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龙
- 作品数:34 被引量:293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城市化地区多尺度水景观系统设计方法被引量:4
- 2009年
- 从景观生态学的起源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将生态景观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区域多尺度的水景观设计,探索了以水域为载体的景观空间布局和多尺度资源的优化,应用于南京市浦口区水景观设计。该方法解释了水生态、水文化与景观体系的内在关系,耦合多元景观资源,确定以水为载体的景观格局。对多尺度景观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提出水景观开发方案。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使区域内涉水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得到最大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城市化地区水域景观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 向龙韦翠娥余钟波刘宏业
- 关键词:多尺度资源优化
- 太湖典型小流域磷素流失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以宜兴梅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统计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典型降雨事件中不同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磷素流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物的流失总量和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依赖于降雨过程的产流特征和复杂的下垫面要素特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磷素流失随降雨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旱地地区表面的磷素最容易随降雨流失,而植被较密林地的磷素流失缓慢;林地等植被覆盖较好下垫面的磷素主要以PO4-P的形态随降雨径流输出;土地的施肥程度、有机腐殖质等对磷素流失的影响不同,地表的扰动程度也直接决定磷素流失的特征。建议根据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不同降雨阶段的磷流失特征进行调控,以减少太湖流域的非点源磷素污染。
- 朱永澍向龙余钟波陈星
- 关键词:磷素流失非点源污染太湖流域
- 降雨强度对小流域土壤溶质流失的影响评估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降雨强度对土壤溶质流失的影响。[方法]利用Hydrus-1D模型,对不同降雨强度下太湖宜兴梅林流域水文过程与土壤溶质流失过程进行模拟,并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度。然后,应用该模型模拟了不同雨强下土壤中TN的迁移规律。[结果]Hydrus-1D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降水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的水运动过程以及土壤溶质流失过程。次降雨过程中,土壤表层(0~20 cm)TN的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95%以上。土壤TN的流失量随着雨强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当雨强增至0.030 0 cm/min后,随着降雨强度继续增加,TN流失量仅有微小增加。[结论]该研究为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何佳吉余钟波杨传国向龙燕文明
- 关键词:土壤溶质雨强HYDRUS-1D地表径流
- 平原河网区水系连通改善水环境效果评估被引量:81
- 2017年
- 河流水系是城市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发展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平原河网地区,由于地貌条件制约,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难度大。城市水系的可持续发展将直接关系到城市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贯彻现代水系治理思路,通过水系连通促进水环境的改善成为城市治水的重要一环。论文选择常熟市城区作为研究区,以引水实验与水量水质模型作为技术支撑,找出水系连通改善水环境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整合水系结构连通性与水力连通性概念,提出水系连通度评价方法。引水实验成果表明,骨干河道水流交换通畅,重要河道水质在引水实验中改善率平均在20%~30%,但主城区河道存在连通受阻。河道连通性的提升与水利工程的合理调度对于以水环境改善为目标的连通体系有着重要影响,以本文两个连通情景为例,河道的整治使得结构连通性增强,河道水质平均改善率提升至30%~50%。从连通性指数的变化来看,结构性连通的提升提高了调水效率,极大地促进了水力连通与水质改善。论文建立的水系连通改善水环境的方法体系能够为水系连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城市水系连通实践提供参考。
- 崔广柏陈星向龙向龙许钦
- 关键词:水环境改善
- 不同设计水文条件下颍河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针对水环境容量受水文条件影响的特征,本文以颍河(郑州段)为例,采用一维水环境容量模型探讨了3种不同设计水文条件下水环境容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分水期设计条件较常规方法(多年平均流量)计算的COD和氨氮容量分别增加了7.15%和9.75%;月平均流量设计条件较常规方法计算的COD和氨氮容量分别增加了4.89%和6.35%;分水期与月平均流量设计条件水环境容量接近,COD和氨氮容量仅分别增加了2.14%和3.20%.比较3种设计水文条件下水环境容量的大小,发现在考虑河道动态特性的设计水文条件下计算的水环境容量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河流水环境容量的实际变化规律,从而实现水环境容量的总量分配和季节性利用.
