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益民

作品数:40 被引量:612H指数:10
供职机构:解放军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7篇年代际
  • 12篇热带
  • 10篇年代际变化
  • 9篇年际
  • 9篇降水
  • 8篇环流
  • 7篇太平洋年代际...
  • 7篇年代际振荡
  • 7篇ENSO
  • 6篇气候
  • 6篇PDO
  • 6篇大气环流
  • 5篇热带印度洋
  • 5篇模态
  • 5篇海表
  • 5篇海表温度
  • 5篇变率
  • 4篇年际异常
  • 4篇北太平洋
  • 3篇汛期

机构

  • 36篇解放军理工大...
  • 17篇南京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南京军区气象...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0篇朱益民
  • 13篇杨修群
  • 11篇陈晓颖
  • 9篇胡轶佳
  • 8篇夏淋淋
  • 8篇谢倩
  • 7篇孙旭光
  • 7篇赵珊珊
  • 6篇钟中
  • 5篇谭言科
  • 3篇李东辉
  • 3篇程乘
  • 2篇容新尧
  • 2篇张瑰
  • 2篇俞永强
  • 2篇周天军
  • 1篇王晓蕾
  • 1篇房佳蓓
  • 1篇任雪娟
  • 1篇季亮

传媒

  • 2篇气象科学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海洋学报
  • 2篇热带气象学报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2篇第30届中国...
  • 2篇第32届中国...
  • 1篇计量技术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测绘科技动态
  • 1篇气象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气象水文装备
  • 1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2007年中...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八次全国动...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副高变化的模拟分析
2012年
利用IPCCAR4三种全球气候模式分别对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副高的变化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在不同情景下模拟结果虽有差异,但都反映出一致的副高变化趋势,即随着CO2排放量的增加,副高强度不断增强,面积指数增加,副高的平均位置有西伸、南压的变化。
郑睿朱益民夏淋淋程乘
关键词:温室气体副热带高压排放情景数值模拟
灰色预测模型在北京市奥运会期间降水过程预测中的应用
本文利用2008年6月1日到2008年7月30日北京市单站逐日降水资料,从中找出代表降水过程的日期,组成日期序列,选取降水过程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如果降水只持续1天,则该日即为降水过程日;如果连续降水日不止1天,且这几天...
李莹朱益民王浩赵振东李爽
关键词:灰色预测北京奥运会
文献传递
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与北半球绕极涡异常的共变模态
根据近50年的全球海洋和大气再分析资料,利用奇异值分解和子波变换分析方法及绕极涡分析途径,揭示了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SST)与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共变模态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冬季太半洋SST与北半球中纬度大气环流异...
朱益民杨修群陈晓颖谢倩俞永强
关键词:海表温度大气环流北半球
文献传递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被引量:17
2009年
利用中国站点观测逐月降水和月平均气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揭示了热带印度洋偶极子(IOD)与中国夏季气候异常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IOD与中国夏季年际气候异常的关系既有稳定的一面,又存在着年代际变化。较为稳定的关系表现为:IOD与同年夏季长江黄河之间的降水变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四川气温变化存在显著正相关;IOD与次年夏季四川降水存在显著正相关。伴随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尺度环流年代际转型,IOD与中国气候年际异常的联系亦发生变化:IOD正位相年的同年夏季降水异常型,由中国大部分地区偏少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多(少),气温由西南地区东部偏暖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冷(暖);次年夏季降水由全国大部分地区偏多变为长江以南(北)偏少(多),气温由全国大部分地区相关不显著变为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显著偏暖。在IOD负位相年,中国夏季气候异常的特征与IOD正位相年相反。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大尺度年代际气候转型前后,与IOD相关的东亚大气环流异常特征明显不同。在IOD发展阶段,在70年代末以前,印度夏季风和南海季风偏强,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弱,导致中国华南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华北西部以及内蒙古中部等地降水偏多;70年代末以后,东亚大陆中纬度为弱的东风距平,导致新疆北部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华南降水偏多。在IOD次年夏季,70年代末以前,华南、河套以及四川等地盛行偏南气流,降水偏多;70年代末以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高偏西偏强,华南、江南降水偏少。
赵珊珊周天军杨修群朱益民谭言科孙旭光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年际异常年代际变化
一个高分辨率海洋环流模式模拟的太平洋SSTA准20年模态时空演变特征
利用美国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研制发展的一个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模块化全球海洋环流模式(MOM2),在1945~1993 年COADS 逐月平均资料的强迫下,对太平洋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准 20 年模态的...
