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坤
-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CV刺激小胶质细胞后TLR9蛋白的表达及其与MCP-1、TNF-α的关系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后Toll样受体9(TLR9)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对MCP-1(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TNF-α分泌的影响,探讨HC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后小胶质细胞TLR9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应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分为HCV阳性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细胞样本。在12h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9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MCP-1和TNF-α的含量,并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组BV2细胞均有TLR9蛋白的表达,HCV阳性血清组中TLR9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P<0.01);正常人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HCV阳性血清组MCP-1和TNF-α含量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P<0.01);且HCV阳性血清组TLR9蛋白的表达量与MCP-1和TNF-α的分泌可能呈正相关。结论:HCV阳性血清刺激可使体外培养的BV2细胞表达TLR9蛋白增高,且可能诱导了MCP-1和TNF-α的分泌。TLR9蛋白可能参与了HC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早期固有免疫应答。
- 胡坤王国玮王振海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TOLL样受体9TNF-ΑMCP-1
- 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后TLR9 mRNA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后Toll样受体9(TLR9)的表达,探讨TLR9参与小胶质细胞抗HCV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将BV2细胞分为HCV阳性血清组(以含20% HCV阳性血清的DMEM培养),健康人血清组(以含20%健康人血清的DMEM培养),空白对照组(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分别在培养4、12、20、36h收集细胞,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观察TLR9 mRNA表达。结果 BV2细胞有TLR9 mRNA表达。HCV阳性血清组中TLR9 mRNA于4、12、20、36h各时间点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50±0.33、2.03±0.10、2.05±0.12、2.02±0.14,均高于健康人血清对照组(分别为0.99±0.08、1.01±0.09、1.00±0.10、0.99±0.09)和空白对照组(均为1)(P<0.01),且以HCV阳性血清刺激4h后TLR9 mRNA表达量最高(P<0.01)。结论 BV2细胞能够表达TLR9 mRNA,且BV2经HCV刺激后TLR9 mRNA表达明显增加,提示TLR9可能参与BV2抗HCV的免疫发病机制。
- 王振海李晓梅胡坤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肝炎病毒属TOLL样受体9实时荧光定量PCR
-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2年1-9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100ml BI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不良事件及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年龄、性别、BMI、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试验组及对照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不良事件。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高。
- 马婷婷杨平胡坤杜彦辉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NIHSS评分
- 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研究丁苯酞序贯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合并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6年1月-2017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及全科医学科6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观察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和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3个月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并观察两组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4 d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试验组NIHSS评分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后14 d下降(P<0.05),试验组下降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4 d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增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试验组增高明显(P<0.05)。(3)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性相对较好。
- 胡坤马婷婷陈建红于博刘金芳杨平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丁苯酞NIHSS评分MMSE评分
- 鼠小胶质细胞TLR9的表达及其介导的抗HCV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
- 目的:观察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细胞)后TLR9的表达及细胞因子(IL-12、TNF-α、IL-6、MCP-1)的分泌,为进一步探讨TLR9在HCV早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中(CNS...
- 胡坤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9免疫机制抗病毒治疗
- 丙型肝炎病毒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后Toll样受体9mRNA的表达及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
- 2011年
- 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后Toll样受体9 mRNA(TLR9 mRNA)的表达变化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的变化,为进一步探讨TLR9参与小胶质细胞抗HCV的免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体外培养BV2细胞,随机分为HCV阳性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份细胞样本.分别在4、12、20、36 h收集细胞和上清液,以逆转录PCR(RT-PCR)法观察不同时间点TLR9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培养上清中TNF-α、IL-6的含量,并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RT-PCR结果显示各组BV2细胞均有TLR9 mRNA的表达,各时间点HCV阳性血清组中TLR9mRNA的表达(0.85±0.11、0.55±0.08、0.58±0.09、0.61±0.07)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58,P<0.05=,且HCV阳性血清刺激后4 h的TLR9 mRNA表达量(0.85±0.11)最高,较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7,P<0.05=;正常人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20、36 h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各时间点HCV阳性血清组TNF-α[(926±133)pg/ml、(327±59)pg/ml、(367±69)pg/ml、(354±71)pg/ml]、IL-6[(125±34)pg/ml、(84±20)pg/ml、(82±24)pg/ml、(87±18)pg/ml]含量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F=18.263~27.469,P<0.05=;且HCV阳性血清组TLR9 mRNA的表达量与TNF-α(r= 0.425,P〈0.01)、IL-6(r=0.489,P〈0.01)含量呈正相关.结论HCV阳性血清刺激可使体外培养的BV2细胞表达TLR9mRNA增高,4 h表达最高,且可能诱导了TNF-α、IL-6的分泌.提示TLR9可能增加了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分泌,并参与了HC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早期固有免疫应答.
- 胡坤王国玮王振海
- 关键词:小神经胶质细胞丙型肝炎病毒TOLL样受体9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 HCV感染后小鼠小胶质细胞瘤细胞炎性因子分泌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后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HCV感染后小胶质细胞的免疫分泌效应。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随机分为HCV阳性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分别作用24h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收集上清液,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HCV阳性血清感染后BV2细胞呈圆形,突起变粗短,部分细胞聚集成团。HCV阳性血清感染组TNF-α、IL-12、IL-6含量均高于正常人血清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人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V感染BV2细胞后Th1类细胞因子TNF-α、IL-12、和Th2类细胞因子IL-6分泌增强,可能与HCV感染CNS引起的早期炎症损伤有关。
- 胡坤王国玮王振海
- 关键词:BV2细胞白介素-12白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