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晶
- 作品数:24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杭州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医药卫生更多>>
- 区域在业人口分布格局变动分析——以浙江省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浙江省在业人口区域分布演进具有渐变和突变并存的特征,不同区域在业人口集中与分散变动程度有平缓与剧烈之别,并且集中分布区域演进脉向各异——稳定、收缩与扩展交叉。经过渐变与突变并存的变动,浙江省在业人口具有在低海拔和"临海"地区集中分布的远东地域性特征。经济因素是在业人口集中与分散差异分布的直接原因,自然环境因素是基础性成因,基于经济和自然环境差异的在业人口不均衡分布,便成为一种必然,因而在实践上要避免在业人口分布"均衡即合理"的思想,继续鼓励在业人口的合理流动。
- 张祥晶
- 关键词:在业人口
- 中国产业、行业人口空间分布现状及成因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运用产业—行业人口密度和区位商指标,分析了产业、行业人口省区间和区域间分布现状。中国产业—行业人口分布不但省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东中西部、南方与北方区域间差异明显;三次产业和16大行业在省区间和区域间差异程度不同。定性和定量探讨影响产业—行业人口分布的因素,认为中国产业—行业人口区域分布差异性是由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而导致。
- 张祥晶
- 城镇化进程中“农转居”劳动者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以杭州和宁波为例被引量:1
- 2020年
- 基于"农转居"政策前群体初始职业分化的事实,透视"农转居"劳动者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描述性分析表明:"农转居"劳动者非农职业转移过程中存在职业"内卷化"现象,但群体非农职业转移也是初始职业影响下,逐步降低职业"内卷化"指数、逐渐提高职业结构质量的过程;"农转居"劳动者综合职业属性结构质量较低,并且职业属性结构质量低于单位属性结构质量,面临相对较易进入正规部门但较难从事技术管理型工作的窘境;在"农转居"劳动者内部,初始职业为农业劳动者的职业结构质量低于未就业者和非农职业者群体,农业劳动者非农职业转移面临的困境更为突出。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表明:"农转居"劳动者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受学历水平、社会关系、初始职业、性别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较高的学历水平、拥有"社会关系"、较高的初始职业层次和低年龄有助于降低职业"内卷化"、提高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文章从关照"农转居"劳动者初始职业分化的事实、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规范企业招聘制度、实施提升职业竞争力的职业培训、重视学历再教育、加强对中高年龄劳动者就业支持等方面,讨论了消除职业"内卷化"、提高群体就业的职业结构质量应注意的问题。
- 张祥晶
- "农转居"劳动者终期职业结构、质量的"内卷化指数"测度--以杭州和宁波为例
- 论文聚焦"农转居"群体,从就业考察转向职业分析,由"同质—分化"转向"分化—分化"视角.描述性分析显示,"农转居"劳动者终期劳动参与率较高,职业属性上向非农体力型职业集聚,单位属性上向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正规部门集聚;职业内...
- 张祥晶
- 中国在业人口非均衡分布及合理性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2005年中国在业人口总体、第一、三产业人口分布相对不均衡,第二产业人口分布较不均衡。1982—2005年集中指数变动表明,在业人口总体和第一、三产业人口保持相对不均衡的分布格局,第二产业人口分布由相对不均衡跃升为较不均衡。相对于1982年,在业人口总体和第一产业人口分布的非均衡性下降,第二、三产业人口分布的非均衡性提升。2000年资源因素、经济因素和综合因素的在业人口分布的相对偏差度在1%以下,东、中、西部各种因素的偏差系数在9%以下,南、北方各种因素的偏差系数在4%以下,表明中国在业人口非均衡分布具有内在合理性;资源因素和经济因素对中国在业人口非均衡分布影响的贡献度为65对35。
- 张祥晶
- 关键词:在业人口非均衡分布贡献度
- 地方实践的“双重选择”对居住证制度目标的偏离和应对——以深圳、武汉、杭州和成都为例被引量:4
- 2021年
- 居住证制度的目标是赋予流动人口通过持有居住证享有与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政策实践中生成的"双重选择"导致了对居住证的目标偏离:申领条件的"高门槛"设置生成的外部筛选机制,部分流动人口被挡在政策之外,造成对制度目标的首次偏离;居住证承载的"权利、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在流动人口中形成差异"地方效用"生成的内部选择机制,部分流动人口自动放弃申领居住证,造成对制度目标的再次偏离。流动人口申领居住证是"地方效用"指引下的理性决策过程,靶向性目标是子女流入地生活机会的获得,自我性目标体现了群体的"双重"归属,年龄、流动类型、来流入地时长、配偶或未成年子女同行、社会保险缴纳、购买商品房等因素对申领决策有显著影响。应对目标偏离的地方政策设计原则是,弱化政策外部筛选机制的"低门槛、类别化"和弱化自我内部选择机制的"引力式、最简化、智慧化"。
- 张祥晶
- 关键词:居住证制度
- 杭州市出生缺陷状况及问题——对2000-2004年浙江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资料的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通过利用2000-2004年浙江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资料,初步分析了杭州市出生缺陷的性别、年龄分布和治疗情况,以及导致出生缺陷的主要疾病病种和系统分类,发现出生缺陷对人口素质影响大、心血管疾病和遗传性疾病发病率高等是目前杭州市出生缺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以预防为主的政策建议。
- 张祥晶
- 关键词:病例分析疾病分布
- 浙江省病残儿童状况与问题被引量:3
- 2002年
- 本文利用1996~2000年间浙江省10个市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材料,初步分析了病残儿的性别、年龄和地区分布特征,以及病残发生率、发生时间、致残原因和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病残种类。我们认为,病残儿性别比偏高、先天性病残和后天意外致残发病率较高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而加强三级预防,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一系列干预措施,是提高新增人口质量的有效途径。
- 周丽苹张祥晶
- 关键词:病残儿童出生人口人口统计致残原因性别发病率
- 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匹配性变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本文从人口与经济的疏密分布、集中与分散态势、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的一致性与偏离等方面,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人口、经济的匹配性变迁,并探讨影响因素。从密度指标看,在全国“东密西疏、北退南进”的背景下,浙江集聚优势突出;从集中指数和重心坐标看,浙江人口分布比经济分布松散,二者分布的非均衡性加剧但比全国相对均质,人口、经济重心同向变动且偏离缩小。从地理集中度、偏离指数看,浙江经济集聚大于人口集聚,随着人口集聚增强,二者的偏离由扩大转为缩小,市县域尺度的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匹配状态多年来尚未根本改善,与“人—地”关系趋紧、产业升级不畅、城市能级不高、人口素质错位等多因素制约有关。因此,建议深入实施“两藏”战略,分类实施产业布局,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人口素质,以推进区域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 黄洪琳李晓华张祥晶
- 关键词:非均衡性影响因素
- 人工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 2002年
- 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人口是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人口数量和人类消费欲望对资源、环境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为实现人类发展的可持续,必须控制人口数量、节制人类消费欲望,以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 张祥晶王莉娟
- 关键词:人口控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