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栋
- 作品数:20 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连作高粱产量、养分利用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以‘汾酒粱1号’酿造高粱为供试作物,于2018-2021年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K)、农家肥羊粪(S)、商品有机肥(C)、S+NPK(SNPK)、C+NPK(CNPK)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连作高粱产量、氮磷钾累积量以及土壤容重、pH值、土壤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4年NPK、S、SNPK处理的高粱产量较不施肥处理显著提高4.45%~33.60%;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施用农家肥处理的增产效应逐渐明显,连作第4年S处理的高粱产量较其他施肥处理显著增产6.47%~28.69%。S和SNPK处理的产量变异系数较NPK处理显著降低10.64%和6.38%,可持续性指数值分别提高2.53%和1.27%,表明S和SNPK处理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和可持续性。连作第4年S和SNPK处理较NPK处理地上部氮累积量、钾累积量分别提高8.36%、3.31%和3.48%、21.45%,磷的累积量无明显差异,仅分别增加2.22%和0.70%。与NPK处理相比,连作第4年S和SNPK处理的0~20、20~40 cm土层容重分别下降3.78%、4.55%和7.29%、4.31%;SNPK处理明显降低0~40 cm土层土壤pH值;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SNPK处理下分别增加22.18%~36.71%和9.07%~25.62%;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在S处理下分别增加15.00%~22.37%和41.08%~43.91%。然而连作第4年各施肥处理高粱产量、氮磷累积量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产量降低15.57%~32.76%,氮累积量下降12.89%~27.90%,磷累积量下降5.89%~25.82%。综上所述,施用农家肥或农家肥配施无机肥有利于本地区连作高粱的产量稳产和土壤肥力的改善,但以连作年限在3年内为佳。农家肥配施无机肥有利于提高0~20 cm耕层土壤的肥力水平和连作2年内高粱的产量,施用农家肥处理更有利于提高20~40 cm土层土壤肥力水平和连作3年以上的高粱产量。
- 梁晓红曹雄黄敏佳张瑞栋刘静南怀林王颂宇
- 关键词:高粱有机无机肥配施连作养分利用土壤理化性状
- 一种高粱涝害的监测评估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涉及高粱涝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粱涝害的监测评估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涝害对高粱产生的影响指标;通过叶温差与所述影响指标间的相关性,将叶温差确定为高粱涝害的监测指标;将叶温差与影响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
- 张瑞栋曹雄梁晓红南怀林刘静黄敏佳王颂宇岳忠孝
- 灌浆期不同阶段干旱对高粱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7
- 2021年
- 为了研究灌浆期干旱对高粱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以高淀粉高粱品种铁杂17(TZ17)和低淀粉品种辽杂11(LZ11)为试验材料,在灌浆的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干旱胁迫,通过测定2个高粱品种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产量指标,研究灌浆期干旱胁迫对高粱籽粒淀粉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高粱品种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产量均受干旱影响呈减少的变化趋势。灌浆期不同阶段干旱胁迫对淀粉积累的影响程度主要表现为灌浆早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高淀粉品种(TZ17)比低淀粉品种(LZ11)更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干旱胁迫下淀粉指标的变异系数依次为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支链淀粉,表明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灌浆期干旱胁迫影响籽粒淀粉的积累,降低了千粒重,最终影响高粱的籽粒产量。
- 张瑞栋高铭悦高铭悦周宇飞周宇飞
- 关键词:高粱灌浆期干旱淀粉
- 高粱功能成分单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笔者综述了高粱品种含单宁情况、单宁的功能,以及不同地域、土壤肥水、栽培模式对高粱单宁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粱单宁含量及利用提供参考。
- 南怀林曹雄梁晓红刘静张瑞栋王颂宇
- 关键词:栽培模式
- 高粱种子芽期耐低温鉴定及综合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高粱种子芽期耐低温鉴定及综合评价方法,本发明涉及高粱种子技术领域,尤其为高粱种子芽期耐低温鉴定及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材料准备:筛选出100份高粱种质,并对种子进行预处理;S2,试验设置:其中一半...
