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玉红 作品数:12 被引量:81 H指数:5 供职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建筑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天文地球 更多>>
湖北省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及农业劳动力的差别化调控 被引量:4 2015年 选择耕地利用的投入产出指标集构建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在评价各决策评价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有效性的基础上,以固定产出最小化投入为优化原则探寻表现无效的各DMU的优化空间,分析其劳动力投入是否存在冗余及区域差异,并使用投入指标集调整方法验证以上对于劳动力投入冗余的分析结论,以此提供农业劳动力的区域差别化调控对策.以湖北省为例,评价1987~2012年期间各县级单元的耕地利用效率及其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80%的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力投入冗余,其中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丘陵地区的冗余率最高;2007年后,随着农业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江汉平原和鄂东北大别山区的劳动力投入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程度变大,劳动力投入冗余状况有所缓解.因此,有必要采取或加速农业劳动力转移或稳固农业劳动力的对策来应对提升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不同需求. 单玉红 朱枫 柯新利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城市居住空间扩张的多主体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9 2011年 借助GIS技术,本文构建了包含微观智能主体和环境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的多主体模型,旨在探讨城市居住空间增长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消长规律。模型分析总结了城市居住空间增长过程中城市居民、住宅开发商和城市政府的目标函数,认为城市空间扩张形态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取决于土地市场发育状态的不同阶段及城市政府的土地利用决策。通过调整城市政府主体的土地利用和环境政策设定了城市居住空间扩张的紧凑型、松散型和适度型3种情景类型,以ArcGIS和VC为运行环境实现情景模型,为城市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提供事前指导。以武汉市的洪山和武昌两区为实验区,分别模拟了基于3种规定情景下1998-2008年期间的居住空间演化情况,并与实验区居住空间的实际演化情况进行了形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土地利用社会效用的概略对比分析,结论为实验区1998-2008年的居住空间扩张基本属于适度型,但尚需要加强城市的内城市化。 单玉红 朱欣焰关键词:土地利用 GIS 多主体 情景分析 土地资源的多级网格数据结构建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08年 传统的基于行政区的土地统计数据不能完全表现区域内部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武汉市为实验区,对基于网格的统计信息算法STING(Statistical Information Grid-based method)进行扩展,以景观多样性指数为定量化指标对实验区进行四叉树划分生成不均匀多级网格,建立一种拟合了行政区划界线的不均匀的多级网格结构来存储、管理和分析土地数据。并以此多级网格数据结构为平台计算和生成实验区人口密度空间分异渲染图,初步抽取了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实验表明,基于多级网格的统计方法能更好地表达土地利用及其相关数据的空间分异性,利于对土地资源数据的进一步挖掘以抽取所需知识。 单玉红 朱欣焰 杜道生关键词:景观多样性 数据挖掘 人口密度 四叉树 基于Web Services的分布式地理信息发布技术研究 b Service对封闭环境下的大型GIS系统提出了挑战,它提供了在分布式环境下对数据库、用户界面、网络传输和数据的各种处理功能,使得封闭型的GI系统的突破成为可能.本文探讨了基于Web Services的分布式地理信息... 单玉红 陈玉敏 朱欣焰 龚健雅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库 差别化土地利用的区域利益补偿测算——以浙江省和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3 2009年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差别化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然而差别化土地利用可能会带来区域间利益的非均衡,因而需要配套的补偿政策。就其利益补偿问题进行定量研究,以粮食输出省湖北和粮食输入省浙江为例,收集2003-2007年相关数据,建立反映单位建设面积的投入与产出关系模型,计算出2007年湖北省应从国家得到1728848.84万元的补偿,浙江省应该向国家上缴1728848.84万元,并提出可供参考的补偿方案。 何佳 蔡银莺 单玉红关键词:土地利用 机会成本法 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 对城市化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城市扩张演化的规律并仿真建模具有指导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保证城市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的重要意义。诸多模型中,多主体模型(Multi Agent System,以下简称MAS)以充分体... 单玉红关键词:生态位 多主体 情景分析 文献传递 网络资源链接 湖北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各县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并探寻各研究单元(DMU)的优化空间,提出区域差别化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对策。[方法]使用湖北省78个县域研究单元1987—2012年的耕地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构建CCR模型和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结果]至2012年,湖北省县域单元耕地利用效率逐年下降,存在投入要素的冗余。(1)该省95%的单元化肥投入存在0%~87%的冗余率;(2)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丘陵地区劳动力冗余率分别达到42%和52%;(3)农业机械投入同样在江汉平原与鄂西山区、鄂东南丘陵地区出现显著冗余,分别达到37%,45%和54%。[结论](1)该区域需减少化肥施用量;(2)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丘陵地区应着力采取推动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以释放剩余农业劳动力;(3)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丘陵地区应适当控制农业机械的投入,而适宜推广规模化种植的江汉平原可通过提高管理效率以提升农用机械利用效率,减少冗余。 单玉红 朱枫 柯新利关键词:耕地利用效率 基于GWR模型的武汉市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2014年 采用文献综述法、地统计法、GWR模型等方法,在分析武汉市2004—2011年住宅地价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筛选影响住宅地价表现的因素构建GWR(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索每一影响因素对住宅地价影响力的区位差异,以期从微观区位的角度为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提供建议。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武汉市住宅地价空间呈现较为明显的单中心结构,并随着到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呈圈层式递减;主干道、地铁及规划管制(容积率)对武汉市住宅地价表现的影响力较大;规划管制(容积率)、主干道、生活品市场及教育资源对住宅地价的影响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即以上因素对住宅地价的影响力在不同的微观区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明显差异。 单玉红 聂俊成关键词:住宅地价 容积率 区位差异 湖北省县际种植业生产要素调控对策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被引量:10 2017年 为探索湖北省县域差别化的种植业生产要素结构调整措施,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评价湖北省耕地生产效率并测度其生产要素结构的合理性。研究结果显示:(1)剔除外部环境和统计噪声的影响后,各研究单元的DEA相对效率值均有所提升,各生产要素投入的冗余度降低;(2)鄂西山区和鄂东南丘陵地区有较高的农业劳动力要素投入冗余;(3)鄂东北丘陵地区和江汉平原部分区域的农业机械投入冗余度都比较高,但二者有着投入过度和利用强度不高的区别;(4)化肥投入冗余度未呈现出规律性空间分布,江汉平原和鄂西北部分地区化肥投入冗余率过高,需缩减化肥投入用量。从方法上讲,三阶段DEA模型可在一定程度消除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对耕地生产效率表现的影响,有助于还原真实耕地生产效率和制定区域差别化的生产要素调控对策。 单玉红 朱枫 刘梦娇关键词:种植业 区域差别化 三阶段DEA 基于多主体行为决策的城市居住用地利用效用情景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构建包含智能主体和环境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旨在探讨土地利用主体的行为决策与居住空间演化形态和土地利用效用之间的关系。调整城市政府主体的土地利用政策设定紧凑型、松散型和适度型三种居住空间演化情景类型,通过综合分析城市居民、住宅开发商和城市政府三类微观主体的相互作用求取每种情景下住宅用地开发的综合优先级函数。在VC和ArcGIS的实验环境下,以武汉市洪山和武昌区为实验区模拟了三种规定情景下实验区在1998年至2008年期间的居住空间演化情况,并与实际演化情况进行扩张形态和土地利用社会效用的概略对比,对比结果表明,多主体模型能有效比对不同主体空间决策情景下土地利用的效用,在表现土地利用主体的意愿方面更有优势,更能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变的内在规律。 单玉红 朱欣焰关键词:多主体 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