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胞内聚合物
  • 3篇MBBR工艺
  • 3篇除磷
  • 2篇硝化
  • 2篇聚磷
  • 2篇聚磷菌
  • 2篇反硝化
  • 2篇A^2/O
  • 2篇MBBR
  • 2篇除磷效果
  • 1篇代谢
  • 1篇生化
  • 1篇生化代谢
  • 1篇生物除磷
  • 1篇生物除磷系统
  • 1篇强化生物除磷
  • 1篇强化生物除磷...
  • 1篇去除率
  • 1篇反硝化除磷
  • 1篇SRT

机构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4篇王羽华
  • 3篇李勇
  • 2篇潘丹华
  • 2篇杨小梅
  • 1篇邓猛
  • 1篇金艳青
  • 1篇张月

传媒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水处理技术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硝化液回流比对A^2/O-MBBR工艺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采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A2/O-MBBR)联合工艺,研究硝化液回流比(100%、150%、200%、300%)对该系统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ρ(COD)为400 mg/L、ρ(NH+4-N)为30 mg/L、ρ(SOP)为8 mg/L条件下,硝化液回流比对A2/O-MBBR工艺系统中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影响不大,而对缺氧区的吸磷量影响明显,缺氧区吸磷量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回流比为200%时,缺氧区的NO-3-N浓度为4mg/L左右,吸磷量最大为20.2 mg/L,胞内聚合物PHB代谢活性最好,利用率最高为1.12 g/(g·L)。体现了A2/OMBBR联合工艺具有显著的反硝化除磷效果。
杨小梅邓猛王羽华金艳青李勇
关键词:反硝化除磷胞内聚合物
SRT对A^2/O-MBBR工艺中聚磷菌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采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A^2/O-MBBR)联合工艺,在不同污泥龄(SRT)(20 d、15 d、10 d、6 d、3 d)的条件下,考察A^2/O系统各区聚磷菌生化代谢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2/O-MBBR联合工艺采用双泥系统,分相培养了硝化菌和聚磷菌,该系统的微环境有利于自养型硝化菌的生长和积累,硝化反应已不是A^2/O-MBBR联合工艺运行的限制因素,SRT缩短对系统中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效果影响不大,可溶性正磷酸盐(SOP)去除率随SRT缩短而逐步上升,SRT为3 d时去除率最大为94%。聚-β-羟基丁酸(PHB)是聚磷菌(PAOs)去除污染物所需碳源和能量的中转站,在胞内聚合物与能量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同SRT下胞内聚合物的代谢含量与释磷、吸磷含量有密切关系,代谢量越多,释磷、吸磷量越多。SRT为6 d时,厌氧段聚磷菌具有最佳的释磷性能,形成了具有显著释磷作用的菌种。缺氧区胞内聚合物代谢规律与好氧区相似,对于反硝化聚磷菌来说,在SRT为10 d时对PHB的利用率最高,代谢活性最好;而对于传统聚磷菌来说,在SRT为6 d时其代谢性能最佳,且聚磷菌占全菌比例最大。短泥龄条件有利于提高胞内聚合物的单位污泥质量分数、驯化出积累PHB质量分数较高的微生物种群,其中SRT为6 d时各胞内聚合物含量最高,A^2/O-MBBR联合工艺的处理效果最佳。
杨小梅张月潘丹华王羽华李勇
关键词:聚磷菌胞内聚合物
泥龄及硝化液回流比对A~2//O-MBBR工艺反硝化除磷效果的影响
A2//O-MBBR工艺是针对传统A2//O法在同步脱氮除磷方面存在不稳定性及低效的问题提出的改进工艺。反硝化聚磷菌因其能同步进行脱氮除磷并且节约COD、曝气量以及污泥产量而成为研究热点。A2//O-MBBR工艺因其厌氧...
王羽华
关键词:去除率
文献传递
泥龄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生化代谢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强化生物除磷系统(A2/O-MBBR)联合工艺,以乙酸钠为主要碳源,在长泥龄条件下驯化出稳定的除磷系统,逐渐缩短泥龄,考察了在5个不同泥龄(分别为20、15、10、6、3 d)条件下A2/O系统各区聚磷菌生化代谢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泥龄条件下胞内聚合物的代谢含量与释磷、吸磷含量有着密切关系;而短泥龄条件下系统具有更好的除磷效果,胞内聚合物的代谢量更多,同时有利于提高单位污泥胞内聚合物含量;泥龄6 d时聚磷菌具有最佳的代谢活性。
王羽华李勇潘丹华吕佩嵘
关键词:聚磷菌生化代谢胞内聚合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