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
- 作品数:33 被引量:3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结肠炎模型小鼠内脏痛及穴位敏化的外周神经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从背根节(DRG)神经元水平说明内脏病变与相应体表穴位敏化产生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皮肤伊文思蓝(EB)外渗实验: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4只。2,4,6-三硝基苯磺酸直结肠灌注7 d制备结肠炎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EB检测体表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观察渗出点的位置及面积。痛行为实验: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8只,造模方法同上,观察下背部和足部Von Frey丝机械刺激诱发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小鼠在体DRG钙成像实验:Pirt-GCaMP6s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结肠炎组,每组12只,造模方法同上,暴露腰(L)6或L4 DRG,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对直结肠扩张刺激(CRD)、下背部或后爪机械刺激的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及后爪神经源性炎性EB渗出较多(P<0.05);同时结肠炎组小鼠下背部、后爪对机械刺激的回避或缩足反应次数增加(P<0.01,P<0.05);CRD 60 mm Hg诱发内脏痛引起的L6 DRG神经元激活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其中中型神经元数量增加更为明显(P<0.01)。与对照组相比,结肠炎组小鼠L6 DRG神经元对下背部毛刷刺激反应荧光强度增加(P<0.001),不同直径神经元的荧光强度均增强(P<0.01,P<0.001,P<0.05)。于小鼠后爪施加毛刷、钳夹压力刺激,均引起与结肠不同水平的L4 DRG神经元反应总体数量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P<0.05)。结论:结肠炎可以引起同节段和近节段体表穴位敏化,同时DRG神经元激活数量和反应性增加。其中与直结肠同水平的L6 DRG神经元表现为神经元激活数量百分比和钙荧光信号强度增加,而与内脏邻近水平的L4 DRG神经元表现为激活数量百分比增加,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外周神经元敏化机制。
- 高昕妍张楠刘坤奚晗清刘允何勋韩数朱兵
- 关键词:结肠炎背根节
- 头针与脑联系的捷径通路被引量:30
- 2020年
- 头针疗法临床应用广泛,其神经通路及作用机制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头针穴位主要由三叉神经支配,而颅内感觉传入特别是供应脑皮层营养的软脑膜及血管也由三叉神经支配和参与调节。头针刺激可通过三叉神经节初级神经元轴突反射(其轴突分支可分别支配头部穴位和软脑膜)及三叉神经脊束核二级神经元(头面部穴位和脑内组织的传入通过突触前背根反射和突触后神经源性反应及会聚性相互作用)的反射性"捷径"通路发挥效应,对颅内组织可能存在着天然优势的调控和治疗作用。
- 王舒娅王佳刘坤白万柱崔翔韩数高昕妍朱兵
-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脊束核偏头痛
- 内脏疾病背根神经节交感-感觉偶联参与穴位敏化并放大针刺效应
- 2024年
- 最初,在神经病理痛模型中观察到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 DRG)交感神经末梢异常芽生的现象。芽生的交感末梢围绕在DRG神经元周围,形成“篮状结构”,即交感-感觉偶联,可以激活感觉神经元,导致疼痛的发生。近年来,学者注意到内脏病变(如心肌缺血)情况下,DRG及相应交感节神经间亦发生交感-感觉偶联,伴随心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本团队既往的研究发现内脏疾病会引起体表痛觉过敏或牵涉痛,参与穴位敏化。交感神经系统通过异常交感功能或者通过影响传入神经异常活动参与上述的病理性变化。而针刺这些敏化穴位放大了穴位本身的生物学效应。本文将阐述交感-感觉偶联与穴位敏化之间的联系以及针刺是否可以通过交感-感觉偶联对内脏疾病产生调控作用。
- 李霞吕涛奚晗清崔翔刘坤高昕妍
- 关键词:针刺自主神经
- 电针大鼠耳穴“心”等对孤束核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作用于不同穴位对麻醉大鼠不同状态下平均动脉压(MAP)及孤束核(NTS)与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放电的影响,证明NTS神经元在针刺和升压反射信号整合中的作用。方法:在麻醉大鼠生理状态下及颈静脉注射脱羟肾上腺素(PE)引起升压反射的状态下,观察电针耳穴"心"及体穴"内关""足三里"对MAP的影响,同时用电生理学单细胞记录的方法记录和鉴别NTS与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细胞外放电活动,同步观察上述两种状态下针刺对单细胞放电的影响。结果:颈静脉注射PE引起升压反射,NTS神经元活动对升压反射的反应以兴奋为主。麻醉大鼠生理状态下和PE引起升压平台期时,电针耳穴"心"和体穴"足三里"能降低大鼠的MAP(P<0.001,P<0.05),"内关"无明显作用。电针3个穴位均能增加大鼠生理状态和升压平台期状态NTS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在两种血压状态下电针耳穴"心"和体穴"足三里"引起神经元放电增加的百分比均大于"内关"(P<0.05)。结论:NTS内存在升压反射相关神经元,这类神经元被耳穴"心"及体穴"足三里"激活的百分比与"内关"相比更为显著,与针刺耳穴"心"及体穴"足三里"引起的降压效应反应相一致,说明在NTS内针刺和加压反射信号发生整合。
- 刘坤李亮贲卉赵玉雪荣培晶高昕妍朱兵
- 关键词:电针孤束核平均动脉压
-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C-fiber reflex and nociceptive behavior in rats
- OBJECTIVES: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electroacupuncture(EA)analgesic effect by observing the sciatic C-fiber ...
