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浩

作品数:50 被引量:416H指数:12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8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气象
  • 14篇气象卫星
  • 13篇卫星
  • 9篇遥感
  • 9篇土壤
  • 8篇遥感监测
  • 8篇气候
  • 7篇草原
  • 6篇气候变化
  • 6篇卫星监测
  • 5篇植被
  • 5篇卫星遥感
  • 5篇极轨气象卫星
  • 5篇降水
  • 5篇草地
  • 4篇气象卫星监测
  • 4篇降水量
  • 4篇干旱
  • 3篇灾害
  • 3篇沙漠化

机构

  • 24篇内蒙古农牧业...
  • 18篇内蒙古自治区...
  • 6篇内蒙古气象卫...
  • 5篇内蒙古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内蒙古畜牧科...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阿拉善盟气象...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内蒙古气象探...
  • 1篇内蒙古商贸职...

作者

  • 48篇裴浩
  • 10篇李云鹏
  • 8篇敖艳红
  • 8篇范一大
  • 5篇乌日娜
  • 3篇梁存柱
  • 3篇郝文俊
  • 3篇王炜
  • 2篇贾成朕
  • 2篇乌云娜
  • 2篇李兴华
  • 2篇李兴华
  • 2篇许利
  • 2篇王立新
  • 2篇郝璐
  • 2篇韩经纬
  • 2篇宋桂英
  • 2篇王永利
  • 1篇杨持
  • 1篇刘东伟

传媒

  • 14篇内蒙古气象
  • 4篇中国草地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内蒙古大学学...
  • 2篇中国沙漠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气象科技
  • 1篇浙江林学院学...
  • 1篇航天器工程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青海气象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南方能源建设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4篇1997
  • 4篇1996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白灾和黑灾被引量:2
1994年
本文采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第一通道(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作为反映积雪掩埋地面和牧草程度的指标,用以衡量白灾程度的大小,分析白灾程度的空间分布状况,同时,对利用气象监测黑灾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裴浩李云鹏敖艳青
关键词:白灾积雪反射率
乌梁素海沉积物沉积速率与粒度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为了获得乌梁素海沉积的历史过程以及环境演化特征,过对乌梁素海近岸区(WLSH-1)、入水口区(WLSH-2)、开阔湖区(WLSH-3)和退水口区(WLSH-4)采集的4个柱状沉积物的沉积速率、粒度参数和粒度分布频率曲线等特征进行了分析.乌梁素海4个样点的平均沉积速率并不相同,WLSH-1为0.49cm/a,WLSH-2为0.86cm/a,WLSH-3为0.95cm/a,WLSH-4为0.79cm/a.在最近的80a乌梁素海的平均沉积速率有缓慢增加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沉积速率显著增加.根据210Pb法测年推算出柱状沉积物所属年代范围,4个柱状沉积物在垂向上均表现为阶段式沉积变化特征,除WLSH-4属两段式特征外,其余3个柱状样均属三段式特征。除WLSH-3柱状沉积物平均粒径自下而上呈"粗→细"规律外,其余3个柱状样均呈"细→粗→细"规律.
张经国王炜裴浩王立新梁存柱刘东伟刘华民
关键词:乌梁素海沉积速率粒度特征环境演化
利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土壤含水量被引量:38
1999年
本文介绍了利用极轨气象卫星NOAA/AVHRR资料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表观热惯量方法及其原理。同时对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表观热惯量分级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二者关系的数学模型。基于上述数学模型和土壤表观热惯量数字图象。
裴浩范一大乌日娜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遥感监测气象卫星
近40年内蒙古候降水变化趋势被引量:15
2012年
基于1964—2003年内蒙古44个站日降水量数据,进行了前20年(1964—1983年)、后20年(1984—2003年)候降水变化的聚类分析,得到了最佳聚类数和各聚类的台站组成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对前20年和后20年候降水中值的变化情况、候最大降水量出现时间、各聚类的整体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候(5 d)和11 d降水中值极图的对比。结果表明:内蒙古不同地区的候降水变化格局存在经向地带性,但站点海拔的差异使这种地带性有所模糊;前、后两个20年候降水的变化格局较为复杂,大多数站点在一些候降水有显著变化,既有降水显著增加的候,也有降水显著减少的候;候最大降水出现的时间和量值有一定变化。
裴浩郝璐韩经纬
关键词:聚类分析极图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墒情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1997年
在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土壤墒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原有墒情监测指数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干扰因子,并找到了各主要干扰因子的量化表达式(或代表量)。然后分别用太阳辐射总量,地面吸热能力和大气状况因子的表达式,对干旱指数及表观热惯量进行了订正处理,形成了考虑多因子的土壤墒情监测指数,增加了遥感监测结果的时空可比性,改进了土壤墒情的监测效果。
裴浩乌日娜范一大
关键词:气象卫星干旱指数土壤墒情遥感监测
土壤墒情的监测方法被引量:7
1997年
文章按地面实测、遥感监测和实测与遥感结合三类方法,分别简要地介绍了土壤墒情监测常用的方法。对1997年春播前全区土壤墒情进行了监测分析,统计分析了各盟市各类墒面积百分比,并绘制了全区土壤墒情分布状况图。
裴浩郝文俊李友文宋桂英
关键词:土壤墒情土壤湿度遥感
利用气象卫星监测草地雪情方法的研究
1996年
本文在分析总结已有利用气象卫星资料遥感监测草地雪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放弃了以往一直试图建立卫星资料与积雪深度直接关系的思路,从积雪掩埋地面和牧草程度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提出了适于遥感监测草地黑白灾的白度和雪深指数的概念及其表达式,并且在实际的雪情监测中得到了应用。与地面实况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其监测结果可以客观地反映草地雪情的客观状况。
裴浩范一大乌日娜
关键词:气象卫星遥感白度
气象与荒漠化被引量:8
1998年
裴浩敖艳红
关键词:荒漠化气候状况
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濒危植物适生生境景观破碎化与优先保护序的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确定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濒危植物适生生境的破碎化程度与优先保护序之间的关系,以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地区特有濒危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的样地调查方法,结合3S技术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对特有濒危植物景观粒度、景观破碎指数等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分析所得结果并与各物种的优先保护序进行比较,发现各物种适生生境景观破碎化的指标计算结果与物种的优先保护序之间存在着一定密切关系。结果表明,只要依据各物种在该区域的生物学性状与特征,选择适宜的景观破碎公式计算,完全能够准确反映该地区濒危植物的濒危程度。
张韬王炜梁存柱张慧东安慧君裴浩孟庆伟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濒危植物
天气气候与人类健康被引量:14
2000年
天气、气候条件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 ,它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也具有利弊二重性。古往今来中外的许多医学论著、民间传说都论述了气象与人类健康的密切关系。现代大量的科学实验和分析 ,不但证实了这些论述 ,而且使之得到深化发展 ,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了应用 。
裴浩敖艳红
关键词:医疗气象学气象因素气候变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