朱益民陈晓颖杨修群
关键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海洋环流模式
华北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的海气异常型被引量:151
2005年
利用近50年华北地区26个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和全球大气海洋分析资料,分析了华北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和全球海气系统年代际变化的关系.对华北降水距平指数变化分析表明,近50年来华北降水具有减少的总体趋势,叠加在该趋势之上的是年代际变化,其中1965年和1980年发生了两次跃变,使得20世纪80年代干旱尤为严重.在对华北地区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与华北降水年代际异常相伴随的大气环流和上层海洋热力异常型.结果表明,华北降水年代际异常与太平洋上层海洋热力状况异常有显著关系,主要表现为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华北降水异常的相关.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华北干旱与上层海洋热力及大气环流异常的配置关系如下:当华北地区干旱时,则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北太平洋中部海温偏低,即太平洋上主要表现为PDO暖位相,全球大部分地区(包括华北地区)气温偏高,青藏高原地区气温偏低,日本北部及东西伯利亚气压异常偏低,华北及其以南大片地区气压偏高,华北地区由异常西北风控制,不利于水汽向华北地区输送.
杨修群谢倩朱益民孙旭光郭燕娟
关键词:华北干旱年代际变化PDO
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的分离时间尺度统计预测方法研究
本文提出一个长江中下游汛期(6-7月)降水的统计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傅立叶变换将长江中下游汛期降水分解为2年<周期<8年的年际时间尺度、8年<周期<30年的年代际时间尺度和周期>30年的年代际时间尺度,通过相关分析在全球...
胡轶佳钟中朱益民
关键词:降水预测傅立叶变换
文献传递
热带印度洋秋季偶极子模态与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被引量:9
2006年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和滑动相关方法,研究了热带印度洋秋季偶极子模态和南海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型和偶极子(IOD)型,全区一致型模态主要代表了秋季SSTA全海盆一致的年代际及其以上时间尺度的变化,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2)当前期秋季热带印度洋存在正(负)IOD模态时,南海的夏季风强度减弱(增强)。二者年际变化的负相关关系在长期趋势的冷位相期不显著,而在暖位相期显著。(3)当南海夏季风强度增强(减弱)时,后期秋季热带印度洋出现正(负)IOD模态。二者年际变化的正相关关系在长期趋势的冷、暖位相期显著,在冷、暖位相转换期前后不显著。
李东辉张瑰朱益民谭言科王学忠
关键词: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1976/1977年前后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际异常的变化被引量:7
2008年
基于1948~2005年NCEP/NCAR(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环境预测中心)再分析资料,讨论了1976/1977年前后的年代际气候变化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SST)年际变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候变化前后,EN-SO都能导致热带印度洋SSTA(海表面温度异常)出现全海盆同号的变化,这种模态在冬季最强;气候变化前与变化后相比,该模态对该地区海温年际变率的方差贡献大22.1%,达到最强的时间早2个月。气候变化前,秋季热带印度洋SSTA的主导年际变率模态表现为全海盆同号,变化后则表现为“偶极子模态”(IODM)。导致上述SSTA特征变化的重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前后印度洋风场对ENSO的响应不同。在气候变化前,与ENSO相关联的热带印度洋东风异常首先在夏季出现,而变化后则首先在春季出现,并且有一反气旋性环流异常维持在热带东南印度洋。
赵珊珊周天军杨修群孙旭光朱益民
关键词:气候变化热带印度洋ENSO偶极子
热带大西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模拟被引量:7
2003年
使用美国夏威夷大学发展的中等复杂程度海洋模式(IOM)在给定表面强迫条件下模拟了热带大西洋上层海洋年际和年代际变率的时空结构.利用NCEP的41a(1958~1998年)逐月平均表面资料作为强迫场,积分海洋模式41a作为控制试验,并利用模式分别做动量(风应力)通量和热量通量无异常变化的平行试验,与控制试验作比较。对3组试验模拟上层海洋变率状况的比较,并按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分别分析,揭示表面风应力和热通量异常对海表面温度和温跃层深度变化的影响,并比较了其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热带大西洋上层海洋的变率。模式模拟的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主要表现为弱ENSO型,年代际变化表现为南、北大西洋变化相反的偶极子型。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热力强迫和动力强迫对海表温度变化都有贡献,其中赤道外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变化主要由热通量异常引起,而近赤道SSTA的变化主要由动量异常强迫引起。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热通量强迫的作用远比动量强迫重要。模式不仅能够模拟SST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变率,还能够模拟温跃层深度在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变率。年际和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温跃层深度的变率主要由动量异常决定,热通量异常强迫的贡献很小。
赵珊珊杨修群朱益民
关键词:热带大西洋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海洋模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