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伟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教
  • 1篇思想政治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思政
  • 1篇苜蓿
  • 1篇苜蓿根
  • 1篇苜蓿根瘤菌
  • 1篇网络
  • 1篇网络思想
  • 1篇网络思想政治
  • 1篇网络思想政治...
  • 1篇细胞
  • 1篇细胞膜
  • 1篇膜脂
  • 1篇教育
  • 1篇教育队伍
  • 1篇教育工作

机构

  • 5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刘华伟
  • 2篇陈婷婷
  • 2篇徐兵
  • 1篇李林
  • 1篇邹小琳
  • 1篇鲍新中
  • 1篇孙建光
  • 1篇马晓彤
  • 1篇刘琳
  • 1篇杨鹏
  • 1篇高俊莲
  • 1篇李秀爱
  • 1篇王旭明
  • 1篇许静

传媒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用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十二五"期间,应用型大学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研究应用型大学科研工作的定位、发展以及问题,提供管理策略与对策建议,有利于提高应用型大学的科研水平,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从应用型大学科研工作的定位、发展现状和科研管理的对策措施三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李林刘琳刘华伟
关键词:科研管理
应用型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体系创新研究
2017年
应用型大学校级科研项目的立项资助已开展多年,在面向应用性科研发展中,校级科研项目资助体系存在不同项目类型间的界限模糊、资助体系与学校发展脱轨、向应用性科研方向转变力度不足等问题。建议高校优化资助类型,设置新起点项目、预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研机构开放课题、管理水平提升项目,并采取有关措施改进校级科研项目的管理现状,以增强应用型大学学术影响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
刘华伟许静陈婷婷徐兵
应用型科研评价体系建设初探被引量:1
2017年
北京联合大学自建校之初就把应用型作为学校的发展定位,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学以致用"和"研以致用"的校训,以突出应用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坚持科技创新、服务首都建设为宗旨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并在全国高校产生一定影响。新的发展时期赋予北京联合大学新的发展机遇和任务,首次提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首都人民满意的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如何突出服务地方和社会经济的应用型科学研究,创建适合应用型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是推动应用型大学发展有别于传统研究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的最直接的推动力量。应用型科研评价体系创建是深化应用型发展框架下的重要探索,是建构城市型、应用型地方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地区甚至在全国地方普通高校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杨鹏陈婷婷鲍新中徐兵刘华伟
关键词:科研评价体系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初步探究被引量:6
2013年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和创新的新趋势。它具有资源丰富、时效性强、易于传播、自主性强等特点,是思政教育发展至今的必然产物。做好网络思政教育需要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思政团队,不断完善工作模式,并加强网络思政监管力度,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权,从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高校思政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开拓创新局面。
刘华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苜蓿根瘤菌17560细胞膜膜脂组成分析及DGTS合成基因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一株分离自黑龙江省的苜蓿根瘤菌在低磷胁迫及正常磷含量条件下细胞膜脂的组成,并从该菌中克隆和鉴定细胞膜无磷脂二酰基甘油三甲基高丝氨酸(DGTS)合成基因。【方法】分别在不同磷含量的Sherwood基本培养基中进行根瘤菌培养,采用Bligh-Dyer方法提取细胞膜脂,以文献报道Sinorhizobium meliloti(苜蓿中华根瘤菌)菌株1021的脂类图谱和磷脂PE、PG、PC标准品作为参照,利用薄层层析方法分析不同磷含量条件下培养菌株的细胞膜脂组成。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DGTS合成基因btaA和btaB序列设计引物,以产DGTS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btaA和btaB同源基因,并在E.coil BL21(DE3)表达。同时检测表达菌株是否合成细胞膜无磷脂DGTS以验证基因功能。对菌株17560进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分离自黑龙江省的苜蓿根瘤菌17560与Sinorhizobium meliloti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8%,但其细胞膜脂组成明显不同于参比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的膜脂组成。在低磷胁迫条件下,该菌株的细胞膜脂主要由OL和DGTS等无磷脂组成,但OL的组成明显不同,该菌株含有3种不同类型的鸟氨酸脂(OLs),而参比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只含有一种类型的鸟氨酸脂(OL)。在正常磷含量条件下,该菌株的细胞膜脂主要由PE和一种未知的含氨基磷脂组成,PG与PC的含量均较少,而参比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的细胞膜脂主要由PE、PG与PC组成。通过PCR扩增从产DGTS菌株17560中获得1 913 bpDNA片段,经序列分析发现其中有两个ORF与菌株Sinorhizobium meliloti 1021的btaA和btaB基因序列相似性均为99%。将该DNA片段克隆于pET-30a(+)得到重组质粒pLH01,转化宿主菌获得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pLH01,经IPTG诱导后产生相对分子量约为45 kD和25 kD的蛋白。薄层层析验证重组菌细胞膜脂组成,结果表明,表达菌株E.coliBL21(DE3).pLH01可以在IPTG诱导�
刘华伟马晓彤王旭明李秀爱邹小琳孙建光高俊莲
关键词:苜蓿根瘤菌薄层层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