- 王颂宇曹雄张瑞栋南怀林梁晓红刘静黄敏佳
- 不同类型缓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对高粱产量、氮素利用的影响
- 2024年
- 以机械化高粱品种晋杂34为试验材料,在相同施纯氮量150 kg/hm2条件下,设置不施氮(CK)、施普通尿素(C1)、施缓释尿素(C2)、施硫包衣尿素(C3)、施聚能网尿素(C4)、施腐植酸尿素(C5)6个处理,研究不同类型缓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对高粱农艺性状、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为提高高粱一次性基施氮肥的利用率和减少土壤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尿素处理高粱穗长、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CK显著提高8.32%~13.71%、21.05%~42.44%、5.24%~10.32%、16.08%~24.74%,有效穗数提高5.09%~18.38%。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施尿素处理主要通过提高高粱穗粒质量来增加产量。与C1处理相比,C3和C4处理穗粒质量、千粒质量、产量和地上部氮累积量分别显著提高17.25%和6.25%,4.34%和4.83%,7.46%和5.84%,17.99%和10.00%;氮肥利用率(NUE)、氮肥农学效率(NAE)、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素吸收效率(NUPE)分别提高88.03%和48.89%,53.93%和42.15%,7.47%和5.84%,18.00%和10.00%。C3处理穗粒质量、籽粒氮累积量、地上部氮累积量、NUE、NUPE分别较C4处理显著提高10.35%、7.24%、7.27%、26.28%、7.27%。同时,C3处理0~6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其他施尿素处理显著降低8.65%~31.30%,且残留的硝态氮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综上,在设置试验条件下,采用硫包衣尿素一次性基施能够显著促进高粱籽粒和地上部对氮素的吸收,提高高粱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减少硝态氮向深层土层淋洗的风险,是适宜推广的氮肥施用方式。
- 梁晓红曹雄张瑞栋黄敏佳刘静南怀林王颂宇
- 关键词:高粱氮素利用
- 高粱自交系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及抗旱性评价被引量:4
- 2023年
- 为筛选出萌发期抗旱性较强的高粱种质资源,用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0.013、0.020、0.025、0.029 mol/L(80、120、150和175 g/L)PEG-6000处理6个高粱自交系,通过对发芽指标的分析,确定高粱萌发期抗旱筛选鉴定的最适浓度,测定118份高粱自交系在此胁迫浓度下的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相对根长、相对芽重、相对根重等指标的变化,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鉴定不同高粱自交系的抗旱性。结果表明:0.025 mol/L(150 g/L)为6个高粱自交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最适浓度。对118份高粱自交系萌发期抗旱鉴定发现干旱胁迫对芽鲜重影响最大,对发芽率影响最小;相对芽长与相对根长、相对芽重、相对根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0.78、0.25;相对根长与相对芽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为0.25,与相对根重呈显著正相关,r为0.23;相对芽重和相对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为0.33。各萌发指标的相对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抗旱评价信息存在相互交叉。通过主成分分析,明确了不同指标的权重,对萌发指标相对值进行加权运算得到抗旱综合得分。对不同自交系的抗旱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118份高粱自交系萌发期的抗旱性分为五大类:‘20LCS209’等8个自交系为极端抗旱型自交系,‘4126’等31个自交系为抗旱自交系,‘10036’等41个自交系为抗旱中间型自交系,‘20LCS167’等26个自交系为干旱敏感自交系,‘20LCS203’等12个自交系为干旱极端敏感自交系。
- 张瑞栋常嘉荣陈海云梁晓红刘静南怀林王颂宇曹雄
- 关键词:高粱萌发期抗旱
- 不同高粱大豆间作模式对产量及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为了明确高粱大豆间作体系的间作优势,试验于2018-2019年在山西省汾阳市高粱试验田进行,设置高秆高粱晋杂22单作(G1)、矮秆高粱晋杂34单作(G2)、大豆单作(D)、2行高粱2行大豆间作(2G1∶2D、2G2∶2D)、2行高粱3行大豆间作(2G1∶3D、2G2∶3D)、2行高粱4行大豆间作(2G1∶4D、2G2∶4D)共9个处理,研究不同高粱与大豆间作模式下高粱大豆产量、土地生产力、水分养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高粱的千粒质量、穗粒质量与单作高粱间差异不显著;大豆的结荚数在不同处理间达到显著差异,与单作相比,2G1∶2D、2G2∶2D、2G1∶4D、2G2∶4D间作处理大豆的结荚数分别降低37.89%,32.16%,22.46%,21.51%;高粱与大豆间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和水分当量比(WER)均大于1,表明间作具有土地和水分利用优势;间作体系的养分优势主要表现在氮累积量的增加;2G1∶2D间作处理的LER、WER、氮累积量分别比2G2∶2D间作处理提高8.91%,8.30%,4.56%,2G1∶4D间作处理的LER、WER、氮累积量分别比2G2∶4D间作处理提高10.17%,9.14%,4.35%,在晋杂22大豆间作体系下,2G1∶4D间作处理的LER、WER、氮磷钾累积量均高于2G1∶2D和2G1∶3D间作处理。高粱与大豆间作具有较高的土地生产力、水分及氮素养分利用优势;高秆高粱晋杂22与大豆间作比矮秆高粱晋杂34与大豆间作优势明显;2G1∶4D间作处理是最适宜的高粱和大豆间作配比。
- 梁晓红曹雄张瑞栋刘静王爱爱
- 关键词:高粱大豆间作水分利用效率
- 响应面法优化小米红枣溶豆的加工工艺被引量:1
- 2023年
- 小米和红枣是山西吕梁的特产,皆具有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有药食同源之功效。为优化小米红枣溶豆工艺,为其精深加工提供相关参考和进一步开拓溶豆市场提供理论支撑,提升二者的附加值,延伸深加工产业链,满足消费者对休闲食品营养性和健康性的趋势要求,开拓婴幼儿辅食及休闲食品市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方法,以小米红枣溶豆的综合口感评分为评价指标,对小米粉、红枣粉、奶粉的添加量以及焙烤温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小米粉、红枣粉、奶粉添加量分别为26.7%、6.6%和66.7%以及焙烤温度为100℃时,制作出的小米红枣溶豆表面色泽金黄、口感细腻酥松,风味纯正,感官品质最佳。可能由于不同原料配比以及烘焙温度均会通过加工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等,对产品的香味和色泽产生影响。进一步对成品微生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菌落总数为20 cfu/g,大肠菌群、致病菌、砷和铅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皆未检出,说明该试验制得的样品符合GB要求;质构检测结果显示,小米红枣溶豆较市面上产品更为酥脆,内聚性更好。
- 岳忠孝侯东辉张瑞栋于欣宇冯耐红
- 关键词:响应面试验微生物检测
- 播期和密度运筹对谷子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 谷子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为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谷子光合生产特征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以农大10号为研究材料,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期为主区(五水平,分别用B1、B2、B3、B4、B5表示),密度为副区(六水平,分别用M1、...
- 张瑞栋
- 关键词:谷子生育期叶绿素荧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