮磷的优势;小球藻在p H 7~8范围内对氨态氮的去除率最佳,p H 5~7范围内,对总磷的去除率最佳。
周连宁吴锋赵振业王波
关键词:小球藻氨态氮总磷污水处理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亚硝酸细菌的筛选及转化能力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从人工快速渗滤系统中分离出12株亚硝酸细菌,筛选出氨氮转化效率较高的6株菌Y11、Y14、Y22、Y32、Y41、Y52。结合细菌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16SrDNA测序结果,可确定6株菌分别属于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sp.)、代尔夫特菌属(Diaphorobacter sp.)、剑菌属(Ensifer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土壤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agri)、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对上述细菌的氨氮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Y11菌株氨氮转化速率为20.0mg/(L·d),Y32、Y41、Y52菌株氨氮转化速率为16.6mg/(L·d),Y14菌株氨氮转化速率为14.2mg/(L·d),Y22菌株氨氮转化速率为12.5mg/(L·d)。
王枫骆灵喜刘欢李旭宁赵振业杨小毛
培养条件对小球藻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化石能源枯竭,微藻生物柴油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不同的培养条件对小球藻的生长及油脂积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考察了温度、光强和水体p H值等因素对小球藻的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小球藻的生长情况和油脂含量不同。在25℃时,小球藻细胞密度最大,油脂积累量最高,达到了26.50%±4%;光照强度对小球藻生长及油脂积累也有很大影响,5000 lux时小球藻细胞密度最大,油脂含量最高;同时p H值对小球藻生长及油脂积累也有显著作用,在p H值为7时小球藻细胞密度和油脂积累量最大,其中油脂积累量为(23.96±4.3)%。
周连宁王波吴锋赵振业梅立永
关键词:小球藻油脂含量
生物复合絮凝剂处理深圳湾污染水体的研究
2014年
深圳市西部海域近岸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发黑,淤泥沉积,气味恶臭,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周边居民生活质量与城市海岸线景观。采用高效环保的生物复合絮凝剂处理深圳近海污染水体。通过絮凝沉降技术,研究了复合絮凝剂对深圳湾近海污水处理的最佳絮凝、混凝条件,筛选了最佳絮凝剂配方及最佳浓度,结果表明壳聚糖乙酸溶液、聚合硫酸铁分别与海藻酸钠复合,终浓度为12—16ppm时处理近海污染水体效果最佳,同时可以有效抑制海洋有害弧茵。研究表明该生物复合絮凝剂可以有效处理近海污染水体。
张锐杨小毛赵振业卢利兵冯家望朱素华裴廷权毛子龙
关键词:污染治理
沉箱填料强化MBR工艺脱氮的试验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沉箱填料强化MBR工艺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方法]通过向MBR反应池投加沉箱填料处理生活污水,研究沉箱填料强化MBR工艺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结果]未加填料和已投填料的出水COD均值分别为26.8、24.7 mg/L,投加填料比未加填料的脱氮效果要好,对NH3-N去除率均值分别为98.44%、96.37%;对TN去除率均值分别24.03%、16.43%。出水COD和NH3-N浓度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TN主要以NO3--N形式存在(98.06%),NH3-N和NO2--N所占的比例很小,只占整个TN的1.22%和0.72%。对反硝化脱氮研究的进一步建议:①沉箱填料与反应池体积比重增至4%~5%;②更换单个体积较小,内部纤维量较多的填料;③适量减少曝气量,使MBR反应池内的DO减少到1.5~3.0 mg/L。[结论]该研究为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旭宁裴廷权刘欢赵振业梅立永张锐
关键词:填料膜生物反应器反硝化
TBTC对斑马鱼磷酸酶、ATPase和类固醇激素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不同浓度的三丁基氯化锡(TBTC)处理斑马鱼一定时间后,对其体内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酸酶(ATPase)活性及性腺类固醇激素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斑马鱼体内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显著性升高,但头部和内脏匀浆液各浓度组AKP和ACP活性增高程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TBTC浓度越高,受抑制程度越明显;性类固醇激素也有明显的差别,其中雌性性腺的睾酮含量增加明显,而雄性性腺的雌二醇含量明显下降。由此可知,TBTC可对生物体产生显著的生理影响和毒害作用,且对生物个体的毒害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低剂量长期暴露同样会产生显著的生理毒害效应。
