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青霞

作品数:7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基因
  • 3篇QTL定位
  • 2篇单株
  • 2篇单株产量
  • 2篇株产
  • 2篇株产量
  • 2篇籽粒
  • 2篇小麦生理
  • 2篇F2
  • 1篇低温胁迫
  • 1篇冻害
  • 1篇多基因
  • 1篇性状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型
  • 1篇植物
  • 1篇上位性
  • 1篇上位性分析
  • 1篇生化

机构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淮安市农业科...

作者

  • 7篇吴青霞
  • 6篇李学军
  • 5篇杨林
  • 4篇冉从福
  • 4篇杨子博
  • 4篇邵慧
  • 3篇余静
  • 2篇王培
  • 2篇李晓林
  • 2篇李立群
  • 2篇白志元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

  • 6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麦分蘖数和单株穗数QTL定位及上位性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为了明确小麦分蘖性状和单株穗数的遗传基础,以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杂交获得的F2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含169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将F2:3家系分别种植于陕西乾县、岐山和杨凌三地,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对小麦冬前分蘖、春季分蘖和单株穗数进行多环境联合QTL分析,共检测到21个相关的加性QTL位点。其中,6个冬前分蘖QTL位于2A、2D、5D和7A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1.38%~6.73%的表型变异;7个春季分蘖QTL位于1A、2D、4B、5D、7A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1.97%~32.60%的表型变异;8个单株穗数QTL位于1A、2B、2D和4B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2.29%~41.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30对加性×加性上位性QTL。其中,控制冬前分蘖的为1对,可解释21%的表型变异;控制春季分蘖的为20对,可解释0.59%~48.7%的表型变异;控制单株穗数的为9对,可解释0.08%~22.18%的表型变异。控制冬前分蘖、春季分蘖和单株穗数的加性QTL存在差异,同一QTL在不同性状中的遗传贡献率也不同;基因间上位性效应以春季分蘖最大,单株穗数次之,冬前分蘖最小,且不同性状涉及的QTL位点具有差异。小麦分蘖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本研究初步定位到的一些重要QTL可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挖掘和高产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杨林邵慧吴青霞余静冉从福李立群李学军
关键词:小麦分蘖
药隔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4
2013年
为揭示小麦春季耐寒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不同春季耐寒性的8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田间盆栽和药隔期低温胁迫的方法,探讨了药隔期低温胁迫后小麦的生理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药隔期低温胁迫后,小麦单株产量明显下降,平均降幅为68.4%,其中淮麦20、皖麦38、西农979和矮丰3号表现出较好的春季耐寒性,单株产量降幅均小于65%,而陕麦139、郑366、小偃22和郑麦9023单株产量降幅较大(>70%),耐寒性相对较差;小麦叶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淮麦20、皖麦38、西农979和矮丰3号丙二醛含量的增幅明显小于平均增幅,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幅显著大于平均增幅,表现出较低的细胞膜受损程度和较强的耐寒性。在生理指标中,SOD活性、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产量的关联度高,因此可作为春季低温下小麦耐寒性鉴定的重要指标。
吴青霞杨林邵慧冉从福杨子博余静李立群李学军
关键词:小麦低温胁迫生理指标单株产量
TaGW2基因及其用途
本发明涉及TaGW2基因及其用途。本发明的TaGW2基因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其具有控制植物籽粒大小功能的变体。本发明还涉及所述TaGW<Sub>2</Sub>基因或其变体用于控制植物籽粒大小的用...
李学军杨子博李立群王培白志元李晓林吴青霞
文献传递
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利用小麦中国春(母本)和兰考大粒(父本)F2群体构建了169个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将F2∶3家系分别种植于3个环境中,利用基于完备区间混合模型的单环境作图模型和多环境作图模型对小麦籽粒容重、硬度、蛋白含量和结合水含量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显示:(1)两种作图模型下,检测到容重的6个共同QTL(QTW-6B-6、QTW-7B-6、QTW-7B-9、QTW-5D-2、QTW-6D-1、QTW-6D-4),单环境模型下遗传贡献率为1.99%~6.57%,多环境模型下遗传贡献率为3.66%~20.07%,其中QMTW-7B-9、QMTW-6D-1和QMTW-6D-4在多环境模型中表现为主效QTL。(2)检测到硬度的3个共同QTL(QHD-4A-5、QHD-7A-1和QHD-7B-9),单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6.00%~6.95%,多环境模型中遗传贡献率为5.43%~9.64%。(3)检测到蛋白含量1个共同QTL(QPR-6D-1),单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5.39%,多环境模型中遗传贡献率为10.06%,表现为主效QTL。(4)检测到籽粒结合水含量1个共同QTL(QMO-1B-4),单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39.20%,多环境模型下的遗传贡献率为75.01%,均表现为主效QTL。(5)1B染色体上存在同时控制籽粒容重、硬度、蛋白和结合水含量的QTL,说明1B染色体对小麦品质的影响可能很大。研究表明,小麦容重、硬度、蛋白含量、结合水含量的遗传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该研究初步定位的一些重要QTL可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基因挖掘和育种早代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
杨林吴青霞邵慧冉从福余静李立群李学军
关键词:小麦籽粒品质性状QTL定位
小麦单株穗数的遗传分析及基于QTL定位的最优基因型预测被引量:9
2012年
为给小麦育种提供参考,以种植于陕西杨凌、岐山、乾县三地的中国春(母本)×兰考大粒(父本)F2∶3家系为材料,对小麦单株穗数进行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遗传分析和QTL定位,并对最优株系基因型及遗传效应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单株穗数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由一对加性和部分显性主基因(A-1模型)控制。(2)联合分析三个环境下的单株穗数得到9个控制单株穗数的QTL位点,其中QPn4B-2为主效位点,具有增穗的加性效应,与遗传分析结果相吻合,同时还得到自身无主效应但存在较强上位效应的5个位点;单独分析得到具有QTL与环境互作效应的7个位点,可见上位效应及环境互作效应对小麦单株穗数遗传有较大的影响。(3)在排除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以及分别考虑三地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4种情况下,单株穗数最优基因型预测效应值较中国春(P1)分别增加了1.45、1.45、1.9337和1.45,其中岐山地区预测效应值最高,达3.954 2,由此可推知此杂交组合后代在提高单株穗数这一性状上存在较大潜力;岐山地区最优株系QTL基因型在QPn2A、QPn6B位点上与杨凌和乾县两地不同,可见不同环境所对应的最优株系基因型存在差异。预测了普通最优株系的最佳基因型组合,同时讨论了在育种中获得最优株系的途径。
王培李晓林杨林吴青霞杨子博白志元李立群李学军
关键词:小麦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QTL定位
春季低温胁迫下小麦生理生化反应及抗寒基因的差异表达
小麦春季冻害是我国重要的气象灾害之一,直接影响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造成小麦生产上的严重减产,减产幅度达30%~50%。因此,对小麦春季低温的研究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的一项基础性研究。本研究以淮麦20、陕麦139等...
吴青霞
关键词:小麦春季冻害生理生化指标抗寒基因单株产量
文献传递
一种设计碱基替换或插入缺失的SNP分子标记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计碱基替换或插入缺失的SNP分子标记的方法,该方法针对由于平常所用的TaqDNA聚合酶要进行正常扩增,其5′可以不需要与模板完全匹配,而其3′要求完全配对。针对这个特性,可以特异地将所发现的SNP位点设...
李学军杨子博李立群吴青霞杨林邵慧冉从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