- 刘坤张蒙刘昊王富春高昕妍朱兵
- 关键词:ELECTROACUPUNCTUREELECTROMYOGRAMANALGESIA
- 文献传递
- 心绞痛牵涉痛与穴位敏化的关系
- 目的:观察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牵涉痛分布区域与穴位的关系,并结合动物实验探讨局部敏化出现的规律。方法:临床研究与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相结合,观察外周痛觉敏感出现的部位、规律和疼痛阈值的变化。结果:心绞痛患者压痛部位以及皮肤...
- 施静王健王渊刘坤付勇孙建华赵吉平邵晓梅冯斯峰杨有为李杰曹乾安何勋刘梅芳陈璐崔翔吴江昀吴媛媛高昕妍朱兵
- 关键词:心绞痛牵涉痛痛阈
- 文献传递
-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化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33
- 2011年
- 慢性应激导致机体神经生化系统的改变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主要涉及神经递质或调质、神经内分泌激素、神经可塑性等的改变。针灸的抗抑郁机制与其对机体抑郁状态下紊乱的神经生化系统的良性调节作用有关。本文总结了近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相关实验研究进展,从(1)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受体,(2)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酸,(3)神经肽Y,(4)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活动,及(5)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五个方面对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神经生化机制进行了总结,并对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进行进一步展望。
- 余玲玲刘儒鹏高昕妍刘坤李亮贲卉荣培晶
- 关键词:针灸抑郁症神经生化机制
- 动物实验在针灸转化医学中的作用
- 2022年
- 针灸生物学基础研究“源于临床问题,回归临床应用”,这是“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动物实验是针灸转化医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助于将影响针刺临床效应的复杂因素单一化,便于观察伤害性刺激的效应,获取侵入性和离体指标。以动物实验为主体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腧穴的结构和功能,获取不同刺激方法所需参数,明确针灸起效的物质基础,为临床腧穴配伍、适宜刺激的选择、医疗器械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 周清辰刘坤韩数高昕妍
- 关键词:动物实验针灸
- 基于自稳态理论对穴位敏化现象的思考
- 稳态是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自主发生的动态调节过程,保持稳态平衡是生物生存的基础.穴位是病理条件下,能够与靶器官发生交互作用的体表位域,激活态的穴位在机体的自稳态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自稳态理论,从3个方面:生...
- 崔翔何勋刘坤王舒娅郑阿妮卫弯高昕妍朱兵
-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
- 穴位的敏化特性与C类伤害感受器的关系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21年
- 痛觉敏化及功能可塑性是敏化穴位的重要表现,研究穴位敏化的神经机制对针灸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伤害感受器分布于腧穴及靶器官中,主要分为Aδ和C类两种亚型,负责响应并传递伤害性或针、灸等刺激至脊髓或脊髓上水平。前期研究指出,C类伤害感受器参与穴位敏化的神经机制;而新近研究指出,C类感受器中存在一类具有疾病时被"唤醒"并获得机械响应性的亚型——C类沉默型伤害感受器,与穴位的动态敏化特性十分相近。因此,本文以C类伤害感受器为切入点,结合前期穴位敏化在伤害感受器水平的研究进展,对敏化穴位在痛觉敏化及其功能可塑性方面与C类沉默型伤害感受器的可能性联系进行综述,以期为穴位的科学属性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契机。
- 许文杰崔翔刘坤朱兵高昕妍
- 关键词:痛觉敏化轴突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