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桐
- 作品数:25 被引量:18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的锚索抗滑粧抗震技术研究
- 郑桐
- 文献传递
- 一种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水位自动量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勘察钻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工程地质勘察钻孔水位自动量测装置,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内部设置有电源,电源的顶部设置有电机,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转轴,转轴的一端设置有转柱,转柱的两端设置有挡板,挡板外壁设置有挡...
- 郑桐齐文浩
- 文献传递
- 场地周期的确定方法综述被引量:4
- 2020年
- 场地周期作为场地固有特性是评价场地条件的重要参数。本文在详细阐述场地周期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区分为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基本周期,并详细分析总结了这两种周期的不同确定方法。场地卓越周期是地震波在场地中传播幅值被明显放大频带对应的周期,主要是是利用地脉动或强震动记录通过频谱分析得出的,给出的是场地周期的范围,有时根据频谱曲线会无法识别场地卓越周期。场地基本周期是将场地假定为覆盖在均匀、各向同性线弹性基岩半空间上的水平成层均匀、各项同性的线弹性土层场地,无阻尼的情况下第一振型对应的周期。通过场地的物理参数(剪切波速或剪切模量,土层厚度和质量密度等)计算得出,计算方法包括解析法、数值法和简化法,实际应用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简化法。一般地,两种方法的确定结果不尽相同,在场地不太厚,场地土不太软的情况下,二者的确定结果相近。
- 华永超齐文浩薄景山郑桐
- 关键词:场地卓越周期地脉动强震动记录
- 不同布锚角度锚索抗滑桩抗震性能的离心振动台试验对比被引量:2
- 2023年
- 预应力锚索是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重要组成部件,但其布设角度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抗震性能的影响尚不清晰。鉴于此,设计并完成了考虑锚索水平布设和倾斜布设的两组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布锚角度时坡体地震变形和加速度放大特征以及桩-锚结构的受力特性,揭示了布锚角度变化对锚索抗滑桩-坡体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布锚角度时锚索锚固点附近坡体均存在加速度异常放大现象,放大系数随输入地震动强度增加而增大;倾斜布锚时坡体沉降幅度和加速度放大程度明显减小;倾斜布锚有利于改善桩身的地震受力,桩身峰值动弯矩和动土压力相比水平布锚时显著降低;倾斜布锚可以有效减缓锚索内力的增长,降低桩-锚-坡体体系地震失效的风险。
- 王宇郑桐孙锐孙锐李领贵齐文浩张一鸣
- 关键词:地震滑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离心机试验地震响应
- 基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的锚索抗滑桩抗震技术研究
- 2018年
- 锚索抗滑桩是加固大型、特大型边坡或滑坡优选的工程手段。尽管如此,其静力设计方法仍未合理地反映锚索抗滑桩的真实受力特性,未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的公认,故无规范对此作出统一的规定和说明。汶川大地震震害调查发现,锚索抗滑桩在实际烈度超过设防烈度时仍然完好无损,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这表明设计的安全裕度过高,虽安全,怛太不经济,不符合我国的绿色发展理念。锚索抗滑桩抗震技术包括其地震响应、加固机理、破坏模式、设计方法及抗震措施等,规范尚无相关规定,现有成果未能反映真实的抗震技术内涵,同时缺乏锚索抗滑桩与普通抗滑桩抗震性能的对比。
- 郑桐
- 关键词:锚索抗滑桩抗滑桩抗震技术模型试验
- 悬臂抗滑桩静、动力学性能试验的全过程被引量:8
- 2018年
- 基于悬臂抗滑桩治理堆积型滑坡的静、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利用土压力传感器、应变片以及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到的试验数据,研究了静、动力条件下抗滑桩的受力特性,分析了被治理滑坡的地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静、动力条件下桩后土压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分布规律均不同;桩后静土压力大于地震动引起的动土压力,但桩身静弯矩远小于地震动引起的动弯矩;桩后动土压力和动弯矩随峰值地震动的增大而增大;地震作用时土压力和桩身弯矩最大值的作用点低于静力的;滑体加速度响应存在浅表放大效应和高程放大效应,坡肩附近的波型转化现象显著,抗震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 郑桐刘红帅袁晓铭涂杰文汤爱平齐文浩
- 关键词:离心模型试验土压力桩身弯矩加速度响应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液化预测模型及可解释性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常规液化判别方法通常是半经验方法,存在人为因素干扰,成功率及均衡性不佳。现有的机器学习方法缺乏足够的样本支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整合液化数据集,选取修正标准贯击数、细粒含量、土层深度、地下水位深度、总上覆应力、有效上覆应力、门槛加速度、循环剪应力比、剪切波速、震级与地表峰值加速度11个液化特征建立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简称CNN)模型。引入边界合成少数过采样技术消除不平衡数据集的影响。将CNN模型与随机森林模型、逻辑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极致梯度提升模型和规范方法进行对比,并结合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简称SHAP)分析输入特征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CNN模型准确率达92.58%,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4种机器学习模型和规范方法。对SHAP结果分析可知,修正标贯击数小于15的土层液化概率较高,循环剪应力比CSR小于0.25的土层更不易液化。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均符合现有认知,预测模型合理可靠。
- 龙潇孙锐郑桐
-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
- 汶川地震汉源县城震害分布与场地反应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为研究汶川地震中汉源县城高烈度异常区震害分布特点,本文利用等效线性化波动方法计算了震害严重区域5个控制性工程地质钻孔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及其加速度反应谱。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时,5个钻孔的地表加速度峰值较大,地震烈度达到了Ⅷ度,且5个钻孔地表加速度反应谱都远超过了中震设防标准;背后山滑坡前缘堆积体上的3个钻孔地表加速度峰值相对较大,加速度反应谱超过了大震设防水准;而靠近流沙河和背后山的2个钻孔地表加速度峰值相对较小,加速度反应谱也基本达到了大震设防水准。汉源县城震害分布与场地地震反应关系密切。
- 齐文浩王振清薄景山郑桐
- 关键词:汶川地震烈度异常加速度峰值反应谱震害分布
- 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的离心模型试验被引量:3
- 2016年
- 基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采用Taft波激励,不断增大其幅值,研究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清溪台站基岩波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向和竖直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均随坡高增加而增大,呈现高程放大效应;坡体内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与坡面不同;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反射作用并呈现坡面浅表放大效应;基岩水平向加速度随高程增加存在增大现象,与地震动输入相比,均有缩小现象.同一高程处,坡面水平向与竖直向、坡体内及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其变化规律不同.
- 涂杰文刘红帅汤爱平郑桐
- 关键词:地震振动台地震响应离心模型试验
- 边坡失稳机制实验演示装置
- 本发明涉及边坡稳定性实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边坡失稳机制实验演示装置,包含如下结构:水箱为顶部采用开放式设计的空心箱体;实验箱设置在水箱的内腔中,实验箱为顶部采用开放式设计的空心箱体;若干个支撑腿设置在实验箱的底部,用于支...
- 齐文浩陈方晓郑桐张苋凯李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