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

作品数:54 被引量:265H指数:10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经济管理
  • 4篇建筑科学
  • 4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城市
  • 9篇建设用地
  • 5篇农村
  • 5篇农村居民
  • 5篇农村居民点
  • 5篇居民点
  • 5篇城市群
  • 5篇村居
  • 4篇一体化
  • 4篇整治
  • 4篇中部城市群
  • 4篇辽宁中部城市...
  • 4篇教学
  • 4篇耕地
  • 4篇城镇化
  • 3篇实践教学
  • 3篇同城化
  • 3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资源
  • 3篇主成分

机构

  • 47篇吉林大学
  • 10篇东北师范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长春市国土资...
  • 2篇国土资源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吉林建筑大学

作者

  • 51篇李红
  • 27篇王冬艳
  • 5篇李冬梅
  • 4篇张平宇
  • 4篇赵志威
  • 4篇孟祥凤
  • 3篇李晓燕
  • 3篇尹相飞
  • 3篇董超
  • 2篇张树文
  • 2篇姜珊
  • 2篇吴春国
  • 2篇王丽光
  • 2篇刘慧佳
  • 2篇吴尘
  • 2篇李文博
  • 2篇田文波
  • 2篇吴文俊
  • 1篇陆红
  • 1篇秦丽杰

