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膳食
  • 3篇膳食纤维
  • 3篇猕猴桃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饮料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 1篇乳酸菌饮料
  • 1篇生物活性肽
  • 1篇漂白
  • 1篇理化性
  • 1篇理化性质
  • 1篇酶法
  • 1篇酶法制备
  • 1篇酶水解
  • 1篇后酸化
  • 1篇活菌数
  • 1篇活性乳
  • 1篇活性乳酸菌

机构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吉首大学

作者

  • 5篇潘曼
  • 2篇李忠海
  • 2篇刘建军
  • 2篇钟海雁
  • 2篇王俊
  • 1篇章元日
  • 1篇李加兴
  • 1篇史云丽
  • 1篇刘芳
  • 1篇杨远通
  • 1篇李晓娜
  • 1篇李安平
  • 1篇黄卫文

传媒

  • 2篇食品与机械
  • 1篇食品科技
  • 1篇经济林研究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米生物活性肽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9年
对大米生物活性多肽的制备和开发研究进展及关键问题进行综述,以期为大米蛋白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史云丽刘芳潘曼刘建军
关键词:大米蛋白质酶水解生物活性肽
酶法制备猕猴桃渣膳食纤维工艺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猕猴桃渣是一种良好的膳食纤维生产原料,而猕猴桃加工业每年产生的果渣约有3万t,其中果汁加工业的浪费现象更为明显。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附加值,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膨胀力为评价指标,确定了酶法制备猕猴桃渣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显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20,先以用量为0.40%的淀粉酶在65℃、pH值为6.0的条件下处理80 min,再用0.4%的蛋白酶在50℃、pH值为3.0的条件下处理60 min。试验所得膳食纤维膨胀力为7.05 mL.g-1。
潘曼钟海雁李忠海刘建军李晓娜王俊
关键词:膳食纤维酶法工艺参数
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及活菌数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分别研究了贮藏温度、Nisin、发酵剂菌种比及细胞通透性变化对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存温度越高,后酸化越严重,且活菌数下降越快,1~6℃为最适贮存温度;保加利亚乳杆菌是导致活性乳酸菌饮料后酸化的主要发酵剂,降低保加利亚乳杆菌在发酵剂中比例可有效控制活性乳酸菌饮料的后酸化;当Nisin添加浓度达100IU/mL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后酸化;增加细胞的通透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后酸化。
王俊李安平黄卫文潘曼
关键词:乳酸菌饮料后酸化
超微粉碎对猕猴桃渣膳食纤维功能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3
2011年
以猕猴桃渣为原料,通过酶法处理和经过过氧化氢漂白,再经胶体磨超微粉碎得到改性猕猴桃膳食纤维,研究超微粉碎工艺对猕猴桃渣膳食纤维物理性质及功能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显著提高了膳食纤维的比表面积及持水力,改性后的膳食纤维对NO2-的吸附作用,对葡萄糖的吸附能力,对镉离子和铅离子的吸附能力较对照样品均有明显增强。说明超微粉碎进一步增强了猕猴桃渣膳食纤维保健功能。
杨远通钟海雁潘曼章元日李忠海李加兴
关键词:膳食纤维猕猴桃理化性质超微粉碎
猕猴桃渣膳食纤维制备工艺及其性质的研究
本文以猕猴桃加工后的残渣为原料,探讨了猕猴桃渣膳食纤维的制备工艺,漂白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为猕猴桃渣膳食纤维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同时为猕猴桃渣膳食纤维在各种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
潘曼
关键词:猕猴桃膳食纤维漂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