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莹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性能分析
  • 2篇时程
  • 2篇时程分析
  • 2篇抗震
  • 2篇抗震加固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时程
  • 1篇弹塑性时程分...
  • 1篇延性
  • 1篇整体抗震
  • 1篇滞回
  • 1篇滞回曲线
  • 1篇设防
  • 1篇设防烈度
  • 1篇烈度
  • 1篇抗侧力
  • 1篇抗倒塌能力
  • 1篇建筑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刚度

机构

  • 3篇沈阳建筑大学

作者

  • 3篇冯莹
  • 3篇张绍武
  • 2篇孙长征
  • 2篇王昊焱
  • 1篇高科峰
  • 1篇孙文攀

传媒

  • 1篇四川建筑科学...
  • 1篇沈阳建筑大学...
  • 1篇工程抗震与加...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既有结构增设早屈型抗侧力分支体系的性能分析
2012年
为准确预测增设抗侧力分支体系的既有结构在真实地震下的动力响应,实现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有必要研究分支体系强度不足而过早屈服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本文采用等效简化的研究方法,对增设分支体系的既有结构进行了特定烈度地震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分支体系早屈对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支体系早屈的前提下,长周期范围内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和原结构承担的地震作用幅值,随分支体系屈服强度系数的降低呈递减趋势。在短周期范围内,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和原结构承担的地震作用幅值随分支体系屈服强度系数的降低呈递增趋势。
张绍武王昊焱冯莹孙长征
关键词:时程分析
框架结构整体抗震加固试验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验证一种新的单一结构体系整体抗震加固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一榀框架和采用方钢管混凝土柱加固的双榀框架在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的对比,分析其抗侧承载力、刚度并判断两个框架的抗震能力,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试件滞回曲线表明,当达到极限荷载后,还能承受数次往复作用,特别是增设剪切型抗侧力单元的加固试件,其骨架曲线的平行段较长,表现了较强的耗能能力,充分体现了方钢管混凝土柱作为加固单元的优点.当加固后构件的抗侧刚度是原来刚度的2.1倍时,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满足抗震设防烈度由7°提高到7.5°的抗震设防要求.结论对于因设防烈度提高而不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的框架结构增设剪切型抗侧力单元,增加其抗侧刚度,有较强的耗能能力,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抗震承载力.
张绍武冯莹高科峰孙文攀
关键词:抗震加固刚度退化滞回曲线延性
建筑结构增设赘余斜拉杆的性能分析
2013年
为了提高建筑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抗倒塌能力,对建筑结构增设赘余斜拉杆来增加结构受力赘余度和抗震储备能力,提高第二道防线的抗震能力,继而提高结构体系在大震下的抗倒塌能力。为得到增设赘余斜拉杆后的建筑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响应,对单质点结构体系增设赘余斜拉杆,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赘余斜拉杆发挥作用的不同条件以及斜拉杆的刚度取值范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基本周期T=0.6 s和T=0.8 s的建筑结构增设的赘余斜拉杆发挥作用的时间越早,赘余斜拉杆刚度越大对于限制最大相对位移的效果越好。
张绍武冯莹王昊焱孙长征
关键词:抗震加固抗倒塌能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