周连宁黎双飞刘芳吴属连赵振业
关键词:磷酸酶ATPASE类固醇激素
深圳陆源入海排污口现状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深圳全市共有直入海河道82条,陆源主要入海排污口(包括受污染的入海河流、入海人工渠道及重点企业排污口)53个。根据2013年上半年对深圳市主要入海排污口进行实地勘查结果和对应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陆源入海排污口现状,针对排污口排污超标情况严重问题,提出了开展综合治理工程对重点河流进行整治、加快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等措施,为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海洋环境污染整治提供科学支撑。
刘念鹏泰赵振业
关键词:水质现状近岸海域
薇甘菊入侵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1年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碳过程的影响已经成为入侵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入侵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分别设置红树林(Kandelia candel)群落、红树林-薇甘菊群落、薇甘菊群落以及光滩等样地,采集植被、凋落物和土壤剖面样品,分析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碳储量从未被入侵下215.73 tC/hm2减少到轻、高度入侵下的197.56tC/hm2和166.70 tC/hm2,分别减少8.42%和22.72%。其中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显著减少,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薇甘菊入侵一方面导致红树林枯萎,减少植被生物量,增加凋落物量,另一方面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使土壤有机碳分解释放,降低土壤碳储量。薇甘菊入侵后红树林碳储量的降低将大大削弱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
毛子龙赖梅东赵振业杨小毛
关键词:薇甘菊红树林外来植物入侵生态系统碳储量
深圳福田秋茄红树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滨海红树林的生产力极高,在全球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其碳循环的系统测定却鲜见报道。以深圳福田秋茄林为研究对象,2011年4月-2012年4月对内滩天然林、中滩和外滩人工林的植被、凋落物、粗木质残体、土壤的碳密度和净增量,以及植被和土壤呼吸进行了实际观测,并探讨了土壤有机碳来源,初步构建了秋茄林沿不同滩位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结果表明,深圳福田秋茄林的碳密度在234.58~694.46 t.hm^-2之间,其中植被碳密度为44.54~239.51 t.hm^-2,凋落物和粗木质残体碳密度为2.02~24.56 t.hm^-2,土壤碳密度(深度为50 cm)为188.02~430.39 t.hm^-2,生态系统碳密度整体上表现为自内滩向外滩降低的趋势。在研究时段内,3个滩位的植被碳密度净增量为4.31~13.28 t.hm^-2.a^-1,凋落物和土壤碳密度没有显著变化。红树林的凋落物生成量为2.17~10.55 t.hm^-2.a^-1,约有49.94~94.01%通过食草动物、冲入海洋和腐烂分解等途径消耗。植被呼吸量为2.20~12.08 t.hm^-2.a^-1,土壤微生物的异氧呼吸量为0.25~1.61 t.hm^-2.a^-1,甲烷排放为0.09~0.31 t.hm^-2.a^-1,土壤有机碳输入约18.99%~44.43%来自植被内源输入,其余来源于海洋碳输入。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介于8.68~35.91t.hm^-2.a^-1之间,约有47.38%~74.08%转变为净初级生产力(6.48~23.84 t.hm^-2.a^-1)。碳平衡分析表明,在研究时段内,内滩的天然林是个很大的碳汇,约20.08 t.hm^-2.a^-1,中滩和外滩的人工林碳汇量分别为9.98 t.hm^-2.a^-1和4.03 t.hm^-2.a^-1。相对于陆地森林,秋茄红树林有着显著的碳汇效益,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毛子龙杨小毛赵振业赖梅东杨道运吴纯玲徐华林
关键词:红树林秋茄碳储量碳循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