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湲
-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天津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株产谷氨酸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及突变株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5
- 2012年
- 对产谷氨酸的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进行以硫酸二乙酯(DES)和紫外线(UV)相结合的复合诱变,经选育得到一株高产突变株LG-01.将其接种在含葡萄糖初始浓度为150.0 g/L,初始pH值为7.2~7.6的液体培养基中,于30℃下培养48 h后,其谷氨酸产量达到106.10 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25.74%(同等条件下,原始菌株的谷氨酸产量为84.38 g/L).对该突变株的产谷氨酸代谢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初始pH值为7.2,最佳培养温度为30℃,以葡萄糖为最佳碳源,其谷氨酸产量最高时相应的葡萄糖浓度为150.0 g/L,其某些生物学特性发生了改变,如延迟期变长,对数期的细胞生长能力较强,对底物的利用率比原始菌株约提高5%等.
- 吴新世王楠彭湲陈尚碧申倩
- 关键词:谷氨酸生产复合诱变突变株生物学特性
- 一种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类的方法和装置
- 一种将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类的方法,采用不同温度段处理法将秸秆转化为不同的单糖类,即先在较低温度下对秸秆的半纤维素进行水解,产生木糖、葡萄糖和其它单糖类;再将秸秆在略高于超临界温度下水解,得到低聚糖类;最后在亚临界温度下水...
- 吴新世岳红雨刘连遵彭湲王楠陈尚碧申倩
- 一种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类的方法和装置
- 一种将秸秆转化为可发酵糖类的方法,采用不同温度段处理法将秸秆转化为不同的单糖类,即先在较低温度下对秸秆的半纤维素进行水解,产生木糖、葡萄糖和其它单糖类;再将秸秆在略高于超临界温度下水解,得到低聚糖类;最后在亚临界温度下水...
- 吴新世岳红雨刘连遵彭湲王楠陈尚碧申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