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向军
-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4
- 供职机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超常、越界与反讽——论《尘埃落定》对叙事可靠性的消解被引量:5
- 2004年
- 《尘埃落定》对叙事可靠性的消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傻子”叙述者的不可信 ,第一人称叙述的视角越界以及叙述格调与内容的悖离。其不可靠的叙述正是作家有意为之的一种叙事策略和“讲述世界”的独特方式。
- 佘向军
- 关键词:视角越界反讽意味
- 论中国古典小说对叙事视角的调度被引量:4
- 2001年
- 中国古典小说在采用全知叙事的总体框架下,实施着视角的变异性操作,其变异形式主要表现为人物有限叙事视角、叙述者旁观叙事视角以及元叙事和反元叙事视角等。
- 佘向军
- 关键词:文学研究古典小说元叙事全知叙事
- 论中国当代小说的反讽艺术被引量:4
- 2003年
- 反讽是人类文化发展中自我反思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文化逻辑与现代文化意识猛烈冲撞的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当代小说反讽形式的勃发。当代小说所普遍存在的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与结构性反讽等方式 ,构筑了多重反讽视境 。
- 佘向军
- 关键词:当代小说反讽艺术言语反讽情境反讽
- “隐含作者”与艺术人格——对“隐含作者”的再认识被引量:3
- 2004年
- 否定现实作者与文本间的联系是“隐含作者”理论所普遍存在的误区。“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隐含作者艺术人格总是作者现实人格的投影 ,是现实人格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某些侧面或互补性的体现 。
- 佘向军
- 关键词:隐含作者艺术人格理想化
- 论反讽叙事对读者的“召唤”被引量:16
- 2004年
- 反讽叙事注重以与作者“间离”的叙述者,“佯装无知”地叙述故事,从而拓展出含蓄而又繁复的多重叙事视境;并以悖立事物的对举陈述以及暗示与隐语的运用,提示读者透过其表象,领会作品深在的反讽意蕴。反讽叙事使作品呈现出一种含蓄的张力,激活读者的想象与心智活动,强化了作品的召唤功能。
- 佘向军
- 关键词:反讽叙事召唤间离暗示隐喻
- 论复调与反讽叙事被引量:7
- 2011年
- 作为小说的重要叙事形态,复调由互不相融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多重声音组成,反讽指非直陈式的暗含否定和嘲讽意味的叙述。复调叙事结构中的空间并置形式与对话关系往往会呈现出反讽意味,复调式双声语中的讽拟体本身就是一种反讽类型。其差异在于,复调强调的是对话关系,反讽强调的是对照关系;复调强调作品中不存在统一的作者意识,反讽强调的是作者声音的隐秘性;复调赋予人物以具有独立价值的主体性,反讽叙事中的人物则是体现作家反讽性观照的对象。
- 佘向军
- 关键词:复调反讽
- 论小说阅读中“隐含作者”的建构被引量:8
- 2004年
- "隐含作者"是隐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第二自我",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建构其艺术生命。在小说阅读中,一方面,读者要以识别叙述者为突破口,着眼于文本的整体语境,通过辨识叙述者的可靠性而完成对隐含作者的审美建构。另一方面,由于隐含作者与现实作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读者还必须结合作者的创作语境予以建构。
- 佘向军
- 关键词:小说阅读隐含作者创作语境
- 悲剧感悟与悲壮精神——艾青早期诗歌审美意蕴新论
- 2004年
- 佘向军
- 关键词:诗歌审美意蕴悲剧意识美学思想人生哲理
- “隐含作者”与艺术人格——对“隐含作者”的再认识被引量:2
- 2004年
- 否定现实作者与文本间的联系是“隐含作者”理论所普遍存在的误区。“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具有密切的联系 ,隐含作者艺术人格总是作者现实人格的投影 ,是现实人格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某些侧面或互补性的体现 。
- 佘向军
- 关键词:艺术人格现实人格审美化理想化
- 鏊子·白鹿·砖塔——《白鹿原》思想意蕴新论被引量:4
- 1997年
- 《白鹿原》在表现民族历史与民族精神方面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作品中多次出现三个意象———鏊子、白鹿和砖塔。鏊子暗示着烙饼式的翻来覆去的运动,溶注了作者对一种历史现象的评判和思考。白鹿就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象征,它象征着传统文化的精魂,也象征着中华民族对正义事业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与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砖塔则是封建宗法文化的象征。
- 文斌佘向军
- 关键词:《白鹿原》主题意蕴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