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业
- 作品数:17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X80级管线钢的开发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根据X80级管线钢技术要求,对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试制X80级管线钢进行成分设计、相变规律和再结晶规律研究,开发出了Φ1016×22.0 mm X80级热轧钢板。检验结果表明,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技术要求。
- 金贵才陈振业罗登夏政海武会宾熊祥江陈启明
- 关键词:管线钢显微组织热轧钢板
- 微合金高强度钢连续冷却转变及显微组织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以国内某厂新型微合金高强度钢的开发研究为背景,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上对试验钢种进行了不同变形程度、变形速率和冷却速度等工艺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分析比较了不同变形工艺参数对微合金高强度钢相变及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轧后冷却速度使Ar3温度降低;高温加热抑制相变,变形促进相变;变形速率越大,相变开始温度越高,变形程度越大,相变开始温度越高。增大变形程度和轧后快速冷却有助于铁素体晶粒的细化和减少珠光体的含量。试验钢种的γ+α两相区的温度范围大于130℃。
- 罗雄志陈振业徐光
- 关键词:微合金化钢CCT曲线晶粒细化相变温度
- 一种防震抗灾用热轧TRIP钢板的生产工艺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震抗灾用热轧TRIP钢板的生产工艺,属于钢铁冶金及轧制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包含炼钢、连铸工序,加热、热轧工序,冷却、卷取工序,控制炼钢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0.10--0.40%C,0.1--2.0%...
- 张晓力熊自柳段红军张雲飞姜涛安治国陈振业
- 带钢热连轧设定及组织性能预报软件开发
- 2008年
- 针对连轧工艺设计和生产管理的需要,开发了带钢热连轧设定及组织性能预报软件.该软件具有使用方便、功能强大、计算精度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可满足带钢热连轧工艺设计、设备选择、现场生产管理等的需要.
- 郁盛富徐光陈振业张灵杰赖青山
- 关键词:热连轧设备选择
- 变形工艺对微合金高强度钢组织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一种微合金高强度钢在不同变形程度、变形速率、变形道次和冷却速度等工艺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分析比较了不同变形工艺参数对微合金高强度钢相变及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轧后的冷却速度使Ar3温度降低;变形速率越大相变开始温度越高;变形程度越大相变开始温度越高。增大变形程度,采用多道次轧制,轧后快速冷却,均有助于铁素体晶粒的细化和减少珠光体的含量。实验钢种的γ+α两相区的温度范围大于140℃。
- 陈振业徐光
- 关键词:微合金化高强度钢晶粒细化显微组织相变温度
- 一种特厚钢板的复合制造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厚钢板的复合制造方法,采用“高温氢气还原+热轧”的方法生产特厚钢板,属于冶金行业轧钢领域。技术方案是:本发明工序流程依次为:基材和覆材准备工序→基材和覆材表面处理工序→复合面边部焊接组合制坯工序→高温氢气...
- 张晓力刘宏强陈振业胡志刚杨跃辉
- 文献传递
- 层压金属复合坯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层压金属复合坯料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根据要求准备金属板坯作为基材和覆材;(2)清理基材和覆材的待复合面,然后在基材和覆材的待复合面的四边分别加工焊接坡口;(3)在基材或覆材上打深孔和通孔,深孔配置...
- 张晓力陈振业胡志刚刘宏强张雲飞李俊慧杨跃辉熊自柳
- 变形工艺对微合金钢组织的影响
- 微合金高强度钢的开发是当今钢铁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也是市场需求的新趋势。变形工艺的制定是微合金高强度钢开发和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是制定加热、轧制、冷却、退火等工艺的重要依据。
...
- 陈振业
- 关键词:微合金钢热模拟试验
- 文献传递
- Nb-V-Ti微合金化高强度钢08MnCr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组织被引量:5
- 2009年
- 利用ThermecMaster-Z热模拟实验机测定了一种Nb-V-Ti微合金化高强度钢08MnCr(S2)在910~1 200℃不变形(静态)和变形(动态)奥氏体0.05~30℃/s冷速下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并分析和观察了对应的相变及组织。实验结果表明,提高轧后的冷却速度使Ar_3降低,导致钢的晶粒进一步细化;冷却速度大于10℃/s开始出现贝氏体转变。提高加热温度时相变温度降低,变形奥氏体相变温度较不变形奥氏体相变温度高。冷速较低时,铁素体晶粒呈多边形;冷速高时,铁素体晶粒多呈尖角形。
- 陈振业徐光
- 关键词:控轧控冷CCT曲线相变
- Misaka流动应力模型的修正
- 2009年
- 以微合金高强度钢和Ti-IF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的基础上对Misaka流动应力模型进行了修正.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报误差分别为8.2%和7.3%,能够满足轧制压力理论计算和实际生产的需要.
- 陈振业徐光
- 关键词:流动应力微合金高强度钢TI-IF钢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