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人标准骨龄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探讨制定中国人骨龄标准。方法:分别对新生儿、3个月、6个月、1~18岁21个年龄组,每组男女各25人.共1050名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足龄儿童、青少年的手腕部摄片,包括尺桡骨远端到指尖,后前位,双手同照。着重观察骨化中心的出现及干骺端的愈合。结果:1050名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观察证实骨的成熟速度有提前。结论:随着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加速趋势,应不断完善并制订符合我国的骨龄标准。X线摄影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 顾光官朱海贤邹新农王心涛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骨骼发育骨龄X线摄影术
- 乳管造影诊断乳头溢液性疾病的临床应用
- 1998年
- 邹新农顾光官
- 关键词:乳头溢液乳管造影
- 灶周CT灌注参数对孤立性肺部球形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灶周CT灌注(CT perfusion,CTP)参数定量分析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位于肺动脉或右心室所在层面的孤立性肺部球形病变22例,其中恶性组14例(腺癌8例,肺泡癌3例,大细胞癌1例,腺鳞癌及血管外皮瘤各1例),良性组8例(炎性假瘤2例,活动性结核1例,结核球2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采用64层CT行灌注检查。将所得原始数据传至Syngo工作站行后处理得到CTP图,测量病变灶周及对侧肺与病变相对应区域的近、远肺门侧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等灌注参数值。所有病例取得术后病灶近、远肺门侧边缘外1.0 cm范围内的肺组织以及远离病变区域的肺组织各一块,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微血管密度(MVD)有无差异。结果 (1)良、恶性组灶周近/远肺门侧灌注参数BF、BV、PS、MTT相对值(病变灶周灌注参数/对侧肺灌注参数)分别为rBF 1.37±0.59/0.99±0.38、0.88±0.53/0.92±0.41,rBV1.78±1.29/1.08±0.35、1.18±0.88/0.96±0.40,rPS 1.25±1.07/0.78±0.69、1.47±1.12/1.29±1.07,rMTT1.35±0.60/1.16±0.40、1.56±1.30/1.06±0.19;两组间各灌注参数相对值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良、恶性组灶周MVD相对值(病变灶周MVD值/同侧正常肺MVD值)分别为1.09±0.21和0.91±0.28,两者间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恶性肺部球形病变灶周CTP参数值间有一定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对鉴别诊断无明确帮助。
- 张庆华胡春洪顾光官
- 关键词:灌注成像肺肿瘤微血管密度
- 实施区域医疗卫生服务 提高设备利用率被引量:1
- 2002年
- 江原医院在明确自己定位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区域卫生医疗服务,加强与周边医院和单位的联系,取长补短,友好合作,提高了医院资源的利用率,方便了群众。1 现状和发展方向 我院系国家核心医学重点实验室临床部,拥有优良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先进的诊疗设施。全院卫技人员160余名,高级卫技人员30余名。我院先进的诊疗设施包括东芝800MAX线诊断机,东芝300/EZ-CT,西门子SPECT,双能X线骨密度仪,菲利浦产乳腺钼靶X线机,彩色多普勒。
- 杨雪英顾光官朱海贤王心涛
- 关键词:医院资源医院管理
- 多层螺旋CT多种成像方法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种成像方法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0例经手术证实的胫骨平台骨折,常规摄片后,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并应用高级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成像(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成像(MPR)等重组技术进行观察,同时由两位资深医师分别就平片及CT轴位结合三维CT进行分类。结果SSD显示骨折区表面状况较好,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的内部细节,VR和MIP可以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和大韧带损伤的情况,MIP可重建出类似X线平片效果的三维图像,并能作三维任意旋转的多角度观察。平片对48例骨折做出了准确分型,CT轴位结合三维CT成像对60例做出了准确分型。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多种成像方法各有特色,综合使用MSCT的多种成像方法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并可做出准确分型。
- 蒋兆贯顾光官刘栋孟祥鸿张涌沈娟
