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东辉

作品数:5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信阳农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单胞菌
  • 2篇嗜水气单胞菌
  • 2篇气单胞菌
  • 2篇黄河鲤
  • 1篇稻田
  • 1篇稻田养殖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基因
  • 1篇血清生化
  • 1篇血清生化指标
  • 1篇养殖
  • 1篇药敏
  • 1篇药敏特性
  • 1篇藻粉
  • 1篇致病力
  • 1篇中华圆田螺
  • 1篇生长率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养殖
  • 1篇嗜水气单胞菌...

机构

  • 4篇信阳农林学院
  • 3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5篇杨东辉
  • 2篇黄进
  • 2篇贾峰
  • 2篇王卫民
  • 2篇殷海成
  • 1篇管军军
  • 1篇袁改玲
  • 1篇马芳芳
  • 1篇张勇
  • 1篇张秀杰
  • 1篇罗宇良
  • 1篇李艳和
  • 1篇杨永波
  • 1篇陈婷婷
  • 1篇石炎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饲料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4篇2014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湖北、江苏团头鲂源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与药敏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对湖北、江苏两省的8个团头鲂主养区分离的嗜水气单胞菌的致病性和药敏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区嗜水气单胞菌在致病力和耐药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气溶素基因(aer)、丝氨酸蛋白酶基因(ahp)、溶血素基因(hly)、抗金属蛋白酶基因(ast)、肠毒素基因(alt)在各菌株中的携带率分别为100%(8/8)、75%(6/8)、87.5%(7/8)、100%(8/8)、75%(6/8),仅E6、X22分别缺少ahp、alt基因和ahp、hly、alt基因;6株均携带上述5个毒力基因的菌株,其中有5株菌的溶血价和溶蛋白效价均达到最高的1:128,W25为1:128、1:64,E6和X22分别是1:64和1:64、1:32和1:64;上述6株菌的LD50值在5.0×105~1.0×106cfu/mL之间,E6和X22的LD50值分别为2.4×106cfu/mL和4.0×106cfu/mL;不同地区的嗜水气单胞菌对孢头菌素类、氟苯尼考高度敏感,对青霉素类高度不敏感,对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呈现一定程度的耐药性;江苏省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四环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湖北省的分离株,而湖北省分离株对新生霉素的耐药性要高于江苏省的分离菌株。可以得出,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力没有显著差异,而在耐药性方面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
陈婷婷杨永波杨东辉石炎袁改玲罗宇良王卫民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致病力药敏特性
酵母β-葡聚糖对黄河鲤免疫应答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酵母β-葡聚糖在饲料中添加或注射或制成β-葡聚糖-嗜水气单胞菌油乳剂灭活疫苗(β-AH)对黄河鲤[Cyprinus (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免疫应答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的抵抗能力。选择体质量为(32.33±0.21) g的健康黄河鲤1800尾,随机分为12组(Ⅰ-Ⅻ),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饲喂添加0(Ⅰ、Ⅶ-Ⅻ组)和150、300、450、600和750 mg/kg的β-葡聚糖的基础日粮(Ⅱ-Ⅵ组)、注射每千克体质量150 mg、450 mg、750 mgβ-葡聚糖(Ⅶ-Ⅸ组)和注射β-AH(1.50 g/L、4.50 g/L和7.50 g/L,Ⅹ-Ⅻ组),进行为期42 d实验。于实验的第7、14、28、35、42天取样,测定各组血液白细胞吞噬指数(PI)、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及凝集抗体效价。第43天,各组选取50尾,每组再分2小组,每小组25尾,进行2×LD50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计算14 d内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 RPS)。结果表明,3种方式使用β-葡聚糖均显著提高黄河鲤的PI、LZM活性和RPS。饲料中添加450 mg/kgβ-葡聚糖,35 d黄河鲤的PI和LZM活性最大,而且RPS也最好,然而凝集抗体效价无显著影响;添加750 mg/kg的β-葡聚糖对黄河鲤的PI和LZM产生抑制效应,但凝集抗体效价增强。注射β-葡聚糖和β-AH组的LZM、PI和投喂结果相似且凝集抗体效价明显增高,35 d 达到最大,但是注射高剂量的组PI、LZM对比中等剂量组偏低。攻毒实验显示,投喂β-葡聚糖剂量在150~450 mg/kg时RPS显著提高,再增加反而降低,最大RPS为85.46±7.71。注射β-葡聚糖, RPS随剂量增大而提高,最大为92.96±2.89。注射β-AH显示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黄河鲤饲料中β-葡聚糖的适宜添加量为450 mg/kg,腹腔注射葡聚糖和β-AH,可以明显提高其免疫力和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殷海成杨东辉贾峰黄进张勇
