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翠华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唐山市传染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慢性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乙型
  • 3篇肝炎
  • 2篇血小板
  • 2篇疗效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YMDD变异
  • 2篇病毒
  • 1篇地震
  • 1篇毒性肝炎
  • 1篇幸存
  • 1篇血清
  • 1篇血小板参数
  • 1篇血小板指标
  • 1篇亚群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治疗
  • 1篇乙肝

机构

  • 7篇唐山市传染病...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国家安全生产...
  • 1篇开滦总医院

作者

  • 7篇张翠华
  • 3篇秦莉
  • 3篇田珊红
  • 2篇李小林
  • 2篇李文建
  • 2篇张金川
  • 2篇张宝
  • 2篇张燕
  • 1篇李超
  • 1篇袁宝军
  • 1篇李世龙
  • 1篇苏亚
  • 1篇杨宏秀
  • 1篇张艳
  • 1篇王菊惠
  • 1篇朱敏

传媒

  • 3篇中国药业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发生YMDD变异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6、IL-8检测及其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发生YMDD变异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生YMDD变异乙型肝炎患者80例,对其血清IL-6、IL-8及ALT、ALB、AST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未发生YMDD变异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发生YMDD变异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在ALT、AST方面,发生YMDD变异乙型肝炎患者明显高于未发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ALB方面,发生YMDD变异乙型肝炎患者明显低于未发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血清IL-6、IL-8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正相关,与ALB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具有YMDD变异特征的乙型肝炎患者体内IL-6、IL-8更容易处于较高的水平,其IL-6、IL-8水平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
田珊红张燕张翠华秦莉石俊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IL-6IL-8YMDD变异
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影响因素及对策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在慢性乙肝患者治疗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医院进行慢性乙肝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包括A,B,C,D4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20例.时全部观察组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非抗病毒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研究影响因素并进行对策探讨。结果C.D组患者抗病毒疗效最显著,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E系统转换率较高,药效持久,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肝患者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必须对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法进行相关研究,积极探讨能够取得显著疗效的治疗方案,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李小林苏亚张翠华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慢性乙肝影响因素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cccDNA水平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24个月后,血清及肝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治疗24个月,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的HBV DNA,血清及肝细胞中的HBV cccDNA水平。结果 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24个月后,有81.75%(103/126)的患者血清中HBV DNA<103 copy/mL。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肝细胞中检测到HBV cccDNA,并且其水平在治疗前、后无变化。结论经恩替卡韦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复制虽然被有效抑制,但肝细胞内的HBV cccDNA并未被彻底清除。
张宝李世龙朱敏秦莉李小林田珊红张翠华张燕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共价闭合环状DNA聚合酶链反应
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观察及血小板指标
2013年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数目、体积、黏附率及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4%,对照组为65.9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及病情恶化情况出现,值得临床推广。
张翠华李文建张金川
关键词:银杏达莫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唐山大地震40年幸存截瘫患者免疫功能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唐山地震截瘫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及其与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在截瘫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110例截瘫患者静脉血,用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水平,并与健康对照及2010年测定结果比较。同时与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Th细胞、CD8+Ts细胞),CD19+B淋巴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截瘫组血清IgG[(13.15±2.61)g/L]、补体C3[(1.28±0.24)g/L]、C4[(0.30±0.09)g/L]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血清中IgG[(13.15±2.61)g/L]、IgA[(2.72±0.99)g/L]、IgM[(1.05±0.46)g/L]水平显著低于2010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中只有IgA与补体C4和NK细胞有相关性(P<0.05),补体C4与CD4+和CD8+T细胞和NK细胞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唐山地震截瘫患者免疫球蛋白、补体及淋巴细胞亚群均异于健康人,三者联合检测,对于监测病情和指导治疗有一定参考作用。
王菊惠袁宝军李超杨宏秀张倩张翠华
关键词:截瘫患者补体淋巴细胞亚群
重症肝脏疾病时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重症肝脏疾病时,凝血图子、血小板参数变化与肝病病情存在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医院收治的15例肝硬化患者与15例重症肝炎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健康体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凝血酶时间(TT)、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血小板总数(PL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的检测,分析肝病与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与临床意义。结果经过检测,发现重症肝炎组患者的PT时间最长,然后依次是APTT、TT,FBG含量显著减少,和肝硬化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肝硬化组与重症肝炎组患者的外周血PLT总数减少,容积明显下降,分布宽度也显著变小,与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检测凝血因子与血小板参数,对重症肝脏损害情况、预后判断具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张翠华李文建张金川
关键词:凝血因子血小板参数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YMDD变异与Pre-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乙肝病毒YMDD变异及Pre-S1抗原的变化。方法选择未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90例,予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检测其YMDD变异、Pre-S1抗原、AST、ALT及HBV-DNA,并分析Pre-S1抗原阳性。结果 1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HBV-YMDD变异率为35.3%。其中YMDD变异组Pre-S1抗原阳性率为67.16%(45/67),与YMDD非变异组(69.92%,86/1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e-S1抗原阳性患者AST、ALT、HBV-DNA含量均明显高于Pre-S1抗原阴性者。结论 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能发生YMDD变异。2YMDD变异的发生与Pre-S1抗原是否转阴无关,但Pre-S1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更容易受损。
田珊红张艳张翠华秦莉张宝石俊
关键词:拉米夫定乙型肝炎前S1抗原YMDD变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