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莉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平滑肌
  • 2篇血管平滑肌细...
  • 2篇增殖
  • 2篇三氟
  • 2篇三氟甲基
  • 2篇平滑肌
  • 2篇平滑肌细胞
  • 2篇细胞
  • 2篇细胞增殖
  • 2篇酵母
  • 2篇肌细胞
  • 2篇甲基
  • 2篇红酵母
  • 1篇代谢工程
  • 1篇对氨基苯甲酸
  • 1篇叶酸
  • 1篇乙酮
  • 1篇英文
  • 1篇影响血管

机构

  • 7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李莉
  • 3篇何书英
  • 3篇张芳
  • 3篇王旻
  • 2篇绪广林
  • 2篇阚静
  • 1篇许激扬
  • 1篇杨丽娜
  • 1篇罗晨
  • 1篇高婷
  • 1篇顾觉奋
  • 1篇薛颖
  • 1篇李巍
  • 1篇秦静怡

传媒

  • 2篇药学与临床研...
  • 1篇药物生物技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浊点系统中红酵母静息细胞生物还原3,5-二(三氟甲基)苯乙酮被引量:1
2012年
以红酵母静息细胞为生物催化剂,在由两种不同浊点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浊点系统中对3,5-二(三氟甲基)苯乙酮进行生物转化,以生产3,5-二(三氟甲基)苯乙醇。分别考察了浊点系统对细胞生长和转化过程的影响。在细胞培养阶段表面活性剂Triton X-114(TX-114)能够大大提高细胞对毒性底物的耐受能力。表面活性剂浓度5%,底物浓度6 l/ml时,浊点系统的产物浓度为5.47 mg/ml,转化率为80.5%,分别比两相系统提高91.3%和78.1%。细胞经4次循环使用,活性仍保持80%以上。
张芳王旻李莉秦静怡
关键词:生物还原
微生物来源的新抗真菌物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发现的一些微生物来源的新抗真菌物质,如大环内酯类、蛋白质和肽类、糖类、抗真菌因子和植物内生菌。
李莉何书英顾觉奋
关键词:微生物来源抗真菌植物内生菌
肝素十二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肝素十二糖(dp12)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分析其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以10%新生牛血清诱导牛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建立模型,然后考察实验室精制的不同浓度的肝素寡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dp12对VSM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RT-PCR法检测ERK1/2转录变化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K1/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dp12可以明显抑制由10%新生牛血清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实验揭示dp12抑制血清诱导的VSMCs从G1期进入S期,影响细胞周期;dp12通过下调ERK基因的转录进而下调ERK1/2的表达,此外dp12抑制ERK1/2的磷酸化进而影响细胞增殖。结论:dp12使VSMCs在G1期/S期阻滞,通过抑制ERK基因的转录和ERK蛋白的磷酸化抑制VSMCs增殖,可能是dp12抗VSMCs增殖的机制之一。
李巍陈丽萍李莉绪广林何书英
关键词:细胞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ERK1/2
两相体系中固定化红酵母细胞催化3,5-双三氟甲基苯乙酮的不对称还原反应被引量:3
2010年
采用海藻酸钠固定红酵母细胞为生物催化剂,对有机溶剂—水两相体系不对称还原3,5-双三氟甲基苯乙酮合成(S)-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与静息细胞转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固定化红酵母细胞在5%辛烷中进行转化,于30℃p、H 8、1.42 mg/mL底物浓度并添加葡萄糖作为辅助底物的条件下,转化效果最佳,经6次重复使用后,仍可保留50%的转化活力。
张芳薛颖李莉王旻
关键词:固定化红酵母
叶酸的生物合成及其代谢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9年
叶酸分子由喋呤、对氨基苯甲酸和谷氨酸从头合成,人体缺乏合成叶酸的完整体系,需从食物中摄取。人体缺乏叶酸将导致一系列疾病,加上叶酸在某些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使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研究和改变植物或微生物中叶酸的代谢受到相当重视。此文概述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对叶酸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及其基因的研究进展。
阚静李莉许激扬
关键词:叶酸生物合成代谢工程对氨基苯甲酸
肝素寡糖通过抑制PKC-α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英文)被引量:8
2012年
为考察肝素寡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相关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采用cell-based ELISA法、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PKC-α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c-jun、c-myc和c-fos等3种原癌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肝素寡糖可以抑制新生牛血清诱导的PKC-α和原癌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肝素寡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肝素寡糖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从而阻断细胞周期进程。综上所述,肝素寡糖可能通过抑制PKC-α表达,进而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阻断细胞G1/S期转换,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李莉高婷何书英绪广林杨丽娜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重组大肠杆菌BL21-pET28a(+)-ADH诱导表达羰基还原酶的条件优化与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pET28a(+)-ADH表达羰基还原酶的条件进行优化,以增加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提高生物合成(S)-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的转化率。方法:将重组质粒pET28a(+)-ADH转化E.coli BL21后,对诱导过程产生影响的4个因素,诱导时间、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及摇菌转数,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正交实验设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对实验得出的最佳搭配诱导条件进行验证。结果:直观分析中诱导温度的R值最大,其次为摇菌转数和诱导剂IPTG浓度,诱导时间的R值最小;方差分析表明诱导温度的P值小于0.05,而摇菌转数、IPTG浓度及时间因素的P值均大于0.05。利用优化后的菌种生物合成(S)-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转化率达到95.16%。结论:本实验的最优诱导条件为,诱导温度25℃、诱导摇菌转数200r.min-1、诱导剂IPTG浓度0.5mmol.L-1、诱导时间6h。且重组菌对于(S)-3,5-双三氟甲基苯乙醇的转化率达到95.16%。
李莉张芳罗晨阚静王旻
关键词:羰基还原酶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生物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