关键词:酵母Β-葡聚糖黄河鲤免疫嗜水气单胞菌
饲料中添加富含DHA的藻粉对黄河鲤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将750尾初始体重为(11.31±0.24)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Ⅰ~Ⅴ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分别投喂5个水平DHA藻粉(0%、0.5%、1.0%、2.0%、4.0%)饲料(蛋白质含量36.49%,脂肪含量13.78%)60 d,研究DHA藻粉水平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DHA藻粉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Ⅲ组分别显著高于Ⅰ、Ⅱ、Ⅳ、Ⅴ组21.88%、9.20%、5.81%和30.62%(P〈0.05),二次回归分析得出,饲料中DHA藻粉最佳添加水平为1.82%;饵料系数(FCR)随着饲料DHA藻粉水平的增加先降后升,Ⅲ组最低,分别显著低于Ⅰ、Ⅱ、Ⅲ、Ⅳ组10.63%、5.92%、7.74%和14.37%(P〈0.05);蛋白质效率(PER)与SGR变化相似;随饲料DHA藻粉水平上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呈上升趋势,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先升后降,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先降后升,血糖水平先增加后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黄河鲤幼鱼饲料适宜DHA藻粉含量为1.82%(DHA 0.65%),含量超过4.0%可使黄河鲤生长缓慢,产生应激或损伤肝脏。
殷海成杨东辉黄进管军军贾峰马芳芳
关键词:黄河鲤血清生化指标
鲂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及其系统发育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基于GenBank中团头鲂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和三角鲂、厚颌鲂、广东鲂的部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三角鲂、厚颌鲂和广东鲂3种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同时对4种鲂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种鲂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基因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排列紧密,均包含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2个rRNA、1个非编码控制区(D-loop区)和1个轻链复制起始区(OL区)。除ND6和8个tRNA在L链上编码外,其余的基因均在H链上编码。4种鲂属线粒体基因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均呈现出较强的A+T偏向性和C碱基偏好。全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共有758个变异位点,其中非简约性信息位点有691个,占总变异位点的91.16%,简约性信息位点有67个,仅占总变异位点的8.84%。22个tRNA基因中只有11个存在种间变异,共23个变异位点,主要发生在tRNA三叶草结构的TΨC和DHU臂环上。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共检测出626个变异位点,这些变异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占总变异位点的82.59%,其中变异位点数最多的是Cyt b基因,达84个,其次是ND 4基因(83个)。因此,Cyt b和ND4基因可作为备选的分子标记,用于鲂属群体间的遗传学研究。基于4种鲂属鱼类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构建的ML树和BI树均显示,三角鲂与厚颌鲂的亲缘关系最近,团头鲂与它们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而广东鲂与前述3种鲂属鱼类的亲缘关系均较远。
赖瑞芳张秀杰李艳和吴俊颉杨东辉王卫民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变异位点分子标记系统发育
中华圆田螺的生态养殖技术研究
本文以我国中华圆田螺为实验材料,对其壳高、壳宽、壳口高、壳口宽、体重等形态特征进行了测量与分析,在不同pH条件下对中华圆田螺的生存和生长进行了试验,并利用稻田对中华圆田螺的繁殖、生长、病害防治等生态养殖进行了研究,旨在为...
杨东辉
关键词:中华圆田螺生长率存活率稻田养殖生态养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