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竞争
- 作品数:27 被引量:33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医疗与建国:抗日战争时期西北开发中的夏河县卫生院研究
- 2021年
- 在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中,国民的"身体"不断接受国家的规训,"身体"的健康状态与人口的多寡亦成为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时至抗日战争爆发,西北开发思潮勃兴,医疗卫生事业建设被视为解除边疆族群身体疾病、增加其人口,进而实现国族繁荣团结的重要途径。由是之故,甘肃省卫生处于1940年在汉藏交界之地的夏河县,创建了甘南最早的县级卫生医疗机构——夏河卫生院。然而,夏河卫生院创建之后受战时甘肃落后的政治、经济,以及夏河县特殊的地理、社会环境的影响,长期处于经费、药品、人才极端缺乏的困境。即便如此,夏河卫生院仍在改善藏族群众健康状况、传播现代医学卫生知识,以及增强藏族群众国家意识以及强化其国家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储竞争
- 关键词:民族国家
- 近代以来国人的旅行观及其嬗变——以《旅行杂志》为对象的考察被引量:2
- 2019年
- 旅行观,是人们对旅行的功能、价值、目的等的认知与观点的集合。它既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思想文化,又指导着旅行的实践及书写。总的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旅行观,是在传统个人中心型旅行观基础上发展嬗变的。清末民初,在国族主义思潮的浸润下,旅行被视为建构民族国家、实现国家复兴的途径,旅行的动机与目的皆出于对国家的关怀,从而形成国族主义旅行观,并在抗战时期得到普遍践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人旅行观再次发生嬗变,旅行的政治化日益加深,旅行成为政治实践的途径与工具,旅行的价值、意义等皆取决于它与政治结合的紧密程度,可称为政治主导型旅行观。
- 储竞争
- 安汉与抗战时期西北垦殖运动
- 2023年
- 安汉,陕西南郑人,民国著名农学家、垦殖专家。与诸多爱国知识精英一样,抗战时期安汉毅然投身到西北开发大潮之中。不同的是,安汉不但拥有专业的知识,科学、系统的西北垦殖思想,还具有躬身实践的勇气。更难能可贵的是,其指导下的垦殖活动,成绩均位列全国垦区之冠。由此可见,人才对于西北开发之重要。但不幸的是,安汉因直言揭露、批评地方政治与军政人员的腐败,而惨遭杀害。安汉之死,突显了战时西北开发实践的复杂与艰辛。
- 储竞争
- 关键词:抗战时期
- 以医之名:抗战时期夏河县的医疗卫生事业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积极推动夏河县的医疗卫生建设,夏河县各种非卫生机构也视医药为联络藏族同胞的最好工具,积极开展医疗活动以配合各机构事业的推进。最终在地方实力派的支持下,夏河县医疗卫生事业在改善夏河藏族同胞健康状况、全面推进地方建设,以及联络藏族同胞感情、增强其国家与民族意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 储竞争黄伟华
- 关键词:抗战时期
- 生态民族主义的困境:抗战时期甘宁青林业开发的理想与现实被引量:4
- 2015年
- 生态民族主义是抗战时期西北特别是甘宁青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它强调生态主义与民族主义诉求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思想影响下,抗战时期甘宁青林业开发成为西北经济开发的主要内容并取得不少成绩。吊诡的是,此一时期三省林业建设不但表现出战争模式的特征,其林业的消耗也远大于建设。正是抗战压力下民族主义对于救亡现实、急切的诉求,使得生态主义与民族主义在现实中的契合度远小于其在理想中的数值。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亦是民族主义自身矛盾性的体现,而这种矛盾性来源于民族主义的层级性,其本质是民族主义在"排外"与"建设"上的徘徊。
- 储竞争
- 关键词:抗战时期林业开发
- 抗战时期国族视野下的新疆族群问题与开发被引量:2
- 2011年
- 民国以降,在构建国族以救亡图存的诉求下,国人一方面通过对新疆族群的辨识与各族群人口与地域分布的描述,使新疆各族群逐渐摆脱陌生、模糊的面貌而熟习化、具体化;另一方面还以"非民族"化的策略来解释新疆族群冲突,以期把其纳入国族的范畴之内。此外,国人还希望通过新疆开发,找出一条在边疆民族危机中整合各族群以形塑稳固的国族来救亡图存的道路。这一努力多少触及到以增进各民族共同利益为目的,以民族沟通取代民族隔阂,以民族融合取代民族斗争的民族政策,对于当今我国解决新疆民族问题,构建少数民族对于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储竞争杨永福
- 关键词:国族民族主义
- 民国时期的左公柳书写与保护被引量:1
- 2018年
- 同光年间,在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下,左宗棠于西征途中遍植左公柳。左公柳在民国时期逐渐被符号化,它一方面被形塑成为追忆左宗棠伟大边功的纪念碑,另一方面被建构成为先贤重视环境保护,倡导西北开发的象征物。这种意义重构的过程,与国人对生态民族主义理念的追求相伴随,正是在生态民族主义思想影响下,知识精英与地方政府提出左公柳保护的详尽法律、法规。但受具体政治、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种保护并不得力。这不但反映了政府执行力的薄弱,亦是生态主义与民族主义在特定环境下不和谐的表现。
- 储竞争吕云峰
- 关键词:民国符号化
- 抗战时期国人西北书写与国族意识建构
- 抗战时期,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核心任务。在救亡图存的号召下,国人祭起民族主义大旗,试图建构统一、巩固的中华民族来对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建设现代化的民族国家。本文便是通过对抗战时期国...
- 储竞争
- 关键词:抗战时期
- 文献传递
- 国民政府时期国内学界西北农业开发思想略论被引量:1
- 2016年
- 国民政府时期,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西北在国家战略架构中地位跃升,开发西北以建设抗战后方战略基地成为各界共识。国内学界以报刊杂志为平台掀起开发西北的舆论热潮。作为西北开发重要一环的农业开发也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学界精英在书写西北农业现状基础上,从营造良好农村社会环境、兴筑交通和水利设施、协调农业开发与水土保持、普及农民教育、农业人才培养与农事试验等方面构建西北农业开发思想,为国民政府的西北开发实践提供重要的农业开发思想理论基础,也为新中国建立后的农业开发提供了借鉴。
- 冯成杰储竞争
- 关键词:国民政府时期农业开发
- 新疆哥老会的兴起与杨增新的清剿措施
- 2016年
- 晚清时期,哥老会随左宗棠西征传入新疆,并由行伍向民间扩散,迅速发展为新疆影响最大的秘密结社组织。新疆哥老会具有与驻军相互粘连的显著特点,因而,内地客勇涌入,实为新疆哥老会势力壮大的主要社会基础。故而,在杨增新看来,内地之湘军与客勇实为新疆哥老会维持生命力之本源。这就导致杨增新一方面主要采取依赖土著武装克制哥老会的清剿政策,以清除哥老会在新疆的流布;一方面则采取"闭关"政策,限制内地人民入关,并化流民为土著,以杜其源头。然而这些政策并非基于区域社会发展之考量,虽然在短时期内造成了新疆哥老会的风云流散,却又加深了族群隔阂,亦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秩序失范的根源。
- 储竞争姜刚
- 关键词:清末民初哥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