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 作品数:21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事业费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Beagle犬后牙解剖特点与微螺钉种植体植入部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Beagle犬后牙行解剖形态学观察和测量研究,为微螺钉种植体(MSI)在Beagle犬后牙根分叉区的植入提供相关参考数据。方法对5只Beagle犬后牙区70颗牙齿的实体标本行大体观察,并对根分叉区行相关解剖学测量。测量方法:首先描记出各牙齿牙体长轴,在牙冠上取与牙体长轴垂直的最大近远中径AB,过上颌后牙近中尖或下颌后牙中央尖C作与AB垂直且等长的线段CD(D点拟作为实验植入MSI的参照点),分别测量D点至近中根、远中根、根分叉的距离Dm、Dd、Df。结果实验所用Beagle犬左右侧同名牙Dm、Dd、D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牙位各指标的测量值均服从正态分布,各牙位Dd值与Dm值基本相等,Df值均大于4 mm。结论 D点可以作为MSI在Beagle犬后牙根分叉区植入的参考点。MSI以D点为参照点向近远中移动一定的距离即可达到接触或损伤牙根的目的。本研究结果可为支抗生物力学及稳定性的动物实验研究中MSI的植入提供一定的参考,也可为在牙根损伤修复动物实验研究中MSI植入时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 吕影涛徐平平元佩燕王晶许曼波
-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体BEAGLE犬
- 215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刘曙光王晶艾伟健栾修文周会喜薛国初赵建江曾曙光王治平李志强
- 关键词:显微外科
- 215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刘曙光王晶艾伟健栾修文周会喜薛国初赵建江曾曙光王治平李志强
- 关键词:显微外科
- 牙根听见伤修复的实验动物模型研究
- 王晶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98块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刘曙光王晶艾伟健栾修文薛国初赵建江周会喜曾曙光王治平李志强
- 关键词:游离瓣显微外科
- 即刻种植牙龈软组织伤口的特点及其愈合方式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牙龈组织的特点及其伤口生长愈合方式。方法 354例拔牙病例实施即刻种植,有骨质缺损的植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颗粒并覆盖胶原膜进行骨引导再生,其中10例采取牙槽嵴唇颊侧梯形牙龈粘骨膜瓣滑行转移缝合伤口的闭合式愈合,其余344例采取维持自然牙槽窝口的开放式愈合。结果闭合式病例中,8例伤口裂开,骨粉有所流失,但牙龈最终仍然生长封闭牙槽窝口,愈合良;另2例术后过程顺利,愈合优。开放式病例中,253例牙龈生长顺利,约1个月关闭牙槽窝口,骨粉流失不明显,愈合优;85例骨粉部分流失,但牙龈最终仍然生长封闭牙槽窝口,愈合良;6例种植体松动无法固定,必须取出,愈合差。总体伤口优良率98.31%,优良愈合病例可以发挥良好咀嚼功能。结论虽然牙龈通常存在炎症、缺损以及质地脆弱,但并不妨碍即刻种植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炎症非即刻种植的禁忌证。即刻种植采用唇颊侧梯形牙龈粘骨膜瓣转移缝合关闭伤口,伤口容易裂开;采取维持自然牙槽窝口开放的愈合方式,牙龈最终可以生长关闭伤口,取得良好的种植效果。
- 许竞崔宝仪高文峰容明灯王晶陈军
- 关键词:牙龈胶原膜生物陶瓷骨引导再生术适应证
- 血管化游离腓骨-足母长屈肌筋膜瓣在颌骨重建中的应用
-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化游离腓骨-足母长屈肌筋膜瓣修复上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10 年6 月~2014 年5 月完成血管化游离腓骨-足母长屈肌筋膜瓣修复上颌骨缺损19 例,下颌骨缺损11 例,分析颌骨缺损的原因、范围...
- 刘曙光栾修文艾伟健周会喜王治平李志强王晶韩久松
- 关键词:上颌骨
- 基于CBCT数据的三维头颅模型及预成型钛板在血管化腓骨移植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
- 研究目的:探讨基于头颅锥形束CT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的三维头颅模型制作及预制成型钛板在血管化腓骨移植下颌骨重建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2013年10月~2016年...
- 刘曙光艾伟健栾修文周会喜李志强王晶韩久松崔秋菊杨孝勤刘显文
- 关键词:下颌骨腓骨
- 文献传递
- 牙根损伤后自然修复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的牙根损伤修复动物模型.方法:选取4只Beagle犬后牙区64个位点植入微螺钉种植体(mini-screw implant,MSI)故意损伤牙根,并即刻拔除,分8个时间点观察其自然修复情况,制...
- 吕影涛徐平平元佩燕王晶许曼波
- 关键词:牙根动物模型
- 自动平稳慢速进针对控制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性疼痛的效果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平稳地控制进针速度缓解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性疼痛的效果。方法收集140例需要实施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并且采用双盲随机法分为7组,分别以自行开发研制的具备同时自动注射以及自动进针的自动注射仪、微机控制局部麻醉给药系统(C-CLADS)以及传统注射法实施麻醉注射。自动麻醉注射仪的进针速度设定为5种类型,分别是:0.10、0.25、0.50、0.75以及1.00 mm/s。比较自动注射仪麻醉的不同进针速度之间以及自动注射仪、C-CLADS、传统注射法之间的注射性疼痛、麻醉效果差异。结果 (1)注射疼痛:自动注射仪0.10 mm/s或0.25 mm/s进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所产生的疼痛程度较为轻微,VAS疼痛值测试分别为0.10和0.40;0.50、0.75以及1.00 mm/s的注射疼痛均较为明显,其VAS疼痛值分别为3.50、5.15及5.10。C-CLADS、传统注射法的注射疼痛较为明显,其VAS为0.95、4.52。(2)麻醉效果:自动注射仪以0.10mm/s的进针速度实施麻醉,其麻醉持续时间仅约为90.65 min,自动注射仪的其他进针速度或其他麻醉方法麻醉的麻醉持续时间范围为146.05~150.75 min。自动注射仪以0.10 mm/s或0.25 mm/s的进针速度麻醉以及C-CLADS、传统注射法麻醉所获得的麻醉效果良好,自动注射仪的其他进针速度麻醉,在术中仍然可能存在痛感。结论以自动注射仪实施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注射可以精确调控进针速度,以0.25 mm/s慢速进针显著减轻注射性疼痛并取得最佳麻醉效果。
- 许竞肖翼初徐志雄曾曙光高文峰巫燕辉王晶
- 关键词:无痛麻醉下牙槽神经疼痛阻滞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