传媒

  • 5篇资源开发与市...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地域研究与开...
  • 3篇经济地理
  • 3篇现代城市研究
  • 2篇资源科学
  • 2篇国土与自然资...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城市问题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新区域主义的城市群制度整合研究——以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被引量:8
2010年
随着全球化与区域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群将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需要制度保障,有效的城市群制度能节约交易成本,平衡不同等级城市的政治权力,促进城市群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将新区域主义的合作理念引入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制度研究中,对新区域主义中关于制度建设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总结,重点分析了新区域主义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制度构建的几点启示,即保持开放的制度空间范围、形成多元化的组织管理模式、建立网络型的管治体系、重视非正规制度的建设、构建相互依赖的产业集群;加强公共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
李红张平宇刘文新
关键词:新区域主义辽宁中部城市群
辽宁中部城市群制度建设的问题与策略
2010年
辽宁中部城市群作为东北地区发展水平最高的经济核心区,在城镇建设、产业布局、基础设施方面的相互联系不断增多,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但是城市群的制度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存在正规制度建设处在初级状态、非正规制度建设缺失、组织管理模式落后等有效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并且由于深层体制性原因,建立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群制度面临诸多困难。从正规制度建设中的立法模式、非正规制度建设中的认知共同体和激励机制、组织管理模式中的成立代表城市群利益主体等方面,提出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制度的主要途径。
李红张平宇董超
关键词:非正规制度一体化辽宁中部城市群
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演变及其成因类型划分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当前我国正面临乡村主导产业退化、粮食生产功能弱化等乡村发展问题,而对于乡村地域系统农业结构改善与经济、社会保障、生态等功能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吉林省为例,选择县域为单元,从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熵值法和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分析2005—2019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性,利用主导因素法分析不同县域乡村脆弱性主导要素。结果表明,吉林省乡村地域敏感性呈波动上升趋势,暴露度和适应能力呈下降趋势,综合作用结果导致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整体脆弱性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吉林省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表现为“中西部低,两边高”的空间格局。根据乡村地域系统脆弱程度的主导因素,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成因类型,极度和重度脆弱程度的14个县,主要以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中度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轻度和轻微脆弱程度的23个县,主要以适应能力和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主导因素类型。因此,提出应从强化水土保持、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改造中低产田、加强政府支持引导等方面开展差异化调控措施,全面提升吉林省不同县域乡村地域系统抗风险能力。
周雪岩李红尹婧博
关键词:脆弱性
全球化背景下地方城市的边缘化问题被引量:23
2003年
基于信息技术的经济全球化过程 ,对全球、国家和地区城市体系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主要城市超前发展的同时 ,为数众多的地方城市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主要表现为地方工业萎缩、人口增长缓慢甚至绝对减少、人才外流严重、GDP等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与主流地区的差距拉大、社会运转方式及地方社会心理滞后于时代。众多不利的因素和过程导致了地方城市的边缘化。全球化及在其背景下的边缘化使许多传统的区域结构模型失效 ,地方城市的新的发展理念和策略应置于更宏观的框架内加以设计。通过对黑龙江省伊春市和佳木斯市的案例研究 。
修春亮李红于海桓
关键词:边缘化经济全球化
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变化与耦合协调测度研究被引量:12
2021年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明晰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为吉林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2009—2018年吉林省县域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其耦合协调测度。研究结果:(1)吉林省乡村地域生产功能明显弱化,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逐渐提升;(2)乡村地域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空间集聚程度均有所提高,生产功能高值区向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中部集聚,生活功能高值区和低值区自西向东呈条带状分布,生态功能呈“中部高、东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将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类型划分为勉强协调型、初级协调型、中级协调型、良好协调型和优质协调型5种,研究期内吉林省乡村地域多功能耦合协调度下降但整体为初级协调型,空间上呈“中部上升,东西下降”的变化特征。研究结论:吉林省亟需在乡村地域功能优化升级的同时促进多功能良性协调发展,针对不同的耦合协调类型区提出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遏制乡村地域功能退化、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尹婧博李红王冬艳霍子文
关键词:耦合协调度
以土地整治视角的联合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随着"增减挂钩"和"人地挂钩"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点的合理布局对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吉林省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和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和景观指数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吉都市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现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同时,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区位适宜性,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不同的整治规划类型,为该区域国土综合开发整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研究表明:(1)长吉都市区内农村居民点在区内分布不均衡,数量和密集度差异大;(2)地形条件(坡度)、水源条件(河流)、交通状况(公路和铁路),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格局均有影响,另外,不同等级的公路(干线和支线)、不同形式的铁路(铁路线和站点),对居民点的作用程度也不同;(3)在此基础上,评价农村居民点图斑的区位适宜性,将农村居民点分为优先发展型、保留发展型和限制发展型,以确定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整治规划方向。
李冬梅王冬艳张树文李红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GIS
吉林省中部地区县域城镇化水平时空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基于吉林省中部地区2005—2014年城镇化相关数据,从经济、人口、土地三个维度构建以县域为研究单元的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县市城镇化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ESDA与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区近十年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的演化过程,探究空间差异的形成原因,旨在为吉林中部城市群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吉中地区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研究末期略有扩大;2研究区中心区域与外围区域相比,城镇化水平高且空间差异较大;3城镇化发展整体关联性差,偏南和偏北区域的关联性高于中间区域;4非农人口规模、国内生产总值、土地城镇化指标是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5城镇化低水平县市比例过大,中高水平县市比例过小,不利于吉林中部城市群的构建。
赵志威王冬艳李红刘蜀涵田文波
关键词:城镇化熵值法ESDA
东北老工业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驱动力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为探讨东北老工业城市建设占用耕地的驱动力,该研究以东北老工业城市—四平市为研究区,借助GIS软件,应用核密度估计对四平市2009-2015年建设占用耕地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结果:1)2009-2015年四平市建设用地扩张了65 90.75 hm^2,平均每年增长1 098.46 hm^2,其中76.56%为耕地转化而来;2)建设占用耕地空间分布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空间集聚程度可分为5个等级,沿城市中心、道路扩散分布,属多核心扩张。3)2009—2015年四平市建设占用耕地的驱动力分别是经济、社会、政策因素中的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工业企业发展、路网密度与项目开发因子,其中,产业结构、人民生活水平是主控因子,为主要驱动力。与已有众多相关研究存在较大差异的是城市化、人口因素对其建设占用耕地的驱动较小。老工业城市计划性的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不完善是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政策因素中,除路网密度、项目开发外,开发区的批准设立、行政区划的调整等也对四平市建设占用耕地具有驱动作用;应打破东北老工业城市——四平市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问题,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市场活力。调整四平市的产业结构及重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科学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
孟祥凤王冬艳李红
关键词: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主成分分析建设占用耕地核密度估计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hesion被引量:1
2010年
Urban cohes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phenomenon of urbanization, requires further study in both practices and theories. In this study,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remis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urbanization have been primarily explored, to obtain useful ideas.
李红董超
关键词:CONNOTATIONPROBLEMSTRATEGY
吉林省城镇化时空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基于吉林省各县市2005—2014年人口和经济数据,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从整体及局部研究各县市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的时空差异,同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城镇化协调发展及空间演化情况。结果表明:吉林省县市间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发展联系日益紧密;城镇化水平总体空间格局稳定,东西部与中部相比,空间格局稳定且空间差异较小;多数县市在研究前期和中期城镇化发展不协调,末期协调型县市较多,人口城镇化滞后是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主要原因;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不协调型县市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县市的协调类型倾向于向更加协调的类型方向变化。
赵志威王冬艳李红刘蜀涵
关键词:城镇化ESDA协调发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