- 关键词: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平面重组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脾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2例脾动脉瘤患者的MSCTA影像资料,结合原始图像和重组图像做出诊断;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结果 12例脾动脉瘤瘤体直径平均27 mm,MSCTA清晰的显示了脾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在立体的显示脾动脉瘤及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优于传统血管造影。本组行包括胰尾、脾的脾动脉瘤切除术2例,脾动脉瘤切除加脾动脉重建术2例,介入治疗4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有利于合理的治疗方案的制定,可作为脾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 蔡崧崔兴宇王国祥孟祥鸿宋杰蒋兆贯顾光官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动脉瘤脾动脉
- 踝关节骨挫伤X线与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挫伤X线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踝关节骨挫伤分别行X线和MRI检查,并观察其表现。结果40例患者X线可诊断7例明显骨折,MRI可诊断出全部40例骨挫伤及骨折,部分合并韧带损伤及关节积液。结论X线平片为踝关节外伤的最基本检查,但MRI能早期明确显示踝关节骨挫伤和部位,优于X线平片。
- 章逸平王国祥蒋兆贯顾光官
- 关键词:踝关节挫伤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
- 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的CT鉴别征象分析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CT鉴别征象的诊断意义。方法:搜集病理证实的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病例各12例,统计囊壁厚度等CT鉴别征象的阳性率。结果:12例囊性小肾癌囊壁增厚10例(83.3%),壁结节显示11例(91.7%),囊内分隔显示2例(16.7%),无病灶肾实质内部分与肾锥体的形态一致性病例;12例复杂肾囊肿囊壁增厚8例(66.7%),壁结节显示1例(8.3%),囊内分隔显示4例(33.3%),病灶肾实质内部分与肾锥体的形态一致性5例(41.7%)。结论:螺旋CT对壁结节的显示及病灶与肾锥体外形一致性可在囊性小肾癌与复杂肾囊肿鉴别诊断时提供有力的帮助,但因占位体积较小时,不能仅依据囊壁厚度及囊内分隔进行正确诊断。
- 刘栋蒋兆贯顾光官张涌沈娟
- 关键词:肾肿瘤囊肿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 肺孤立性球形病变的64层CT灌注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CT灌注成像(CTPI)参数定量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57例孤立性肺部球形病变分成3组:恶性肿瘤组共37例,包括腺癌18例、鳞癌4例、腺鳞癌5例、肺泡细胞癌4例、大细胞癌3例、小细胞癌及血管外皮瘤各1例,1例临床发现其它部位出现转移灶考虑为恶性病变;良性肿瘤组共11例,包括硬化性血管瘤5例、结核瘤4例、腺瘤2例;炎性病变组共9例,包括炎性假瘤4例、活动性结核2例、炎性肉芽肿3例。使用64层CT机行CTPI分析。所得原始数据传至Syngo工作站行后处理,得到CTPI图并测量病变的BF、BV、PS和MTT等灌注参数值。结果:良性肿瘤组、恶性肿瘤组及炎性病变组的BF值分别为(34.95±16.40)、(62.53±22.22)和(74.34±13.98)ml/(100ml.min),BV值为(5.51±2.59)(、11.29±5.72)和(9.62±1.55)ml/100ml,PS值为(19.90±4.22)、(39.13±12.93)和(24.05±5.47)ml/(100ml.min),MTT值为(9.52±2.72)、(9.84±4.83)和(7.25±1.30)s。良性、恶性肿瘤组BF、BV及PS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BF≥55ml/(100ml.min)、BV≥6ml/100ml且PS≥23ml/(100ml.min)为诊断阈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7.3%、特异度为94.6%;炎性病变组和良性肿瘤组间BF、BV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BF≥55ml/(100ml.min)且BV≥6ml/100ml为诊断阈值,诊断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9.9%;恶性肿瘤组和炎性病变组间BF、BV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S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以PS≥23ml/(100ml.min)为诊断阈值,其敏感度为93.6%,特异度为90.2%;MTT值在3组病变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64层CTPI能够客观评价肺部球形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状况;灌注参数BF、BV及PS对肺部球形病变具有不同的诊断效能,综合分析各参数值可提高诊断效能。
- 张庆华胡春洪顾光官
- 关键词:灌注成像肺肿瘤
- 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27例跖跗骨复杂骨折的诊断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在跖跗骨复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跖跗骨复杂骨折患者的X线及螺旋CT的MPR、SSD图像。结果:在27例73个跖跗骨骨折中,跟骨11个,距骨7个,骰骨10个,舟骨8个,楔骨14个,跖骨23个;跖跗关节脱位6例。27例73个跗骨骨折均被显示,MPR和3D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骨折及脱位的情况。X线漏诊率为21.5%。结论:螺旋CT的MPR、SSD技术在诊断跖跗骨复杂骨折中有重要的价值。
- 章逸平张涌蒋兆贯顾光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