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冠一

作品数:9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糖尿病视网膜...
  • 3篇网膜
  • 3篇病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眼底
  • 2篇眼底荧光
  • 2篇眼底荧光素血...
  • 2篇荧光
  • 2篇荧光素
  • 2篇荧光素血管造...
  • 2篇造影
  • 2篇屈光

机构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篇崔冠一
  • 3篇魏菁
  • 1篇王建刚
  • 1篇沈国民
  • 1篇尚利晓

传媒

  • 4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治SMILE术后屈光回退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后屈光回退患者行经角膜上皮的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SMILE术的近视患者450例(878眼),其中出现屈光回退的7例(12眼),应用T-PRK术进行矫正,观察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视力、屈光状态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及6个月时裸眼视力均可达到1.0及以上,1眼出现角膜haze 0.5级,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对于矫正SMILE术后屈光回退,T-PR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李瑞霞崔冠一魏菁
关键词:屈光回退
HIF1α和HIF2α调控低氧诱导的MCF-7和HepG2细胞PAI-1表达
2017年
目的研究低氧下HIF1α和HIF2α在MCF-7和HepG2细胞中调控表达PAI-1的作用机制。方法低氧和常氧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用小干扰RNA(siRNA)敲低HIF1α和HIF2α,用实时定量PCR测定PAI-1mRNA,ELISA和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PAI-1含量、HIF1α和HIF2α蛋白表达。结果在HepG2和MCF-7两种细胞系中,PAI-1 mRNA在低氧下表达量明显升高,而且PAI-1蛋白也明显升高。低氧下用siRNA分别敲低HIF1α和HIF2α,在MCF-7细胞系中敲低HIF1α降低了PAI-1的mRNA水平及其含量,在HepG2细胞系中敲低HIF2α降低了PAI-1的mRNA水平及其含量。结论 HIF1α和HIF2α分别调控MCF7和HepG2细胞中低氧诱导的PAI-1表达,提示在肝癌和乳腺癌中PAI-1的表达升高的调控机制可能是不同的。
崔冠一彭战李一鸣沈国民
关键词: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HEPG2细胞系人乳腺癌细胞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方法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直接检眼镜、间接检眼镜、30°眼底照片和45°眼底照片四种眼底筛查方法,并结合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甲襞微循环状态检查,研究甲襞微循环与DR的相关性,筛选出快捷高效的DR筛查方法。 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Ⅱ...
崔冠一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甲襞微循环
文献传递
甲襞微循环检测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甲襞微循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评价甲襞微循环检测作为DR筛查新方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对患者进行直接检眼镜、45°眼底照相、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和甲襞微循环状态检查,评价以上筛查方法与DR分期的相关性、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重度异常组合并DR者明显高于轻、中度异常组,有差异性(P<0.05);中度异常组合并DR者高于轻度异常组,但无差异性(P>0.05)。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NPDR)甲襞微循环各项积分值,除形态积分无差异外(P>0.05),微血管的血液流态和襻周状态积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均高于NPDR(P<0.05),并且PDR组细胞聚集度,襻周渗出和襻周出血均与NPDR组有差异性(P<0.05)。结论 DR与甲襞微循环改变显著相关,甲襞微循环检测是一个很实用的筛查新方法。
崔冠一魏菁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甲襞微循环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的疗效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05/2017-05于我院眼科治疗的PDR患者60例66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均为30例33眼。A组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前3~5d注射雷珠单抗,B组患者仅行玻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内出血及术后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中两组患者均出现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玻璃体内出血,A组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眼数、术中玻璃体内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术后A组患者视力改善优于B组(P<0.05)。手术治疗后,A组患者玻璃体内出血、高眼压和黄斑水肿眼数较B组少(P<0.05)。结论:术前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PDR能有效减少医源性视网膜裂孔、术中玻璃体内出血的情况发生,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恢复。
尚利晓崔冠一魏菁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524例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行屈光状态检测的1 524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统计屈光不正种类及患病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其一般情况、出生史、母亲有吸烟史、每天户外活动情况,记录与屈光不正相关的危险因素,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眼科就诊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率12.99%(198/1 524)。其中3~5岁年龄段屈光不正率最高,构成比48.48%(96/198);326只眼屈光不正,其中散光占比最大,为55.83%(182/326)。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时吸氧、母亲吸烟史、每天户外活动<2 h是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产、低体质量新生儿、出生时吸氧、母亲有吸烟史、每天户外活动<2 h可增加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率,临床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
秦二伟崔冠一王建刚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预防措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