- 焦丽宏向龙穆小玲樊洪波
-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
- K-L PPC模型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基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和意义,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针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中各指标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提高评价模型的分辨率,引入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分类(K-L PPC)模型。以塔里木河源流区为例,通过优选指标、确立等级和构建模型,寻找最优的投影方向。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当地实际情况,验证了K-L PPC模型在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实用性。
- 常进王卫平陈星张其成向龙
-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 县域水资源均衡配置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以米易县为例,针对典型县域最严格水资源红线控制和自然-社会水循环系统特点,采用总体缺水率最小和分区空间均衡为目标函数,总量控制、供水能力、分质供水等为约束条件,并采用改进时间-空间两层精英策略的非支配遗传算法,构建分区独立供水和库群联调的通用水资源调度与配置(GWAS)模型,并进行参数率定与验证,得出相关系数R为0.85,Nash效率系数为0.73,区域水文模块模拟精度较好。方案模拟研究表明,无论是基准年还是规划年,相对于水库分区独立供水,考虑均衡系数的库群联调方案更具优势,分区供水综合缺水率差异更大,而库群联调中各乡镇缺水率大幅减少,缺水差异更小。库群联调方案的水资源配置公平性更好,空间上各单元间的水量分配配置满足度高,可基本实现在动态变化下的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
- 向龙贾喜田李士军龚泓博杜倩雯
- 关键词:多目标多用户
- 郑州市贾鲁河水环境容量及污染调控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以功能区整体水质达标控制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控制的双控管理为基础,在充分考虑水环境自净能力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河流纳污能力计算理论,采用流域单元断面功能区达标控制的分段概化、断面分段计算方法,采用公式法、模型法、系统最优化等传统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在排污口水质达标约束下,对贾鲁河各水功能区的COD、氨氮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确定各河段污染物最大允许入河量和削减量,并根据2017—2030年规划COD、氨氮目标含量下的纳污总量分配,确保实现流域污染物削减和控制。按照入河污染物总量、断面双达标的环境容量约束和削减方法,贾鲁河(郑州市区段)不仅能够实现功能区水质控制目标,而且可以实现全河段功能区达标率约束下的排污权优化调配。
- 穆小玲席献军朱洪生俞芳琴向龙
- 关键词:纳污能力水质模型
- 沉积物-水界面中可交换态氮对不同菹草密度的响应被引量:7
- 2016年
- 为了认清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可可交换态氮的影响,通过模拟试验,利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了NO-3-N、NH3-N等指标,并结合其他环境指标,研究了沉积物-水界面中TN、NO-3-N、NH3-N对不同菹草量(0 g、150 g、300 g)的响应。结果表明,菹草的存在增加了间隙水氧化还原电位(Eh),降低了p H,且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Eh、p H值变化越明显;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300 g菹草组与对照组的间隙水TN质量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菹草量越大,间隙水中TN、NO-3-N和NH3-N以及表层沉积物中固定态铵、有机氮、NH3-N和NO-3-N的去除效果越好。
- 燕文明麻林向龙杨家亮
- 关键词:菹草沉积物间隙水硝氮氨氮
- 城市化地区内涝风险模拟与分析被引量:2
- 2020年
- 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构建SWMM城市雨洪模型,划分11个排水子区,模拟分析现状管网在不同重现期暴雨(1、5、10、20、30年一遇)下的排水过程,以积水时长、体积等为指标评估城市化地区内涝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随着暴雨加剧,下垫面下渗截留对地表直接径流影响越来越小,管网排水负荷明显增加且显著影响排水效率,管网超载率越来越大;1年一遇暴雨时内涝风险相对较小,仅灵山卫、峄山排水区小范围积水;5年一遇时大量节点溢流,灵山卫、峄山、铁山、长安河、大卢河排水区为相对高危险区;10、20、30年一遇时约1/2节点溢流,以灵山卫、峄山、铁山、长安河、大卢河、豆金河排水区最严重,整体管网不能满足城市排涝。
- 廖正敏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