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锋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矿业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浮选
  • 2篇转炉
  • 2篇转炉渣
  • 2篇炉渣
  • 2篇课程
  • 1篇低品位
  • 1篇低品位铜矿
  • 1篇选矿
  • 1篇选矿试验
  • 1篇选矿试验研究
  • 1篇学生综合素质
  • 1篇融合教学
  • 1篇铜精矿
  • 1篇铜矿
  • 1篇品位
  • 1篇磨矿
  • 1篇教育
  • 1篇教育改革
  • 1篇阶段磨矿
  • 1篇精矿

机构

  • 5篇中南大学
  • 1篇云南迪庆有色...

作者

  • 5篇江锋
  • 3篇孙伟
  • 2篇刘润清
  • 2篇唐鸿鹄
  • 2篇韩海生
  • 2篇黄红军
  • 1篇王丽
  • 1篇熊勇

传媒

  • 2篇有色金属(选...
  • 1篇矿业研究与开...
  • 1篇科教导刊
  • 1篇大学(研究与...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翻转课堂+PBL”融合教学在固液分离课程中的实践
2024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翻转课堂+PBL”融合教学模式则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研究基于“固液分离”课程,开展了“翻转课堂+PBL”融合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并对该教学模式的优缺点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固液分离课程中,“翻转课堂+PBL”融合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但也存在一些改进的空间。
江锋韩海生唐鸿鹄
关键词:PBL教学
转炉渣中铜的阶段磨矿―阶段回收新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针对大冶冶炼厂的转炉渣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确定了合适的磨矿细度、氧化钙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采用阶段磨矿―阶段回收的新工艺流程进行闭路试验,获得铜品位为36.57%,回收率为94.74%的铜精矿,尾矿铜品位为0.34%,选矿指标理想。
黄红军江锋孙伟
关键词:转炉渣浮选铜精矿阶段磨矿
新模式创新创业课程在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实践探索
2024年
随着全球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演变,创新和创业能力已经成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文章通过综合研究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特点,深入剖析创新创业课程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市场洞察力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理的师资培训、教材选择和课程安排等措施,设计新模式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不仅增强专业知识储备,还在实际项目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锋王丽韩海生刘润清唐鸿鹄
关键词:矿物加工工程教育改革学生综合素质
不同含铜炉渣选矿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针对大冶冶炼厂的两种不同含铜炉渣—转炉渣和诺兰达炉渣进行了浮选对比试验研究,查清了两种炉渣的工艺矿物学性质。在确定最佳磨矿制度、药剂制度和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全流程浮选开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转炉渣开路浮选所得的铜精矿品位为40%、回收率为87%、尾矿品位为0.37%,诺兰达炉渣浮选所得的铜精矿品位为30.94%、回收率为94.16%、尾矿品位0.29%。
江锋黄红军孙伟刘润清熊勇
关键词:转炉渣浮选
云南某低品位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2024年
低品位铜矿的高效开发利用对于保障铜资源的安全供给意义重大。针对云南某低品位铜矿,通过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浮选关键参数条件试验及全流程闭路试验,分析矿石中铜矿物的赋存状态,并针对性地开发适宜该矿的浮选工艺与药剂制度。结果表明,该矿石原矿含Cu 0.31%,其中硫化铜占比达93.55%,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嵌布粒度较细,呈浸染嵌布于脉石矿物中;粗选采用非极性捕收剂CM-3可以在保证铜回收率的前提下显著提升粗精矿品位,同时扫选采用Z-200进行强化浮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铜回收率;实验室闭路试验在磨矿细度为-74μm占72%的条件下,采用一粗二精三扫流程获得了铜品位23.03%、回收率86.97%的铜精矿。研究结果可为国内低品位铜矿的高效浮选回收提供参考与借鉴。
梁泽跃田小松蒋丛国江锋王鹏渊孙伟蔺梦杰高成发
关键词:浮选铜矿低品位捕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