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利娜
- 作品数:24 被引量:89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三羧酸吡啶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三羧酸吡啶配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制法及应用,化学分子式为{[Zn<Sub>3</Sub>(L)<Sub>2</Sub>(H<Sub>2</Sub>O)<Sub>4</Sub>]·(H<Sub>2</S...
- 燕阳天樊续东巫云龙郑利娜张一博
- 基于V-型羧酸配体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V‑型羧酸配体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化学分子式为[Ni(H<Sub>2</Sub>L)(H<Sub>2</Sub>O)<Sub>3</Sub>]<Sub>n</Sub>,H<Sub>2</Sub>L为脱去...
- 燕阳天郑利娜苏晓磊巫云龙刘佳
- 文献传递
- 碳化对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被引量:2
- 2013年
- 利用快速碳化试验方法,测定了普通和改性玻璃纤维增强氯氧镁水泥(GRMC)在碳化前后的弯曲应力-挠度曲线,运用XRD分析其碳化产物组成,用SEM观察其显微结构特征与玻璃纤维的腐蚀状况。结果表明:在快速碳化28d后,普通GRMC的水化产物5Mg(OH)2.MgCl2.8H2O(简称5.1.8)碳化为Mg(OH)2.MgCl2.2MgCO3.6H2O(简称1.1.2.6),Mg(OH)2碳化为MgCO3,碳化后的部分MgCl2溶出和流失导致材料基体孔洞较多,结构松散,从而引起普通GRMC的初裂强度降低,极限挠度变大,极易变形;而改性GRMC的水化产物5.1.8在快速碳化条件下保持基本稳定,微观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显示出较强的抗碳化能力,其初裂强度增大,初裂挠度和极限挠度几乎不降低,不易开裂。此外,碳化作用不会导致玻璃纤维的腐蚀,纤维与水泥基体粘结良好,结构致密。
- 郑利娜余红发董金美刘倩倩林启红
- 关键词:碳化微观结构
- 一种实验室用水蒸气发生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水蒸气发生器,包括壶盖和壶体,壶盖和壶体通过螺纹旋合,壶盖上分别设有直通管a和直通管b,直通管b的一端伸出壶盖并通过进水三通阀与恒压管、进水导管连接,直通管b的另一端穿过壶盖插入壶体内部,直通...
- 郁翠华陈立成杨敏鸽王力徐满和郑利娜
- 文献传递
- 一种实验室处置有毒害气体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实验室处置有毒害气体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集气部分、无毒害化处理部分和动力部分。本实用新型实验室处置有毒害气体的装置结构简单,拆装简便,体积小,适于实验室等科研场地处置试验当中产生的毒害气体,便于净化...
- 陈立成杨敏鸽王力郁翠华郑利娜徐满和
- 文献传递
- 真空碳热还原碱式碳酸镁制镁实验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获得真空碳还原制镁的新工艺.以碱式碳酸镁、焦炭为原料,氟化钙为催化剂,在真空管式炉中经热分解、真空还原制备金属镁.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焦炭与MgO摩尔比.氟化钙添加量等因素对还原率的影响,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温度〉摩尔比(n(C)/n(MgO))〉氟化钙添加量.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为1450℃,焦炭与MgO摩尔比为3:1,氟化钙添加量为13%,还原率均在44.2%~45.1%之间.最后确定了真空还原碱式碳酸镁制备金属镁的工艺流程.
- 郑利娜余红发
- 关键词:碱式碳酸镁真空碳热还原金属镁
- 一种硫氧镁水泥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氧镁水泥,该水泥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氧化镁100份,填料0-300份,外加剂0.05-5份,工业废硫酸10-200份,水0-100份。本发明以工业废硫酸为硫氧镁水泥的一种原料直接替硫酸镁,通过合理的配...
- 吴成友余红发董金美文静李颖郑利娜谭永山
- 文献传递
- 分体多点室内有毒害气体处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分体多点室内有毒害气体处理装置,包括用于收集有毒害气体的多点多通道集气部分,用于净化有毒害气体的无害化处理部分,用于检验处理液有效性的处理液有效性检验部分及用于提供整个装置气体流通能量的动力部分,采用多通道集气...
- 郑利娜陈立成杨敏鸽郁翠华王力徐满和
- 文献传递
- 一种实验室用常压水蒸气发生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常压水蒸气发生器,包括壶盖和壶体,壶盖和壶体通过螺纹旋合,壶盖上分别设有直通管a和直通管b,直通管b的一端伸出壶盖并通过进水三通阀与恒压管、进水导管连接,直通管b的另一端穿过壶盖插入壶体内部,...
- 王力陈立成杨敏鸽郁翠华徐满和郑利娜
- 文献传递
- 1-(4-苯甲酸)-3-(吡嗪基)-1H-1,2,4-三唑配体镍(Ⅱ)配合物的构筑与热分解性能
- 2024年
- 为了探究镍(Ⅱ)基配合物的热稳定性,选择同时含有三氮唑、吡嗪基和羧基的半刚性配体1-(4-苯甲酸)-3-(吡嗪基)-1H-1,2,4-三唑(HL)与过渡金属镍(Ⅱ)在乙腈、硝酸、水等混合溶剂环境下反应生长晶体。配体(HL)中的羧酸基团通过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金属-羧基结构单元促进配合物的结构更加多样化,而含氮基团是通过与过渡金属离子形成强配位键来提高配合物的稳定性。通过传统的溶剂热法成功构筑了一例命名为1的新型镍(Ⅱ)基配合物,并对配合物1进行单晶结构分析、粉末XRD实验、FTIR检测等表征,通过热重实验分析热分解性能。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 2/c空间群,其晶胞参数为a=11.897(3)A,b=10.207(3)A,c=30.556(7)A,α=γ=90°,β=95.064(8)°,V=3696.0(17)A^(3),配合物1的配位构型是一个六配位的八面体;热重实验表明,相比于HL配体和其他含氮羧酸类配合物,配合物1的框架结构热稳定性较高。
- 郑利娜刘博孙韫卓徐留洋刘帅李震
- 关键词:溶剂热法热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