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峰

作品数:53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分析仪
  • 4篇蛋白
  • 4篇血浆
  • 4篇血凝仪
  • 4篇血小板
  • 4篇仪器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血液
  • 3篇药物
  • 3篇乙肝
  • 3篇试剂
  • 3篇全自动
  • 3篇献血
  • 3篇献血者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机构

  • 32篇武警江苏总队...
  • 21篇武警江苏省总...
  • 3篇扬州市第一人...
  • 2篇武警江苏总队...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作者

  • 53篇祝峰
  • 12篇周宁
  • 10篇何海明
  • 9篇刘金波
  • 6篇施根林
  • 5篇王新元
  • 5篇尤家伟
  • 4篇王新元
  • 4篇梁芸
  • 4篇李继红
  • 3篇王国宝
  • 3篇刘金波
  • 3篇张惠
  • 3篇刘凤玲
  • 2篇张云生
  • 2篇顾春英
  • 2篇张惠
  • 2篇许诺
  • 2篇周爱国
  • 2篇张亚非

传媒

  • 20篇武警医学
  • 9篇医疗装备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2篇临床检验杂志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临床输血与检...
  • 1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转化医学杂志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6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何提高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水平
2013年
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确定病原微生物并合理使用抗生素。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增多,肺部感染细菌的组成和耐药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的出现使得临床治疗更为困难。为了更好地提高肺部感染病原学的诊断水平,临床医师和微生物医师应当加强学习与交流,为患者的治疗缩短时间并减少病死率。
凌玲刘金波祝峰
关键词:病原学病原微生物临床常见疾病临床医师侵入性操作
肝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方法检测血清肌酐浓度正常的61例慢性肝炎,22例重型肝炎,43例肝炎肝硬化,26例原发性肝癌及5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清CysC、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分析血清Cys C与ALT、AST、TBIL、GGT的相互关系,观察肝病治疗前后血清CysC变化。结果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和对照组血清CysC分别为(1.12±0.26)mg/L、(1.32±0.36)mg/L、(1.54±0.24)mg/L、(1.38±0.30)mg/L和(0.76±0.15)mg/L。各肝病组血清Cys 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型肝炎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显著高于重型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与肝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ysC与ALT、AST、TBIL、GGT呈正相关(P<0.05)。肝病患者治疗后血清Cys C无明显变化。结论肝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明显增高,血清CysC可作为肝功能评价指标,对监测肝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丁天鹏施根林孙庆明祝峰
关键词:胱抑素C肝脏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 TLR2所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RA 患者外周血 CD14+CD45+细胞表面 TLR2的平均荧光强度为357.68±86.97,正常人对照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2的平均荧光强度为223.71±87.70,活动期 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TLR2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t=5.478,P=0.005,P<0.01)。结论活动期R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表达增高,提示其在 RA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邹皓琳祝峰王新元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流式细胞术
肌酐与血脂试剂对总胆汁酸检测的影响及对策
2012年
目的探讨肌酐(creatinine,CR)、胆固醇(cholestoenone,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ide,TG)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试剂对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先单独检测30次混合血清标本TBA含量;之后检测CR、TC、TG、HDL试剂对TBA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其持续时间;设定特殊清洗程序后再检测CR、TC、TG、HDL试剂对TBA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CR、TC、TG、HDL试剂对TBA检测有明显的交叉污染。结论合理安排检测顺序及设定特殊清洗程序能有效地消除CR、TC、TG、HDL试剂对TBA检测的影响。
周宁祝峰刘金波
关键词:总胆汁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交叉污染
无症状冠心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小板相关指标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冠心病人群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PDW)和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无症状冠心病诊断标准的患者85例做为研究对象。根据颈动脉IMT结果分为正常组(n=30例)和增厚组(n=55例),比较两组之间TG、UA、MPV、PDW、Hs-CRP的差别,然后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IMT的相关因素。结果 IMT增厚组TG、UA、MPV、PDW、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IMT与MPV(β=0.215,P<0.001),PDW(β=-0.039,P=0.037),Hs-CRP(β=0.258,P=0.001)相关。结论 MPV、PDW、Hs-CRP与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呈独立相关,MPV升高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初始阶段关键的生物学标记物。
施根林腰利云刘华祝峰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超敏C反应蛋白
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1、3、7、14、21d采集静脉血,测定血小板数量(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比积(platelet pressure accumulates,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width,PDW)值,回顾性分析颅脑损伤与其关系。同时测定50例健康体检者PLT、PCT、MPV和PDW作为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伤后1 d,PLT、PCT、MPV和PDW无明显变化(P>0.05),伤后3 d,PLT和PCT明显降低(P<0.01),而MPV和PDW明显升高(P<0.01)。与伤后1d相比,伤后3d时PLT和PCT明显降低(P<0.01),而MPV和PDW无明显变化(P>0.05)。伤后7~21 d,重型颅脑损伤患者PIT和PCT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而MPV和PDW则明显低于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P<0.01)。结论密切观察颅脑损伤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其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
周宁刘金波祝峰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小板血小板比积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及其关系研究被引量:19
1996年
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及其关系研究周宁,王国宝,何海明,刘金波,祝峰糖尿病除引起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外,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1]。我们观察了4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IDDM)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和血脂及载脂蛋白水...
周宁王国宝何海明刘金波祝峰
关键词:糖尿病血液流变学血脂载脂蛋白
HBV感染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M与HBV-DNA检测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检测HBV感染产妇乳汁中HBV-M和HBV-DNA,以评价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ELISA静置式与振动式孵育法定性检测乳汁HBsAg,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和乳汁HBV-DNA。结果 144例产妇血清HBV-DNA阳性率52.1%(75/144),乳汁阳性率34.7%(50/144),乳汁HBsAg静置式孵育法阳性66例(45.8%),振动式孵育为75例(52.1%)。结论应尽可能同时检测乳汁的HBsAg和HBV-DNA以提高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无HBV-DNA检测条件的实验室在检测乳汁中HBsAg时应采用振动式孵育以提高阳性检出率。
祝峰钱厚明周宁
关键词:乳汁HBSAGHBV-DNA
不同检测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的结果的对比
2021年
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用于定性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差异及准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的患者1000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及胶体金法检测,对比三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差异,统计各检测方法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化学发光免疫法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胶体金法(p<0.05)。结论: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化学发光免疫法均可用于临床乙肝表面抗原定性定量检测中,其中以化学方法免疫法准确性更佳,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祝靓祝峰王新元卢丹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前S1、S2抗原与HBV-DNA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乙型肝炎(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的相关性,探讨乙肝前S1、S2抗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乙肝患者420例,采用ELISA法对前S1、前S2抗原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对HBV-DNA进行检测,从血清学标志类型、HBV-DNA载量和HBV感染类型角度对HBV-DNA和前S1、S2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乙肝大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8.48%、95.45%、100.0%;小三阳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25%、45.45%、46.75%。HBs Ag(+)HBc Ab(+)患者乙肝前S1、S2抗原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3.75%、43.28%、44.78%。在高HBV-DNA载量组中乙肝前S1、S2抗原检出率较高。结论乙肝前S1、S2抗原与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病毒感染与复制的指标。
黄艳萍祝峰王新元邹皓琳许诺
关键词:前S1抗原前S2抗原HBV-DNA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